11-路口说明书7.23.doc_第1页
11-路口说明书7.23.doc_第2页
11-路口说明书7.23.doc_第3页
11-路口说明书7.23.doc_第4页
11-路口说明书7.2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规划背景1一、基本概况1二、现状分析2三、规划依据、范围3四、规划原则及目标3五、上位规划指引4六、规划定位5七、村域规划5八、新社区规划6九、建筑单体设计8十、市政工程设计9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十二、迁村腾地节约建设用地指标测算10杜山镇路口社区建设规划说明书规划背景鄂州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城市,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湖北省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鄂州“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鄂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奠定“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四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坚持办点示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一批起点高、特色明、效果好、影响大的新社区样板,建设百里长港,凸显“江、湖、港”生态特色。杜山镇在“十二五”时期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任务,抓住机遇,彰显优势,特委托我院编制地处长港岸线、樊湖路-城区结合部的杜山镇路口新社区建设规划。一、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杜山镇位于鄂州市主城区西郊,北临蒲团乡,西南临长港镇,南临三山湖,武黄高速公路、长港在境内穿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路口村位于杜山镇西北部,北抵华容区蒲团乡,南临泽林镇、西与东港村接壤,东为市原种场和武黄高速路口。九十里长港穿村而过,樊湖线(S239)、武黄高速在境内立交。2、建制沿革 1975年,路口村隶属鄂城县24个公社中的旭光公社;1983年成立鄂州市后,路口村隶属4个派出区的长港区;1987年,撤销派出区后,路口村划归鄂城区杜山镇管辖至今。3、历史典故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至路口村,饥饿难耐时看见港边有跳上岸后晒干的鱼,遂吃了干鱼继续赶路。后来考取功名感念干鱼果腹,在路口村修建庙寺,取名干鱼阜。4、社会经济条件杜山镇下辖9村1场1所,有10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681.5公顷。路口村下辖蔡家墩、雍家墩、柯家墩、李家墩、熊家窑、长棚子、邵家院、魏家湾、草场9个自然湾(13个村民小组)共有816户,常住人口3281人,人均年纯收入达4200元。路口村拥有国土面积6.8平方公理, 其中耕地面积6451亩,水田面积612亩。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种植以双季稻谷和棉麦连作,精养鱼池为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5、市政基础设施武黄高速东西穿村而过,樊湖线(S239)南北通过村域;村域接通了自来水,部分村民水井和自来水混合使用;村庄无排水明沟和其他设施;农户旱厕居多,污水以直排为主,污染较普遍;全湾有变电器1台,能满足工农业生产、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的需要;全湾农户装有固定电话,50%的村民有移动电话;有线入户率达90%。6、公共服务设施路口“1+8”社区中心位于樊湖线(S239)与大寨港交汇处,“1+8”社区中心含文化健身广场、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办公室、警务工作室、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商贸交易中心、培训中心。服务设施齐全。路口村现有一所村办小学。村内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点。二、现状分析1、发展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路口村靠近鄂州经济开发区,处于百里长港的下游。其至武汉市仅35公里,至鄂州市中心城区11公里,至黄石市34公里 。 (2)、交通优势:武黄高速、樊湖线(S239)穿村而过,武黄高速路口立交位于村内,其是鄂州市境内五朵金花之一;蜿蜒的百里长港从路口村中部穿过,从路口村经水路到长江19.5公里,到风景如画的梁子湖27公里。(3)、较好农业资源:路口村拥有耕地地面积6451亩(其中旱地2600亩,养殖面积2200亩,自留地面积800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该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大规模农产品的种植,发展大农业的优势明显 。 (4)、较好的水景资源:百里长港、大寨港、胜利港在村域内纵横交错,形成了良好的水景资源条件和水乡空间形态特征。(5)、发展前景较好:路口新社区靠近经济开发区,依托长港的生态观光旅游走廊,发展特色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和主城区配套的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2、存在的问题(1)村域产业布局问题农业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体系。(2)用地与功能布局问题各小组的个人建房局限在各户宅基地上建造,无法统一规划布局,大多是见缝插屋,虽然近年来建造的民宅样式比较新颖,但样式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地方民居的特色传统。且杂乱无章,与环境配套不完善。(3)道路交通问题村内路网不通畅,断头路较多,狭窄的宅间小路既不符合消防救灾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出行的交通需要。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4)村庄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问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庄无雨污水排放沟、管系统,无污水处理设施,另外电线乱拉、乱牵等现象比较突出。村庄卫生条件差: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且垃圾乱丢,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5)景观风貌问题建筑无民居特色,呆板、单调。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绿化种植少,且无规律。严重影响村庄的视觉环境。(6)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问题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需转变,文明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等不文明行为比较多。三、规划依据、范围1、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村镇规划标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总体规划鄂州市杜山镇总体规划路口村电子版地形图各项工程设计规范各级政府关于路口村建设的意见2、规划范围总体规划范围为路口村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680公顷。路口新社区规划范围为31.7公顷,其中路口新社区二期规划用地面积7.9公顷。四、规划原则及目标1、规划原则路口新社区建设规划要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合理确定示范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布局,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原则。规划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体现居民意愿,先规划、后建设,“量体裁衣”。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新社区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建设方针,新社区的建设可以将本村其它几个小组逐步迁出,迁出小组所腾出的用地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乡村社会有其区别于城市社会的诸多特征,家庭、社区、邻里之间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空间关系都有,其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在规划中不应忽视这些微妙的特征,而应该加以利用,以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社区形态。 田园化的原则。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坚持整体规划,对现有生态条件好的区域进行保护,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规划区内的各项用地职能与布局,为村民的居住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生活与生产条件。 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 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力求取得扎实的成效。2、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目标是:通过规划实施,将路口新社区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和谐、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的典型示范。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舒适宜人社区综合环境。生态由自然环境:水系、林木、野生动植物、田园、社区等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单元,形成最基本系统单元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同时达到资源(主要为土地)、能源(主要为沼气利用)节约的要求。和谐应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指导下,全面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社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和谐,村民生产活动与文化生活的和谐,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的和谐,新村处处呈现出一派自然、文明、健康、和谐的景象。特色田园多姿,茂林修竹,果树飘香,民居错落,乡风淳朴,景色明丽,情趣怡然,成为颇具地方风情特色的新型社区。五、上位规划指引 1、城乡总规指引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20)专题报告-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与建设指引研究明确提出在市域范围内构建111个农村中心社区的设想 ,杜山镇路口村定位为农村中心社区,具体功能为生态型社区 、旅游型社区 、水网型社区。 2、长港示范区总规指引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总体规划确定长港示范区为鄂州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是城乡一体的先驱试点,是鄂州中部地区的产业核心,是宜居宜业的生活乐园,是华中地区的生态绿心,是观光旅游休闲圣地。路口村位于长港返乡农民创业园,是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按照“行、登、品、游、观、住”六个特色点打造旅游线路,将长港示范区旅游产业同鄂州市中心城区和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路口村是游长港、观民居的第一站。长港示范区总体定位为“生态长港、吴楚水乡”,其中路口定位滨港廊院。六、规划定位 综合考虑路口各项优势条件和空间形态特征,以上位规划为依据,路口新社区规划定位为“新江南水乡滨港画廊”。充分体现了路口生态观光农业的特点和特色民居的概念。1、江南水乡的空间结构形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是水乡的空间组织原则,“粉墙黛瓦里巷、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空间特色。水乡有丰富的空间层次:第一层次大环境:境内河港交叉 ,水、路、桥融为一体 ,建筑则依河而筑 ,刻意亲水 ,与自然地理环境融合在一起。第二层次是室外环境 ,建筑群体规则 ,富有变化 ,巷道幽深 ,院落重重。第三层次是室内空间 ,院落、天井,室内室外的空间穿透和流动。水巷河道是水乡水上交通的要道 ,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洗衣、洗菜、洗物、聚集、交流的主要场所,陆路街巷只是作为辅助系统 ,顺应河道布置 。2、“新江南水乡滨港画廊”的概念新江南水乡延续了传统水乡主要的空间形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时尚的概念,即现代科学技术、节能、居民生活习惯等。七、村域规划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最佳配置生产力,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路口村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行产业化经营,做优做强第一产业。构建名、特、优水产,蔬菜,优质稻三大主导农业板块。(1)在长港以南、以北的水面,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2)在村域中部建设“绿色蔬菜基地”,规划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3)在村域北部(武黄高速以北)和南部规划布置 “优质稻”基地。(4)沿武黄高速和长港沿线建设生态景观林。2、发挥路口区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林蛙养殖,梅花鹿养殖,凤凰薯业。3、发展休闲农业:在长港以南依托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占地2000亩。要依托毗邻国家级武昌鱼基地、省原种猪厂、市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武黄高速路口站的优势,培育蔬菜、水产协会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八、新社区规划1、基地位置路口新社区建设地点位于李家墩、熊家窑,即樊湖线(S239)北侧,大寨港两侧地段。地块东邻武黄高速立交,南至樊湖线,规划总用地面积31.7公顷,其中规划净用地面积27.6公顷,二期规划净用地面积7.9公顷。2、基地现状基地形状为较为规则的长方形态,地势较平坦,现状高程一般为18.8-20.4米之间,基地南部临现状樊湖线(S239)为李家墩、熊家窑村民点(在樊湖线控制线42.5米范围内,近期保留控制,作为整治示范点,远期规划拆除),大寨港从基地中部南北向流向百里长港,新建路口“1+8”社区中心位于樊湖线(S239)与大寨港交汇处(大寨港东侧),现状路口村小学位于社区中心的北侧,基地内有二条南北和东西向的村村通公路。3、规划构思(1)空间布局要体现规划定位 “新江南水乡滨港画廊”总体思想。 大寨港将基地划分为两块较规则的用地,结合规则的用地形态用古代建城的规划理念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形成两片比较规则的“井”型路网骨架,通过基地自然水系的梳理与道路骨架形成水路相间的江南水乡空间格局。(2)聚落布置宜成组成团、聚散有序。中国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采用以中心为“核”的空间结构方式,建立中心发展的空间体系,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以提高建筑群体的景观组织效果与环境质量。 4、规划结构充分考虑基地自然条件、现状建筑以及与周边道路的关系,规划形成了“一核、一廊、一轴、一线、两片”的规划格局。一核:在大寨港与长港交汇处规划布置一开敞空间,将长港自然景观引入社区内,围绕开敞空间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社区的核心景观区域。一廊:沿大寨港两侧规划布置农产品商业休闲街,体现“滨港画廊”的空间特色。一轴:联系东西两片的步行景观轴线。一线:临樊湖线规划控制城市景观界面。两片:大寨港将社区划分为东、西两片生活区。5、规划布局尊重村民意愿和居民生活习惯,规划采用行列式布局,自然成组成团。东片生活区北部为统建区,层高为五层,南部为自建区,层高为二至三层,在中心绿地附近布置一所六班幼儿园,结合中心布置活动场地,活动中心结合原社区中心成组布置。西片生活区东部为自建区,层高为二至三层,统建区位于西片的西部,层高为五层,底层架空。核心区在滨港游园和活动场地周边成院落布置游客中心、戏台、农产品展示中心。“滨港画廊”为一至二层的商业建筑,依水而筑,传统特色,体现了社区的特色景观。沿樊湖线考虑城市景观和临街商业价值,在住宅底层布置一层商业门面。社区二期位于东片区的西部,产品形态为自建住宅和统建住宅,自建住宅层高为二层,统建住宅层高为五层。沿大寨港和樊湖线布置商业裙房,层高为1至三层。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幼儿园。6、交通组织设计路口新社区主要出入口面向樊湖线(S239),设置地块中间地段,次要出入口可根据地块周边道路的实施建设以及自身需要设在西北两侧,采用了人车局部分流布局的形式,人、车流均可通过出入口沿组团环形道路进入各住户及底层车库。地块内部道路由小区级道路(宽7米)、组团级道路(宽4-5米)和入户路(宽2.5-3.5米)三级系统组成,道路、组团单元关系明确自然,道路通畅,既保证了车辆、人行通行的便捷,又尽量减少对住户的心理干扰,并可收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效果。静态交通设施,采用规划沿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周边设置停车泊位,同时积极利用绿化、住宅周边等消极空间设置停车泊位,统建住宅可利用底层架空形式布置车位。7、绿化景观系统设计(1)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重点加强核心区、“滨港画廊”、中心绿地的景观建设,营造标志性的景观效果。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新江南水乡景观特色。 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 展现沿武黄高速、樊湖线社区景观。 植栽树种以本地特色树木为主,注重季相景观。(2)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规划的绿化建设围绕着“点”、“线”、“面”分级体系的完善来进行,使社区绿化与自然水系,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其中“点”是指社区内的景观节点空间,“线”是指社区水路相间的景观廊道和沿樊湖线的城市景观,“面”则是指核心区开敞空间以及东西片区中心绿地。公共空间园林化。公共空间不仅反映社区宜居环境,也代表村民精神风貌,可高标准绿化美化。规划在社区内设置3处社区级公共绿地和6处组团级公共绿地,社区级公共绿地面积为12000M 2, 组团级公共绿地面积为8600M 2。公共场所绿化应因地制宜,且要注重景观识别性和功能性,以观花、观果、观色植物植被为主,融观赏性和休闲活动功能于一体。“线”形景观廊道。水路相间的水乡景观,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宜居生活意境,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动态水景和静态景观相映成趣。沿樊湖线打造城市景观,体现民居特色。道路两侧栽植乔木,采用乔木+灌木的种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彰显生态走廊的功能。庭院主体花园化。平均每户规划高大乔木风景树1株2株。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间作套种蔬菜瓜架或葡萄花架。适当配植迎春、丁香、桂花、海桐、栀子花、杜鹃和等花灌木,以及盆花,提高庭院绿化层次。(3)植物种植设计植物配置中多采用乡土树种,加大常绿量,增加成活率并且降低投资成本。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阴、面上成林的绿地景观系统。针对社区不同地段的环境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植被。住宅院落:种植桃树、枣树、梨树、橘子树、葡萄树等等果树和桂花树、樟树、雪松树等常绿乔木,来绿化庭院空间。道路绿化:选用枝叶繁茂的樟树等行道树和花灌木。集中绿化:依据风格氛围不同有所侧重,多以乔木为主,配置海桐、栀子花、桂花、月季等乔灌木;合理组合搭配,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展现路口社区新形象、新风貌。同时注重植物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和景观层次,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展现社区春花烂漫、夏日浓阴、秋日有果、冬季常青的田园特色景观。让绿化渗透到宅前屋后,充分发挥环境对村民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调节生态小气候,逐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九、建筑单体设计1、户型设计户型使与每个家庭朝夕相处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其中,户型的好坏是栖居者息息相关,本次规划户型设计从人居舒适度出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个性的展示,空间的运用,住宅整体设计布局紧凑,功能全面、分区合理。力求为住户营造一个美好的港湾。自建住宅单体造型设计、建筑风格的定位方面要着重体现规划定位水乡特色,既要继承传统的文化,又要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住宅主要采用适应社区要求的多户联体布局,有多种组合变化,户型设计中强调采光和通风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舒适性和经济性。在保障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划分洁污分区,动静分区,结合居民习惯安排了储藏间。建筑设计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色彩、材料、细部等精细设计,创造一种和谐、典雅,又不失简洁明快的风格。统建住宅户型设计特点如下:保证房间尺寸合理性,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严格从功能流线上划分空间,保证交通路线流畅,不交叉。减少户与户的视线干扰使每户具有相应的私密性。每个房间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突出客厅与主卧室地位,合理设计并给予最好景观和朝向。控制厨卫及过道面积,使其空间的利用充分体现出高效与实用。2、住宅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单体设计中,考虑住宅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整治建筑的特点,将水乡特色与艺术感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单体建筑的个性,用传统的造型语言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建筑传统而不失现代的形体特征。住宅立面造型注重与功能相结,以“粉墙黛瓦”为主色,体现汉代民居特色和江南水乡特征,引导村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社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3、公服建筑设计路口新社区公服建筑的设置主要考虑为路口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滨港画廊沿大寨港两侧布置,体现农副产品商业功能和亲水特点,樊湖线商业以小商铺、餐饮、百货、小超市等功能为主,体现城市景观特点。商服建筑风格与住宅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体现商业功能特点。十、市政工程设计1、道路路口新社区位于杜山镇,武黄高速路口收费站边,东临武黄高速,南接樊湖线。根据我院对地块的规划,整个地块场地高程平缓,部分道路已经形成,结合已形成形势,综合考虑,合理布置,科学设计。本工程所有道路中线按规划批准的各控制点坐标进行布置,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10-20公里/小时,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30年。2、给水 该村给水水源由城市市政自来水管网引入给水管,管径为DN40100。规划主干管管径采用150mm, 以枝状管网配套村内供水管线,将给水管引入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