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杂文二篇》课件 长版.ppt_第1页
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杂文二篇》课件 长版.ppt_第2页
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杂文二篇》课件 长版.ppt_第3页
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杂文二篇》课件 长版.ppt_第4页
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杂文二篇》课件 长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文二篇 鲁迅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课文时代背景 课文主旨 语言表达 写作手法等相关内容基础上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追求 2 过程与方法 自主朗读 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从 夏三虫 看鲁迅作品特点 进而引申到对鲁迅杂文的认识 对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加深理解 作者简介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出生于浙江绍兴 1918年5月 首次以 鲁迅 作笔名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 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 彷徨 历史小说集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 二心集 而已集 等 读准字音 缴白卷 ji o 吮血 sh n 鹰鹯 zh n 舐 sh 疮疖 chu ngji 蝇矢 sh 腌臜 z 恬淡 ti n 卑怯 qi 跌倒 di 挟 xi 嗤笑 ch 鏖战 o 脊梁 j 解释词语 心悦诚服 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 实施等 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誓死不二 立下誓言 到死也不变心 腌臜 不干净 处世金针 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 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 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 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 形容崩坏之彻底与迅速 自知之明 透彻了解自己的能力 整体感知 1 理清文章的脉络 2 概括文章的内容 开篇 跳蚤 蚊子 苍蝇 问题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解说这三虫 2 从三虫的对比中 作者为什么最爱跳蚤 3 本文是否真的是在写这三种虫 用这三种虫子是在类比社会群体中什么样的人呢 夏三虫各有什么特点 蚤 害人一声不响直截了当 蚊 吸人血之前要长篇大论地哼哼 蝇 害人还要麻痹人 对人类贻害无穷 他们分别代表当时社会上的哪种人 蚤 帝国主义分子 蚊 资产阶级反动政客 或者指堕落为统治阶级帮凶的反动文人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 在害你的同时还要为自己赚个好名声 蝇 反动的官绅 语言特点 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典型特点含蓄 幽默而具有讽刺性 拓展 尝试用 夏三虫 这种类比手法表达某一观点 如 花孔雀 仙人掌 等 最先与最后 学习目标 1 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2 理解本文一步步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3 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 赞美 不耻最后 的精神 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拓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含义和鲁迅杂文的价值意义 杂文的取材特点 杂文的艺术特征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从实入手以实证虚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25年 当时正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末期 随着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全国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日益高涨 北洋军阀为了对抗这一革命潮流 加紧了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反动统治 用 整理国学 尊孔读经 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阻挡社会改革 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与 中庸之道 的逆流 面对这一反动逆流 鲁迅先生写下了 这个与那个 驳斥反动谬论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读经与读史 捧与挖 最先与最后 流产与断种 后由作者收入杂文集 华盖集 情景导入 同学们 鲁迅的散文向来以语言犀利 见解深刻而著称 他对不良的的社会现象和国民心态或揭露或讽刺 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今天 我们来学习他的杂文 最先与最后 感受他那种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的知识分子情怀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1 如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不幸 表明作者对 不为最先 的否定态度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 对 不为最先 的否定态度 自然也不敢 不耻最后 也即要敢于 不耻最后 2 中国人对 最先 和 最后 的态度是什么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对 最先 怕 不为戎首 不为祸始 不为福先 怕出头 所以社会 不容易有改革 国民 日见其卑怯 对 最后 耻 见危机作鸟兽散 与困难中途放弃 缺韧性 所以敌人 如入无人之境 国家有难就会 土崩瓦解 4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生活中的运动会赛跑历史上的英雄 5 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 他又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 这种 怕出头 缺韧性 的劣根性 会造成民族危机 没有敢于改革的人 社会停滞不前 所以国家需要民族的脊梁 作者用意是很深刻的 4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的 以某个话题入手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逐步展开议论 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赛马为话题 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 再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分析杂文写作特色 1 文章开头提到赛马 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写学校运动会的目的是什么 3 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 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 由一个故事引入正题 显得轻松随意 但又与文章的中心观点密切相关 2 结合现实例子来揭示中国人耻于最后的具体表现 3 最后一段 赞美 不耻最后 的精神 强调这种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4 1 发表议论 语带讥讽 2 揭示事实 语调冷峻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2文章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小结 中心论点 优胜者固然可敬 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 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 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赛马 不为最先 不耻最后 处世金针 不为最先 佐证 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 后果 守旧 卑怯 嘲讽 做人 既是 不为最先 自然也不敢 不耻最后 校运会 骂 打 挤入 尽跑 嗤笑 国家 少有 少有 少有 土崩瓦解 小则人心 大则国运 号召 引 证 立 文章着重论述 不为最先 还是 不为最后 不耻最后 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当艰难 而中国要不受外敌入侵 要有所改革 就必须要有这种 韧性的反抗 要有一种锲而不舍 百折不回的的精神 比较下面两段话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 少有韧性的反抗 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见胜兆则纷纷聚集 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拚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34年 经过学习 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大体思路 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 批判其 怕出头 缺韧性 的劣根性 并分析其危害 用意是很深刻的 语言冷峻 带强烈的讽刺味道 读来确实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鲁迅先生批评 不为最先 或 敢为最先 反对 耻最后 也即提倡 不耻最后 拓展探究 1 作者认为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 少有韧性的反抗 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人 失败英雄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韧性的反抗 单身鏖战的武人 敌后的抗战力量 张巡 许远 张中丞传 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叛徒 原指从一阵营叛逃到另一阵营的人 这里指反叛旧秩序的人 即鲁迅所说的敢为人先的人 吊客 即看客 闲人 这里应指理解同情反叛旧秩序的人 2 根据你阅读过的鲁迅作品 你认为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具有怎样的国民性 试举例说明 1 民族的劣根性 一是专制性和奴性 二是欺瞒 三是善于变化 毫无信仰 四是爱面子 孔乙己 五是卑怯 懒惰 巧滑 阿q 2 民族的优良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