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飞设计手册.doc

旋钮注塑模设计【13张CAD图纸+WORD毕业论文】【注塑模具类】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3859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6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03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旋钮 注塑 设计 cad 图纸 word 毕业论文 模具
资源描述: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不断被应用。因此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性能优良的塑料制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它在汽车、电脑、机械仪表、家电、通信等各个领域几乎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注射机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均匀塑化,使之成为熔融状态的流体,然后通过柱塞或螺杆高压力注入模具型腔中,然后经过保压、冷却、固化从而获得塑料制品的加工工艺。

   本产品是儿童玩具车座椅底部旋钮,体积较大且带有两螺纹孔。该产品设计为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必须要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螺纹能够自动脱模,故采用液压传动装置,齿条带动齿轮脱螺纹。而塑件底部有两矩形台阶孔,可利用模具的开模力,采用斜导柱带动侧滑块完成侧抽芯。为了保证塑件的质量以及其使用性能故模具设计成一模两腔。浇注系统采用侧浇口,推出方式为推杆推出。因体积较大,冷却时间较长故在型腔板上开设冷却水道,从而加速冷却,减少塑件的成型时间。



关键词:注射成型;斜导柱;一模两腔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for the knob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high polymer material has been applied. So the price is low, the source is rich, good performance of plastic product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in the car, computer, mechanical instrument, home appliances,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fields has almost play the role that cannot be replaced.

Injection molding is the plastic raw materials into the injection machine cylinder through heating melting uniform plasticizing, make it become the molten state of the fluid, and then through the plunger or screw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mold cavity, and then after the pressure, cooling, curing to get plastic produc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is product is a children's toy car seat bottom knob, large size and with two threaded hole. This product design for mass production, the design of the die must have high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read automatically release, it adopts hydraulic drive, rack drive gear to take off the thread.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plastic parts there are two rectangular step hole, can use mould cavity force, the inclined guide pillar drive the sideslip block complete side core-pulling.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lastic parts and its performance so mould design into a die two cavity. Pouring system adopts the side gate, roll out way out for the push rod. Because of the large size, cooling time is long so in cavity plate set on cooling channel, so as to accelerate cooling, reduce plastic parts forming time.



Keywords:Injection molding ;Slider angle pin ;One die two cavity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 I

目  录.............................................................................................................................................I

第一章 绪论...................................................................................................................................1

 1.1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状况和趋势.......................................................................................1

 1.2课题的背景和意义...............................................................................................................2

 1.3毕业设计的目标、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主要创新点,研究的可行性...................2

第二章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3

 2.1 设计任务说明书..................................................................................................................3

 2.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4

 2.3 壁厚分析..............................................................................................................................4

 2.4 圆角分析..............................................................................................................................4

 2.5 孔分析..................................................................................................................................5

 2.6 螺纹分析..............................................................................................................................5

 2.7 脱模斜度分析......................................................................................................................5

 2.8加强肋分析...........................................................................................................................6

第三章 材料的工艺分析...............................................................................................................7

 3.1塑件材料的选择...................................................................................................................7

 3.2材料的基本特性...................................................................................................................7

   3.2.1高密度聚乙烯的物理性质............................................................................................7

   3.2.2高密度聚乙烯的化学性质............................................................................................7

 3.3 材料的成型特性..................................................................................................................7

第四章 成型设备的选择...............................................................................................................9    

 4.1塑件体积的计算...................................................................................................................9

 4.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9

 4.3 注塑机的初步选择..............................................................................................................9

   4.3.1 塑件所需的最大注射量...............................................................................................9

   4.3.2 注射机的成型工艺参数.............................................................................................10


第五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11

 5.1 分型面的选择....................................................................................................................11

 5.2 主流道的设计....................................................................................................................11

 5.3 分流道的设计....................................................................................................................12

 5.4 浇口的设计........................................................................................................................12

   5.4.1 浇口的选择(选择侧浇口).....................................................................................13

   5.4.2 浇口尺寸的确定.........................................................................................................13

 5.5 冷料穴和拉料杆的设计....................................................................................................13

第六章 成型零部件设计.............................................................................................................15

 6.1 零件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15

 6.2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16

第七章 脱螺纹机构的设计.........................................................................................................19

 7.1 螺纹抽芯力的计算............................................................................................................19

 7.2 螺纹抽芯旋转圈数的计算................................................................................................19

 7.3 齿轮结构的设计  ............................................................................................................20

 7.4 齿数与传动比的确定........................................................................................................20

7.5齿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21

第八章 注射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22

 8.1 抽芯机构的类型................................................................................................................22

 8.2 斜导柱的基本形式............................................................................................................22

 8.3 斜导柱抽芯倾斜角的选取................................................................................................22

 8.4 斜导柱工作参数的确定....................................................................................................22

   8.4.1 抽芯力与开模行程的计算.........................................................................................22

   8.4.2 抽拔距地计算.............................................................................................................23

   8.4.3 斜导柱所受弯曲力的计算.........................................................................................23

   8.4.4 斜导柱直径的计算.....................................................................................................23

   8.4.5 斜导柱长度的计算.....................................................................................................23

 8.5 侧滑块与压紧块的设计....................................................................................................23

   8.5.1 侧滑块的设计.............................................................................................................23

   8.5.2 导滑槽的设计.............................................................................................................24


   8.5.3 楔紧块的设计.............................................................................................................24

   8.5.4 侧滑块定位装置的设计.............................................................................................24

第九章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26

9.1 标准注射模架的选择........................................................................................................26

9.2 限位螺钉的选择................................................................................................................26

9.3 导向机构的设计................................................................................................................27

 9.4 推出机构的设计................................................................................................................27

第十章 温度调节及排气系统的设计.........................................................................................28

10.1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28

10.2 排气系统的设计..............................................................................................................28

第十一章 模具与注射机的校核.................................................................................................30

11.1 锁模力的校核..................................................................................................................30

11.2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30

11.3开模行程的校核...............................................................................................................30

11.4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31

11.5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31

11.6 模具安装尺寸的校核......................................................................................................31

第十二章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及零件图.....................................................................................32

12.1模具总装配图...................................................................................................................32

12.2部分零件图.......................................................................................................................33

结  语...........................................................................................................................................35

致  谢...........................................................................................................................................36

参考文献.......................................................................................................................................37








第一章 绪论

1.1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近几年来,世界模具市场总量一直保持在600亿~650亿美元之间。04年世界模具产值约600亿美元,亚洲约占200亿美元,中国大约占有65亿美元。但是进口比例大约为10~20亿美元。近年来这些模具在我国逐渐实现国产化,我国近年来模具工业及其进出口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的模具工业及其进出口情况

年份生产厂家

(个)产值(销售额)

(亿元人民币)进口

(亿美元)出口

(亿美元)

19846000150.2450.013

1994100001307.6500.389

2004——53018.1304.910

20063000072020.47010.41

2007——87020.04014.15

2008——95020.0419.22

   目前,我国模具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差距非常突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自主创新产品较少。为了鼓励机械工业发展,2005年12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规定》,其中第19项是: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可见,国家对机械工业的重视。

近年来现代化的科学设计方法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如: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技术和多色注射技术等。许多国际著名CAD/CAE/CAM软件如:CATIA、UG、Pro/E、I-DEAS、Euclid-IS、Mold flow、DYNAFORM、DEFORM逐渐被引进,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例如:华中理工大学注塑、汽车覆盖件和级进模具CAD/CAE/CAM系统、上海交大冲压、挤压和精冲模具CAD系统、西安交大的冲压和级进模具CAD/CAM系统(XJCY)、北京机电研究所锻模CAD/CAE/CAM系统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有关分析专家预计我国模具工业将以每年12%~15%速度增长(近3年来,塑料模具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1%),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需求增长速度将远超过15%。


1.2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上海遐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及注塑成型、装配、丝网印刷为一体化的企业。该公司员工超过150人,固定资产超过1500万元,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2007年,该公司为深圳某公司设计并生产了该塑件,其年产量约为20万件。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塑料模是一种用于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它可以控制和限制熔融态的塑料流体在模具型腔内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大量的零件的原材料,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塑料制品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模具可以提高生成效率,降低次品率。

   塑料最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塑料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加工容易,故成为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塑料材料的应用领域仍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涉及国民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塑料的加工及成型工艺也越来越得到设计者的重视。

1.3毕业设计的目标、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主要创新点,研究的可行性

   目标:独立完成该套模具的设计,以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基本内容:完成整套注塑模具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塑件底部螺纹孔的成型零件设计。

   主要创新点:注塑模具的脱螺纹机构。

   研究的可行性:图纸正确,说明书完整。


内容简介:
江 阴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手册 机电工程系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0模具2班学生姓名孙远飞设计(论文)题目旋钮注塑模设计专 题同课题学生指导老师刘毅职称高级实验师工作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老师职称工作单位系指导小组组长庞晓琛校指导委员会主任潘永惠 起止时间: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表1: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 设计(论文)题目: 旋钮注塑模设计 专题: 课题简介(主要介绍课题的来源、性质及目的意义): 上海遐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及注塑成型、装配、丝网印刷为一体化的企业。旋钮是公司的一个产品,该塑件年产量约为20万件。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塑料模是一种用于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它可以控制和限制熔融态的塑料流体在模具型腔内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大量的零件的原材料,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塑料制品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模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 塑料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塑料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加工容易,故成为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塑料材料的应用领域仍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涉及国民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塑料的加工及成型工艺也越来越得到设计者的重视。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基本条件、设计内容、方法、思路或构想及主要成果): 针对旋钮塑件,分析了塑件成型工艺性,选择合适的模具分型面,计算模具的工作部分尺寸,设计出模具的基本结构,选择合适的标准模架,同时完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定位零件、卸料装置、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注射机的选用,模具的装配。通过使用CAD/CAM软件设计出整套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并撰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主要指实物、图纸、图画、论文、论著和调研报告等作品以及任务书、说明书)的主要要求:毕业设计课题:旋钮注塑模设计。图纸:模具总装图、模具主要零件零件图、三维零件图等。毕业设计图纸总计为3张0号图纸以上的工作量,正式提交的图纸必须用CAD绘制,制图符合国家标准。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格式符合要求,按学校统一要求排版后打印。参考文献及资料等: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塑料模设计手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塑料成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塑料注射成型与模具、型腔模设计、侧浇口点浇口并用的双层型腔注射模、分流道截面形状和尺寸计算的探讨、模具标准应用手册、模具技术问答、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等。学 生(签名) 年 月 日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表2:毕 业 设 计(论文)进 度 计 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2012年09月01日2012年09月15日下企业调研,初选设计方案,资料收集,设计准备。2012年09月16日2012年09月20日制定设计方案。2012年09月21日2012年09月30日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012年10月01日2012年10月06日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确定。2012年10月07日2012年10月21日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10日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2012年11月11日2012年11月20日完成模具装配工作图。2012年11月21日2012年12月10日绘制模具零件工作图。2012年12月11日2012年12月24日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012年12月25日2012年12月31日设计总结及答辩。表3:毕 业 设 计(论文)课 题 审 批 表系指导小组审题意见符合要求,同意开题 审题人:庞晓琛 2012年 9 月 13 日校指导委员会审题意见同意系指导小组意见 审题人:潘永惠 2012年 9 月 15 日表4:指 导 老 师 指 导 记 录 表(1)存在问题: 浇注系统的选择。指导意见: 浇注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1)排气良好;(2)流程短;(3)防止小型芯变形;(4)热量、压力损耗小;(5)整修方便;(6)防止塑件变形;(7)尽可能减小浇注系统容积。学生应选择合适的浇口类型、数量及进料位置,并加以论证。必要时用平面示意图把构思表达出来。浇注系统各组成部分零件应尽量选用标准件,可加快模具制作的速度,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模具制造费用。 指导教师:刘毅 2012年 10月 4日 学生:孙远飞 2012年 10月 4日存在问题: 推出机构的确定。指导意见:根据塑件的形状、尺寸大小、设备类型等综合考虑塑件的推出方式。开模时应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一侧;推出元件的布局应合理;塑件脱模时应不变形,不损伤塑件的外观质量;推出机构的推出及复位应可靠且运动灵活,制造及配换应方便容易。推出机构采用顶块顶出机构。 指导教师:刘毅 2012年 10月 15日 学生:孙远飞 2012年 10月 15日表4:指 导 老 师 指 导 记 录 表(2)存在问题: 绘制模具装配图。 1.视图布置不合理。2.缺少必要的配合尺寸。3.标题栏填写不规范。指导意见:按照制图国标中的相关规定绘制装配图,准确、清晰地表达模具的基本构造及模具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1.作图比例和图面布置尽量采用1:1的作图比例。一般采用主视图和俯视图两个视图,塑件图布置在图纸的右上角,并注明塑件名称、塑料牌号等要素,标全塑件尺寸。装配图上需标注模具的总体尺寸、必要的配合尺寸和安装尺寸,其余尺寸一般不标注。2.标题栏及明细表应按统一要求填写,特别是设计者必须要在相应位置上签名。 指导教师:刘毅 2012年 11月 16日 学生:孙远飞 2012年 11月 16日存在问题: 绘制模具零件图。 1.视图比例不当。2.尺寸标注不规范。3.技术要求不合理。指导意见:1.视图和比例尺的选择零件图比例尺大都采用1:1,小尺寸零件或尺寸较多的零件则需放大比例绘制。2.尺寸标注的基本规范尺寸标注要做到既不少标、漏标,又不多标、重复标,同时又使整套模具零件图上的尺寸布置清晰、美观。3.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各面的粗糙度均应注明,有形位公差要求的结构形状则需加注形位公差。4.技术要求及标题栏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应标注在标题栏的上方,注明除尺寸、公差、粗糙度以外的加工要求。标题栏按统一规格填写,设计者必须在各零件图标题栏的相应位置上签名。 指导教师:刘毅 2012年 11月 27日 学生:孙远飞 2012年 11月 27日表4:指 导 老 师 指 导 记 录 表(3)存在问题: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编写不规范。2.计算说明缺乏条理。3.内容不够完整。指导意见: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在全部计算及全部图纸完成后进行整理与编写。编写时要注意以下要求:1.编写的规范化必须按照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写。2.计算的正确性对所有的设计计算要求正确无误。3.内容的完整性编写完后,应检查设计计算说明书中所包括的内容是否完整。 指导教师:刘毅 2012年 12月 17日 学生:孙远飞 2012年 12月 17日存在问题: 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学生: 年 月 日注:此表不够,可自行添加。表5:毕 业 设 计(论文)评 阅 意 见 指导老师评语: 孙远飞同学的毕业设计课题为旋钮注塑模设计。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好,能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整个毕业设计任务。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积极主动查阅有关模具设计资料,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模具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设计任务难度较大,能够熟练地运用CAD和UG等模具设计软件,工作完成情况较好。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学苦练,做一名优秀的模具专业人才。 孙远飞同学完成了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同意其参加答辩。建议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9 。指导老师:刘毅 2012年 12月 22日第一评阅人评语: 孙远飞同学论文主要针对旋钮塑件进行模具设计研究,选题具有一定难度,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旋钮零件的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根据塑料的收缩率以及流动性合理的设计和计算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并设计出模具。论文撰写认真,内容详细,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从论文可以看出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方面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此毕业设计(论文) 能够 参加答辩,并建议成绩为: 17 评阅人: 沈杏林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 12 月 24日第二评阅人评语: 孙远飞同学毕业设计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较大。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模具设计的资料,其时效性较强。设计过程中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模具的内容以及控制要求,设计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的参数指标,设计了有油缸齿条带动的抽芯机构的模具,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说明书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逻辑关系清楚,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图纸质量较好。我认为此毕业设计(论文) 能够 参加答辩,并建议成绩为: 18 评阅人: 唐黎明 职称: 讲师 2012年 12月 25日注:表5中的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评阅成绩要参照封底的“参考评分标准”给定。指导教师:10分,评阅教师各20分,满分为50分。表6 系 部 审 核 意 见系审核意见: 同意评阅老师意见。 审核人: 周宏雷 2012年12 月26日 表7:毕 业 设 计(论文)答 辩 记 录 及 成 绩自述记录: 本设计是旋钮注塑模的设计。该塑件外形尺寸精度要求一般,形状比较复杂。本文详细论述了旋钮注塑模具设计的全过程。针对旋钮零件的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根据塑料的收缩率以及流动性合理的设计和计算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同时完成了模具总体设计、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以及冲压设备的选用,模具的装配等。该模具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能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塑件的质量,对设计同类产品具有参考价值。回 答 提 问 情 况 记 录提 问 题 目回答情况1、如何确定模具型腔数目?1、由于多型腔模具在满足塑料制件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性好,成型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条件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塑件的整体成本。并结合旋钮的质量要求,所以采用双型腔模具。 回答正确。2、模具推出机构如何确定?2、根据塑件的形状、尺寸大小、设备类型等综合考虑塑件的推出方式。 回答正确。3、开模距离如何进行校核?3、取出制件所需要的开模距离必须小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校核。 回答基本正确。 答辩小组评语: 孙远飞同学答辩准备工作充分,能够详细阐述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对主要问题的回答正确,思路清晰,时间控制得较好。设计计算说明书概念清楚,内容完整,有较强的逻辑性。比较注重礼貌和仪容仪表,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任务。答辩成绩 15 答辩小组组长: 庞晓琛 2012年 12月 30日 答辩秘书: 2012年 12月 30日注:答辩小组的答辩成绩要参照封底的“参考评分标准”给定,用分数表示,满分“20分”表8: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汇总和评定分段项目建议成绩人员或小组建议成绩1.平时工作与中期检查由指导老师给定 (30分)262设计(论文)质量与水平指导老师评阅成绩(10分)9评阅人评阅成绩 (20分)17评阅人评阅成绩 (20分)183.答辩 答辩小组答辩成绩(20分)15总 评 成 绩85专业答辩委员会评定意见: 根据指导老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建议成绩,经专业答辩委员会研究,确定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成绩 85 。 专业答辩委员会主任: 周宏雷 2013 年 1 月 5 日校毕业作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指导委员会主任: 潘永惠 2013 年 1 月 8 日注:1、平时工作和中期成绩由指导老师参照封底的“参考评分标准”给定。2、各栏成绩均用分数表示,总成绩满分为“100分”表9:毕业设计指导、评阅、考核人签字我们是此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全部指导、评阅、审核人员,我们已经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上述的全部内容,以上内容共 页,全部真实、有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旋钮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孙远飞/10020324指导教师刘毅序人员身份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签名日期备注1指导教师1团队项目2指导教师2团队项目3指导教师3团队项目4课题系部审核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盖章5第一评阅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6第二评阅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7答辩小组组长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8答辩老师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9答辩老师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10答辩老师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11答辩老师4江阴职业技术学院/12系答辩委主任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13系工作秘书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14校审核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章15校指委主任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盖章注:本页为当事人手书签字各盖章,在毕业设计工作全部结束后将此页描述后载入原word文档,并将全部毕业设计(论文)转化为pdf格式文件存档保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原则、参考标准和填写说明一、评分原则1、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调查(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记分。2、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调查(论文)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工作、中期检查情况占30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水平占50分(由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评分,其中指导教师满分为10分,两位评阅教师各20分),毕业答辩占20分。三项之和为总成绩,总成绩由答辩委员会集体议定。3、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调查(论文)的成绩单独进行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旋钮注塑模设计【13张CAD图纸+WORD毕业论文】【注塑模具类】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3859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