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 信息筛选题:因题读文切片比对课件.ppt_第1页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 信息筛选题:因题读文切片比对课件.ppt_第2页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 信息筛选题:因题读文切片比对课件.ppt_第3页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 信息筛选题:因题读文切片比对课件.ppt_第4页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 信息筛选题:因题读文切片比对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点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能 要点梳理 题型1信息筛选题 因题读文 切片比对 考点考情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必考题 且是整张考卷的 当头炮 近三年的课标全国卷侧重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 题干一般表述为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解答信息筛选题 最直接的方法是选项切片 据文比对 5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题 今天 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 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 只能从西方引进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之所以有这种看法 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 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 比如 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 特别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 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 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 而只能取其大意 一般都是间接引用 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 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 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6 又如 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 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 这些类书 有的是为自己用的 有的是为别人编的 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 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 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 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 但要知道 这种类书的编纂 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 都不会有什么著作权 更拿不到稿费 只要编得质量高 就会博得 嘉惠学林 的赞誉 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为忤 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 古代还有一种故意作伪的现象 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假托为古代或当代名人的作品 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 孔子之名 但除了极少数人是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外 这类作伪者大多是很可怜的 因为无势无名 即使他们的作品很有价值也无法流传 而一旦托名于古代圣贤或当代名流 就有可能被刻成碑 印成书 传诵一时 流传千古 尽管绝大多数真正的作者依然默默无闻 但他们的自我价值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7 然而 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 相反 在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上 从先秦开始就存在着严格的规范 例如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 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 不仅流派分明 次序严密 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 原文与注释 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在 汉书 儒林传 中 对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有明确的记载 一些重要的历史 地理著作也有这样的传统 如给 史记 汉书 作注释的学者代有其人 但对有价值的注释 后世学者无不尊重作者的署名 即使有些作者名不见经传 也都一一注明 8 由此可见 中国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 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是如何继承这样的传统 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 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传统的学术规范面临着新的挑战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学者能够平等地 自主地考虑如何适应国际学术规范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问题自然还来不及解决 实际上 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 所不同的只是具体做法 方式和程度 摘编自葛剑雄 中国古代也有 学术规范 9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固有特点 导致一种错误认识 即中国学术缺少规范的传统 只能从西方引进 b 古人引用他人著作或成果时取其大意 间接引用 甚至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写 这些惯常做法 与当时书籍流传困难的情况关系密切 c 古人编纂的类书 除了某些现成诗文或整段资料偶尔会提及作者或书名外 大多不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的出处 d 古代类书的编纂是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 没有著作权和稿酬 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 嘉惠学林 的赞誉 答案 解析 10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人不规范地借鉴前人成果 甚至将自己的作品假托为名人之作 但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学术规范 b 自先秦以来 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 流派分明 次序严密 原文与注释 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c 如何继承中国的学术规范传统 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 这是今天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d 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没有根本差异 只是具体做法 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答案 解析 11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与现代社会有明显差异 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学术规范当时还没有出现 b 作者引用 汉书 儒林传 明确记载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这一史实 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对传播儒家学说的贡献 c 古代很多作者无名无势 但只要托名古代圣贤或同代名流 就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 进而体现自我价值 d 中国虽然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 但在国际化的今天 我们依然要学习借鉴外国的学术规范 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答案 解析 12 13 一 二 一 因题读文 选项切片 明辨陷阱 小心比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本质是信息阅读 对文章主要信息的准确梳理与把握 是阅读的关键环节 更是做好题目的基础 因此 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 从论述类文章的特点出发 抓住中心句 重点句 理清文章的思路 概括段意和中心 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 完成这一任务后 将选项进行切片处理 即拆成若干个更小一点的片段 将选项中的关键词标记出来 逐一与原文对应区域的词句进行比对 一看 有无 二看是否吻合 三看改变表述是否改变意思 在比对时 注意提防命题人常设的错误类型 14 一 二 15 一 二 16 一 二 17 一 二 18 一 二 19 一 二 例1 2016全国高考乙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 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 史记 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 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 尚书 盘庚 篇 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 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 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 可 缩短二三千年 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 将商人亲手书写 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 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 续考 证明 史记 殷本纪 与 世本 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 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 殷本纪 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20 一 二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 史记 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 既然 殷本纪 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 司马迁的 史记 也确如刘向 扬雄所言是一部 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 史记 夏本纪 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 甲骨文资料证实了 殷本纪 与 世本 的可靠程度 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 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1 一 二 读文有道 1 理层次结构节选部分共三段 呈总分关系 2 抓内容要点第一段是总说 说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分说 开头的第一句话分别是这两段文字的核心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也使 史记 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22 一 二 解题有法 1 选项切片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3 一 二 通过对四个选项的切片 我们看出了原文与选项的对应关系 24 一 二 2 比对落实 25 一 二 整合答案 d 26 一 二 二 用好比对 找出异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采用的是客观性选择题 选项与原文内容密切相关 因此 比对 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比对有三个角度 分别是比对词语 比对关系和比对依据或结论 27 一 二 角度一 比对词语 28 一 二 29 一 二 30 一 二 31 一 二 32 一 二 33 一 二 角度三 比对依据或结论 34 一 二 例2 2016全国高考丙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学中有历史 a1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 a2 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 不但文学作品 即如佛经 道藏 信札 家谱 账本 碑铭等也无一不是 而且 a3 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 三言二拍 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b2 陈寅恪以诗证史 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 b1 在 五四 以前 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 b2 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 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 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 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 山海经 35 一 二 神话传说是文学 史前时代 无文字可征 只有传说 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 但 炎黄子孙 已经成为口头语 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 能否成史颇为可疑 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 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 山海经 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 曾是死结 王国维 古史新证 说 c1 而疑古之过 乃并尧 舜 禹之人物而亦疑之 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 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 d2 古史材料就包括 山海经 穆天子传 等文献 在 汉书 艺文志 里 山海经 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d1 隋书 经籍志 将 山海经 列于史部地理类 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36 一 二 读文有道 这段文字是以 山海经 为例 谈论文学与史学的关系 历代学者对 山海经 有不同认知 有把它视为文学的 有把它列为数术类的 还有把它列于史部地理类的 37 一 二 解题有法 1 选项切片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38 一 二 39 一 二 2 比对落实在这四个选项中 c项颠倒了 疑古 与 利用史料 的逻辑关系 误解了王国维的本意 王国维的本意是 过分地 疑古 甚至怀疑尧 舜 禹的存在 就无法充分利用古史材料 并不是 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 就不会 疑古 整合答案 c 40 用比对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文段和选项 看信息筛选是否有误 如有错误 指出错误点和错误类型 文 质 辩证统一是儒家审美观 汉代先后采用道家和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