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摘要: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业的一种创新运营方式,通过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息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统一。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融通仓;融资模式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服务产品。如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销售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提高了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 1研究意义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又有信誉好的仓储企业作为担保或货物管理,其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三方的共赢。所以说,对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物流企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更加放心地扩大自己的融资规模及客户群,增加利润来源。 2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2.1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文献中,一般将金融供应链管理称为“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以区别于侧重实物流的“Physic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SCM)”。他们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较早,其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Friedman(1942)2,Albert(1948)3,Eisenstadt(1966)4,Raymand(1948)5和Dunham(1949)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Barnett和Biederman对物流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7-8。Rutberg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9。Buzacott和Zhang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10。Guerrisi(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认为目前的资金流管理己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相匹配,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己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链中。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8个要素的增值。Fenmore(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Leora 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 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2.2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11。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任文超(1998)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12,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通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13,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于洋和冯耕中(2003)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14,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15,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巫钢和姚伊娜(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16。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道致、白马鹏(2008)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17,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04)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18,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9。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袁红和王伟(2005)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20。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储雪俭(2006)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2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杨宇(2007)借用共生理论中共生介质的概念,说明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22。即其对两者共生关系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效果,指出价值增量是共生系统能量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浦徐进,唐建荣(2007)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到VMI系统中,指出由于VMI系统中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3。彭志忠(2007)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4。同年,他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胡俞,柳思(2008)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指出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25。 3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既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