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13年惠州一调)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a bc d2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猫头鹰可以捕食蛇、鼠、鸟;草可被鼠、鸟、昆虫所食;蟾蜍和鸟都能吃昆虫;蛇能吃蟾蜍和鼠。则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数量有()a3条 b4条 c5条 d6条3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6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8下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甲是自养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 b乙在第57 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入射到生产者的太阳能总量9下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学概念的范围大小关系的示意图。表中所列概念中,符合该关系图的选项是()甲乙丙丁a脱氧核苷酸rnadna染色体b抗体t细胞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呼吸10.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11(双选)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的不同,每种动物不只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多12(双选)在生态系统中,对下列生物的分析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自养生物、生产者b根瘤菌:厌氧生物、分解者c乳酸菌:厌氧生物、分解者d酵母菌:异养生物、消费者二、非选择题1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1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14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包含了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营养级。(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减少,若长期如此,草原将退化。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3)假设放养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牲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牲畜喜食牧草的能量为_kj。(4)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从群落变化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叫做_。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2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3下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o、n24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初级消费者 be2为分解者所释放的总能量c能量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 kg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d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6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 15.92.8 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 61.9 79.1戊211.5 20.1191.4a.丁为肉食性动物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8(2013年珠海市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这属于物理信息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9(2012年威海模拟)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11(双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12(双选)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多少b通常情况下,c所获得的能量不会超过b的20%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二、非选择题13(2013年全国)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 14(2012年潮州统考)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壤和水体中分布着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三氯苯(tcb),为探究tcb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研究人员配制了5组培养液对金藻、角毛藻和扁藻3种单细胞微藻进行独立培养实验。4天后,检测三种微藻细胞数量和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tcb浓度/(mgl1)蛋白质含量/(ugmg1)金藻角毛藻扁藻105852632156466035474047410172426515122121(1)由曲线可知,随水体中tcb浓度的增加,对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毒害作用_。受tcb影响最敏感的藻类是_,它可作为监测环境中tcb污染度的指示生物。(2)表中数据说明,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原因是高浓度的三氯苯破坏了蛋白质的_,加快了藻体细胞死亡的速度。(3)测定三种微藻细胞数目时,使用的实验器具包括:试管、滴管、吸水纸、盖玻片、显微镜和_。(4)金藻、角毛藻和扁藻是某些虾和贝类良好的饵料,下面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该海岛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_。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若人的食物有2/3来自农作物,其余来自虾和贝类,则一个人每增加600 g体重,按传递效率为10%来计算,生产者需要提供_g的食物。环保人员在岛上的土壤和周边海水中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三氯苯,该物质会沿着_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3(2012年杭州月考)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6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7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8(2012年北京西城区)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是专一性地侵害樟子松的昆虫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9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大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群落丰富度10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11(双选)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 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 d花香吸引蜜蜂采蜜12(双选)下列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哺乳期的妇女的泌乳过程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二、非选择题13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具有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1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相关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2c解析: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5条。3b4c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无机环境和群落,该图未体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无机环境。5d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6a解析: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和蛇的食物来源短缺,从而使其数量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就会导致蜘蛛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蜘蛛的数量增加。7c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8b解析: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乙、丙都为消费者。9c解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0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11bd12ac解析:根瘤菌:异养需氧型生物、消费者;酵母菌: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分解者。13(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14(1)12三、四(2)竞争牲畜喜食的牧草样方法(3)9000(4)自我调节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草原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比较少)(5)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a解析: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数量会逐渐增大,则鹰种群密度也可能增大。2c解析: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因此能量消耗多,消耗的粮食多。3a解析:图中的捕食链只有一条,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4c解析:是生产者;e2为四个营养级散失的热量。5b解析: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b、c、d。c体重增加10 kg,至少需要a为(101/410%10%)(103/410%)325 kg。6c解析:根据能量流动关系,形成了乙丁甲丙的食物链关系。乙是生产者,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丁是植食性动物;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戊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7c解析:图中的、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的co2;、分别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呼吸作用,不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传递的;食物链,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8b9a解析: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次级消费者同化,因此不能包括在途径中;是由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也就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由第三营养级传递给第四营养级的能量,是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因此;是生产者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因此为的10%20%;由于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因此能量流动不可逆转,具有单向性。10c解析:甲、乙、丙、丁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归还大自然。11bd解析: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有机物;是通过生产者将大气中co2固定下来,可以减少大气中co2。12ad解析: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a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13(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