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送行》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送行》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送行》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送行》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送行》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丰富的送行文化 请同学们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 然后激疑 这些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 感人肺腑啊 然而课文却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 这样写真实吗 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漫画家 作家马克斯 比尔博姆用漫画眼光看送行的这篇幽默散文 送行 看看漫画家比尔博姆对送别有什么发现和感触 散文 送行 9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6 课后作业布置 重点 难点 重点 感悟文章的用意 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物 学习文章铺垫手法及其妙处 通过了解幽默的不同形式 了解幽默的内涵 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来自 点拨 比尔博姆 1872 1956 英国作家 漫画家 作品有 马克斯 比尔博姆文集 等 来自 点拨 在英国人们很注重礼貌教养 他们认为日常交往时的礼节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修养 为亲友送行便是其中一种 而且人们已经把送行当成了一种文化 但有时也不免出现繁琐礼节 人们往往有感情而不懂得如何表达 所以常常是事与愿违 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 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为送行而送行的情况 作者针对这一现象 发出了渴望真实情感的呼唤 来自 点拨 把握散文线索 1 时空连 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 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 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 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 因物 事 取 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 常用一个具体事物 事件 或象征事物 事件 贯穿全文 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即以送行这个事件为线索贯穿全文 来自 点拨 3 反复出 线 阅读时同学们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 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 抒情 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4 以情导 线 感情线索常常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 这就需要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 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 定 神 看 线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 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 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 神 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 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来自 点拨 1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2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唐 李白 送友人 3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唐 王维 山中送别 4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 别董大 送别诗句 来自 点拨 5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6 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 唐 王之涣 送别 7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滑稽邂逅不谙世故凄怆解聘熙攘饯行贫贱实践 部分来自 点拨 j xi h u n chu ng p n r ng 语境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饯行离不开吃的 饣 贱就是钱少 贝 实践需要脚 足 踏实地 ji n ji n ji n g ng ch n 杂神采y y ju ji ng 部分来自 点拨 尴尬 掺 奕奕 倔强 部分来自 点拨 1 拘谨 言语 行动 过分谨慎 2 尴尬 神色 态度 不自然 3 不谙世故 不熟悉处世经验 例句 王国维自信且不谙世故 据说每逢清华国学班师生合影 梁任公 启超 总是请王上座 王从来不推辞 4 滑稽 形容 言语 动作 引人发笑 部分来自 点拨 5 凄怆 凄惨 悲伤 6 局促不安 形容举止拘谨不自然 心中不安 例句 这位叔叔不善言谈 在采访时面对我们的镜头甚至有些局促不安 但是能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 7 邂逅 偶然遇见 8 溢于言表 感情 流露在言辞 神情上 例句 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结束 家属们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部分来自 点拨 9 神采奕奕 精神饱满的样子 神采奕奕 神采飞扬辨析 都形容好的精神状态 但神采奕奕侧重于形容精神旺盛 容光焕发 如 老校长虽然已经年过七十 但仍然神采奕奕 神采飞扬侧重于形容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如 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作报告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1 划分文章部分 层次分别用双竖线 单竖线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 关键语句 或写得好的语句 用波浪线 4 有疑问的地方 用问号标注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文章内容的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文章自始至终围绕着 送行 组织材料 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部分 部分来自 典中点 2 散文的题目 送行 围绕题目 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 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 答案 我们送行起身前往美国的朋友 勒罗送行来英国旅行不相认识的美国小姐 部分来自 点拨 1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本题运用开头句 段 作用分析法 结构上 开篇点题 并设置悬念 本是增进友谊 沟通感情的送行 却被作者视作最难的事 自然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上 或许同样如此 写出 送行难 广泛地存在于这个社会 含蓄地点出写作本文的意义 部分来自 点拨 2 怎样理解 制造谈话 作者为什么把送行称为 滑稽戏 答案 1 作者创造出这个新奇的词 形象地写出送行双方都在勉强应付 突出车站送行的不自在 2 把送行称为 滑稽戏 是因为这种送行是在没话找话 是一种虚应 人与人之间没有表现出真情 就像演戏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虚应的人际交往的不满与嘲讽 部分来自 点拨 3 第6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到车站送别友人的情形的 有什么作用 答案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 表情的刻画 活画出车站送别的尴尬 朋友上了火车 他的脸竟然成了 一个巴望讨好 哀哀求助的 笨拙的陌生人 的脸 笔法风趣幽默 而送行的人也全是没话找话 被送者几乎成了不会说话的白痴 简短地答道 与 长时间的沉默 形成对比 突出场面之冷清 车下 部分来自 点拨 送行的人强作笑颜 一声 一阵 一次 三个 一 活画出尴尬 滑稽的情景 这样写与上文为朋友的完美饯行形成对比 又为下文写勒罗的送行作铺垫 并同时形成对比 突出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实感 部分来自 点拨 4 课文第8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插叙 补充交代了勒罗过去是一位演员的事实 这个经历使他在送行时表现出高超的演技成为可能 2 与下文现在的勒罗形成对比 突出送行工作对勒罗的改变之大 部分来自 点拨 插叙作用分析法 在记叙性文章中插叙的作用主要有 一是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文章的主题 中心思想 更鲜明 更深刻 二是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三是可使文章的结构 避免呆板 拘谨 使行文起伏多变 回答此类问题 先概括内容 再分析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5 第13段勒罗说自己 混得不错 说明了什么 答案 混得不错 从侧面交代了送行这一行业的兴隆 充分说明生活中人们对真挚感情的普遍需求 6 第14段 我 为什么再次请教勒罗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我 的切身体会告诉我 送行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因而对勒罗从事这样一种不易的职业很不理解 于是就再问勒罗了 7 文章结尾写道 我承认 他索取的学费相当贵 但是我并不吝惜这笔投资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本题运用结尾句 段 作用分析法 卒章显志 贵 却 不吝惜 表明 我 对勒罗行为的认可 同时也表明自己希望能够恰当地 自然地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愿望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本题运用标题作用分析法 文章以 送行 为题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内容 并以这一事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而且在 送行 中表达出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一方有着良好的愿望 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一方看似违反常理 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借这一现象表达了人性中渴望沟通 渴望真正的情感 渴望被人理解的一面 文章在叙事中蕴含着思考 在思考中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 1 难点探究 通读全文 说说文章以 送行 为题有何作用和深意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作者认为送行很尴尬 并非自己感情冷漠 不重情谊 第5段描写为朋友饯行时的氛围 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惜别的真实情感 从第16段作者不吝惜投资要学习所谓的送行也可以看出 作者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作者认为送行尴尬 主要是因为在家中送行 感情是自然流露 告别得体大方 而车站送行 是告别的机械重复 缺乏真情实感 是为了应付不可随意变更的正常交往礼 2 难点探究 作者认为送行很尴尬 是他天生感情冷漠 不懂得珍惜感情吗 文章既然写自己对 送行 的态度与看法 为什么要加入勒罗为人送行的情节呢 部分来自 点拨 节 因此 告别双方掩盖内心的困乏 强作笑颜 语言重复做作 嘴上是依依惜别 内心是盼望开车哨声响起 以求得解脱 于是 出现了可笑而又无奈的尴尬场面 文章描写勒罗的送行 与 我们 的送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目的是使 我们 从勒罗的送行中认识到人们对真实情感的需求 一般人 送行 渴望真情实感 没话找话虚应 对比 勒罗 假戏真做炽热动人 真则显尴尬 假却动真情 送行 这篇幽默散文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写 我们 在月台上送行时的尴尬和勒罗受雇送行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 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对真情的渴望 1 文章在故事发展中刻画人物 文章描写勒罗 先写勒罗送行的场面 接着插叙勒罗的经历 然后写与勒罗的谈话 刻画勒罗的形象 主要是通过车站送行的动作 神态的描写来进行的 除了勒罗送行的动作 神态描写以外 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如他还记得在七八年前借过别人 半克朗钱 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当 我 提出要学习送行时 他翻了翻一本精美的记事本又说道 让人感到他是一个认真的人 2 不动声色 的幽默手法 文章作者把一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写得一本正经 甚至理直气壮 让人感到了幽默的魅力 文章写送行的尴尬时说 互相注视着就像不会开口的动物瞧着人一样 只盼着车警吹哨开车来结束这一出滑稽戏 被送者的脸出现在列车窗口时 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 一个巴望讨好 哀哀求助的 笨拙的陌生人 把人们的尴尬写得惟妙惟肖 写勒罗在车站与美国小姐告别假戏真做的动作 神态 出神入化 而勒罗的教养风度 则又反衬出 我 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没有见识 这种幽默的写法使文章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有很多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有的直接抒发惜别之情 有的借助景物寄托思念 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送别的佳话 查询资料 积累这样的差别诗 并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浓浓情意 示例一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子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 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 却更进一层写希望别后重聚 惜别之情 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 味外有味 真是匠心别运 高人一筹 示例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 初唐四杰 中的王勃的一首送别名作 此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 是因为其别具一格 一反通常的写法 全诗虽是写送别友从 但却无离别之苦 而有高昂向上之感 无 儿女沾巾 的缠绵 而有 丈夫志在四海 的进取 一 从勒罗送别客人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从他看到 我 后的反应可以看出他的热情友爱 从他不忘还 我 钱可以看出他的诚信 他告诉 我 他喜欢看 我 写的戏剧评论 表现出他的善解人意 点拨 抓住 确实泪水盈眶 挽住我的胳臂 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 来体会他的为人和表达的真情实感 二 这样的细节很多 如 热切地说着什么 要不 凭他那感人的表情 我会猜想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