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论文给追求一段距离 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摘 要:科学教学活动,是以问题的不断解决和不断生成为链接的过程。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从中培养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点。关键词:距离 现状 问题意识 解决问题 亲身体验 有这样一则非常哲理的小故事:果农给果树施肥时果农在离果树2米左右的地方挖一个坑,然后把肥料埋下去。为什么果农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而要隔开一段距离呢?果农说如果把肥料直接堆放到它的根部,它的根系就长不大、长不深。果树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对果树来说,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会使它失去追求的目标。果农还继续解释说把肥料直接堆放在根部。那些根系还用得着伸展到远处、深处去吸收养分吗?由于没有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它的根系就会逐渐地萎缩,从而影响到整个果树的生长。所以,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正是为了让果树拥有一段追求的距离、一段憧憬的距离、一段向往的距离。也正是这段距离,给了果树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使果树得以健康成长。从这个小故事联想我们的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科学是一门充满问题的课程。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以问题的不断解决和不断生成为链接的过程,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创设“问题场”。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果农,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收获各种能力,给学生的成长一段距离。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也不能就以解决提出问题为课堂终结。确立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实现目标一段距离。本文就此浅谈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在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理念和策略。一、现状分析1、课堂局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习者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相对于以往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如今的科学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努力尝试各种教学设计,创设探究情境,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投入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记录、讨论,忙得不亦乐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就问题意识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一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上提问的仍是教师,不是学生。大多数教师根据教师用书和自己的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很难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学生表面上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走”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2)问题的操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这个话题后,你们就会弄懂了”,接着仍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其次,在学生对文中内容及故事梗概均已了解的情况下,也要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逼着学生提假问题,说违心话。(3)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获得和实验报告的填写,而对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对实验中产生的疑问的及时求证等往往为许多学生所忽视。()往往把质疑作为一节课最后的弹性部分,浮光掠影,草率处理。因为学校的电铃声一响,如曲终人散一般,孩子们条件反射地“下课”了,不管学生的体验进行到什么阶段,只能草草结束。2、课外学生体验通常放学后,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读书作业、练琴习歌,很难看见他们在家里舞锤弄锯、养花侍草,更难在池塘边、草地上见到他们追风捕蝶、观云数星的身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做”科学不应该只是在实验室里摆弄各种仪器,“一年到头闷起头来照样画葫芦的干那刻板的实验,充其量不过是一套科学的猴子戏,这里面没有生命。”现况是基本只局限在课堂,偶尔会出现在从课堂衍生出来的学校统一活动里。学生没有体验,就没有发现,就缺乏发现问题意识的情景,就没有探索的欲望,那么内心深处的需要就被埋葬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出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探究学生身边的生活世界中的问题。但纵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的教学观念的进步程度,还仅仅是达到了在科学课堂中运用生活事例进行教学的水平。二、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存在于体验中“问题意识”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方向。科学教学活动,是以问题的不断解决和不断生成为链接的过程,需要科学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是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科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时每刻生活在与科学相关的问题之中。科学课程是以实验性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本身就是问题酝酿和形成的场境。实验教学就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源泉。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经历对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对实验中产生的疑问的及时求证,实验结果的获得和实验报告的填写以及在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的及时链接等一系列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藏在其中。我们老师要做的事情是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一个问题情境,将我们的学生置于真实的体验中,自主产生问题,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提供给予学生合理的体验时间和空间。三、策略思考1、因材施教,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构成。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目标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别的需要,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确定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水平,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外辅导目标。教学目标人性化,不违背学生的年龄特征,更不使学生视科学为畏途。同时,我们要结合终极目标和短期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给实现目标一段合理的距离,为后继学习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循着科学的道路越走越远。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场”和解决问题的时空既学生体验的舞台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例导入新课。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例,能创设一种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源泉,能激发情感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重现学生的一些生活现象,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场景,对学生科学问题的酝酿和生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学生即时的学习生活形成的学习场境更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中探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既不要直接施肥于根部。 (2)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的游戏与竞赛。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游戏,或营造出一种与其“常识”相违的有趣场境,更能激起他们刨根问底的天性,催生科学问题。这种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游戏活动的过程,也就是问题产生的过程。然后继续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而不能给予搪塞和忽视。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我们也要想法设法引导和寻求另外的时空解决途径。(3)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问题酝酿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关注实验结果获得和实验报告撰写的同时,密切注意实验过程,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问题,并就疑问设法求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学会学习。首先不断地反复地指引学生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观察是学生萌发问题意识的首要因素。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经过大脑整合汇总,成为问题意识的源泉。各种实验现象都昭示着一定的科学问题。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就是使学生自觉地置身问题中。学生的思考是在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关注和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只有在学生注意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时候,才能自然产生各种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努力寻求解决。观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给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其次,引领学生学会多方求证实验中的疑问。实验中,让学生留意对实验操作和观察中所产生疑问的求证。有了疑问,发现问题后,不能随便放过,而要多方求证,由此促使科学问题的再生成。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急于解说,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求证。学生在求证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法。如果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只是让实验真正成为问题场,那么,对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求证,是又一种促使科学学习问题再生成问题场的创设。再次,在每次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反思实验中的成败得失。在实验后,老师找出操作不规范或设计一个不规范的实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再次思考。当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后,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然后再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结论。这样就可以通过问题带动实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长而久之,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3、拓展课外体验学习,但不急于求成科学学习的场所不仅是在课堂,更在生活、生产的实践,在对自然的观察;不仅在教材学习,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科学实践活动,注意观察自然现象,重视课外阅读和课内外学习知识的比较验证,把科学学习的场境向课外拓展延伸,从中创设科学学习的问题场。(1)让学生参与生产、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布置学生参与和关注社会上科学活动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了解父母亲朋的工作,思考与父母工作有关的科学问题;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中思考和体验科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做生活、生产的有心人,把科学学习的场境和氛围由课堂向社会拓展。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思考可供探究的科学问题。(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世界是物质的,各种自然现象,不管是新奇有趣的还是熟视无睹的,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能给关注的人以启迪和昭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自然现象,科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人们对新奇的事物,总喜欢进行探讨和思考。而对有的自然现象,则可能是习以为常的。如果我们能注意习以为常的事物,就容易发现其中不寻常的地方,从而引发思考。所以时时处处留意自然现象,就可以发现众多的可供科学探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实验探究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老师要即使提供帮助和指导。 果农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正是为了让果树拥有一段追求的距离、一段憧憬的距离、一段向往的距离。也正是这段距离,给了果树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使果树得以健康成长。”在学习活动中人为地给学习者造成一定“困难”,其目的是为他们创设出思维活动的时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习者走得更远更好。于是如果我们的科学教师也能学习果农,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结合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和空间,也给我们的学生科学学习一段合理的距离,那么相信我们的学生就会如那些根系伸展到远处、深处去吸收养分,使果树得以健康成长。只是这段距离到底要多远,还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参考文献:1 郎盛新. 科学(3-6)年级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化内科克罗恩病诊治规范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治疗原理及不良反应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工伤鉴定的程序规定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与生产过程监护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社会应用案例
- 2025年急诊科立体定向穿刺术实操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影像学常见异常体征识别考核答案及解析
- 税收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
- 2025年急诊医学重症抢救技术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GB/T 41-20161型六角螺母C级
- FZ/T 64076-2019建筑包覆用非织造布
- 论文写作讲座课件
- 西门子燃气轮机介绍课件
- 中国园林史全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汉书-张骞传课件
- 市政道路养护工程监理工作
- 练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绕口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