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_第1页
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_第2页
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_第3页
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_第4页
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主城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来源:发改委1“十一五”城市规划回顾和“十二五”城市发展形势1.1“十一五”期间城市规划回顾1.1.1城市规划编制情况首先,2005年德州市编制完成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新一版总体规划不仅全面研究了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与目标,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总体空间布局等重大战略问题,还以市辖行政区为单位分解落实各项战略目标,研究市区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规划。2005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德州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次,2007年德州市开展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德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明确了德州的城市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以及交通建设、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为德州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长远的规划,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思路,为顺利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十一五”期间德州市还加强了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完善。着手开展了市区10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基本实现了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了新湖风景区改造提升方案、古运河风景区概念性详细规划、火车站周边区域改造方案、市区十二条道路的景观规划、南北出入口、博物馆等城市焦点、难点项目的规划。近3年共编制完成公共设施用地、生态绿地、居住小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约1000公顷,为加快城市改造和开发提供了科学指导。1.1.2城市规划实施及其效果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十一五”期间,德州市根据德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和时序安排,坚持充实新区,复兴老区的原则,积极实施“三区联动和两个跨越”的空间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结构框架已见雏形。新区建设的同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德州市东部、北部和西部三大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为城市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与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通过调控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基本按照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近期建设规划的供应计划控制,以新区供应为主、旧城为辅,优先和重点供应东部地区,加强东部地区的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供给,逐步使之从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向生活生产相配套的新城区发展。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盘活、清理闲置建设用地力度,严控粗放式发展的村镇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整合城市功能分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德州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分区得到有效整合,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改善。首先,整合、完善了各工业园区的建设,强化制造业基地功能,重整各类开发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功能,通过空间布局调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增强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益。其次,德州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积极建设新区与改造更新旧区。完善居住区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整治居住区环境,增加休憩活动空间,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第三,德州市完善商业网点体系和商业设施建设,建设了奥德乐、银座等一批大型休闲购物商场和社区级商业街,进一步发挥交通枢纽的商贸优势,提高城市商贸服务水平。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得以加强“十一五”期间,完善和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网络状的交通体系,完成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的战略布局,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了支撑,促进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加快市区主干路网的建设,建成了天衢路、东方红路、新河路等一批主干路东延线建设,有力促进和带动了城市的东拓和发展;加快推进新城区南北干路的建设,完成了广川大道、长河大道等配套市政道路建设,路网不断完善。另外,德滨高速公路、京沪高铁站等一批区域重点工程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之中。1.1.3存在问题近五年来,城市规划对德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1)城市总体功能分区有序,但局部地段交叉混杂德州经过历次规划,城市大的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如以工业为主的商贸工业区、经济开发区,以居住生活、商业、金融、行政办公为主的德城区、河东新城等。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德州城区内有部分工业和仓储用地掺杂在居住生活区内造成了相当的混乱。商贸区电力、化工、纺织等主导工业都是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对大气、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城市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市区内仍有数量多而分散的工业企业以及石油等危险品的仓库分布,给城市带来严重威胁,有待搬迁。2)城市框架已经形成,但城市用地结构失衡由于德州城市建设的整体东进,城市的道路和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向东延伸,德州的城市发展方向基本明确,组团式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这对德州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来讲,由于组团间的空间结构不够紧凑,工业园建设过于分散,城市用地延续了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用地的不经济和浪费。导致了城市用地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就是,居住和工业用地的比例过大。3)城市中心区比较突出,但部分公共设施不成系统随着河东新区的开发建设,老区行政中心的东移,新的城市中心区基本形成,功能也相对比较完善,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中显得比较突出。但是新区和老区在城市更新和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显著表现就是城市的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不成系统,分布不均衡,服务不畅通,等级不明确,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多不便。4)城市景观有所改善,城市特色仍不突出德州市经过多年城市建设,城市景观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沿运河和岔河建造了两条自然景观走廊;东方红路、湖滨路等一些主要街道形成了比较好的人文景观;市区建设了一些公园、广场也为城市景观增色不少,特别是开放式的新湖风景区,已经成为德州的标志性景观区。但除此之外,目前德州在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文化尚需挖掘和整合。5)城市道路东西框架基本拉开,南北交通不畅随着德州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城市整体的东进,城市东西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南北外环线、104国道、314省道、天衢路、大学路以及东方红路等城市主要干道已经将城市东西联系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德州主城区内南北交通存在诸多问题。联系南北道路网密度低,等级也不高,以及偏离正南正北向的河流影响造成了德州南北交通不畅。河东开发新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南北向交通不畅的问题,虽然是新区,由于建设过程中许多支路被取消,路网密度仍然较低。1.2“十二五”期间城市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德州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末,德州城市发展多项目标将要实现。城乡统筹的时代需要、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承办2010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任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等等,在带来城市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给城市规划工作巨大的挑战。1.2.1城乡统筹的时代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德州城市发展要坚持城乡统筹的时代要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1.2.2. 京沪高铁开通带来的契机2012年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成为德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京沪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km/h,建成通车后,德州与北京的时间距离将缩小到一小时左右,从而产生“同城效应”,也就是说德州市区藉此具有和北京的各项产业直接分工的机会。对于客运专线沿线城市德州而言,无疑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客运专线良好的发展前景必将带动德州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转型。2“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1指导思想与原则1)城乡统筹2)深化落实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3)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4)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5)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6)维护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7)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提高规划可操作性2.2规划任务与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继续实施“西优东进,北延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以三条自然水系贯穿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重点建设老城区、新城区、东部高铁组团,形成“两主一副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与布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城市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功能,提升交通的运行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使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强旧城保护与更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做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以危房改造为重点加快旧城更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城镇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继续支持开发廉价房,安排危改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到2015年户籍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方米。3城市开发建设规模3.1人口规模根据正在修编的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2015年德州全市城镇人口预计达到31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规模为82万人(以总规最终审批通过的规模数据为准)。3.2用地规模“十二五”期间将是德州市发展形势较好的时期之一,国民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不断扩大。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测算指标,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市区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以及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因素,最终规划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20/人(以总规最终审批通过的规模数据为准)。4城市空间发展与布局结合现状问题分析和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将来德州市空间发展应着重于以下四个层面的策略和安排。4.1城市空间拓展策略“十二五”期间,市域空间发展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利用5-10年时间,将陵县、平原、武城、宁津四县纳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之中,构建起“一主四副”的组团式多中心城区发展格局。近期加快推进陵县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步伐。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策略为:西优东进,北延南控。根据中心城区各组成部分的现状及将来的规划预期,制定不同的空间拓展策略:运河开发区是承载德州运河文化的重要空间,应着重对区内的职能进行优化和调整,突出运河文化的特色,将不适合发展的用地进行置换和调整;德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向南发展面临着河流水系及铁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将来主要向北延展,而南部在规划期内以提升环境为主;东部高铁组团应进一步深化对高铁站起步区的职能、规模、交通组织、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规划期内适时选择东进。根据现状条件,中心城区建设各个发展方向的重点支撑项目内容主要有:1)东进支撑项目:高铁及其周边新兴功能区、东物流中心及整个东城区的发展。2)西优支撑项目: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面向广域(包含河北)的商贸功能提升、运河沿岸的保护与文化功能的更新,老城区整体职能的提升。3)北延支撑项目:北部物流中心、北部工业组团、文教区。4)南控重点:对新华工业园近期以控制为主,限制其规模,远期搬迁;城区南部生态片区的规划建设及整体环境优化提升。4.2城市空间拓展时序协调德州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按照近期、远期、远景的时序进行:近期主要是德城区、运河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自身职能的完善,并深化对高铁站起步区的前期研究工作;远期对德城区、运河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进行更新与改造,继续提升区域性职能,扩大区域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完善高铁站组团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景整合德州市区和陵县的资源,在现有城市建成区之间有步骤有重点地启动新城市功能组团的规划和建设。4.3重要功能空间的控制和预留城市高端职能的用地预留是城市具备对接区域的远见的表现,无论是国外发达地区的城市还是国内的发展中的城市,在进行空间战略构想时不约而同会进行城市高端职能的预留和控制。对于德州来说,高铁站周边区域和具备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空间是为将来预留和控制的重点:德州高铁站未来将成为国家级高速客运专线枢纽点,是河北省、山东省继沧州和济南高铁枢纽站之后唯一具备高铁换乘枢纽条件的站点。高铁场站的建设将成为拉动德州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促进德州空间格局东进和陵县空间整合的动力因素。因此,近期应对高铁地区具备区域性地位的职能空间加以控制和预留。4.4城乡统筹发展“十二五”期间,以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建设经济发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舒适的中心镇,使其成为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形成带动力强的区域发展增长极,转移和吸纳农村人口,拉开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一个组合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协调、持续发展的城乡协调体系。“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中心镇规划,加快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严格控制中心镇土地利用,保护基本农田,同时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镇村的并校改造工作,加快推进中心镇医院和中心村卫生站建设,推动中心镇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未来近郊中心镇将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型城区,逐渐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德州市村庄规模小、数量多,资源配置分散,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推进实施村庄合并、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推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按照村镇规划和建设规范建房。在实现电、电话、水、路、有线电视等“五通”工程基础上,完善农村社区卫生、供电、供气和公交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居住生活和出行交通条件。5“十二五”期间主城区重点建设内容主要开展两个新区(高铁新区、南部生态新区)、四个片区(运河片区、岔河片区、减河片区、京沪铁路火车站片区)等项目的规划研究和开发建设。5.1两个新区项目1)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新区位于减河以东,东起规划东外环,西至减河,南起104国道,北至规划北外环,规划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在启动高铁新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京沪高铁德州综合客运站及其周边主要道路、站点与主城区的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南部生态片区规划建设。结合城区南部上风、上水的地理区位,充分利用德州河流水系及南部生态农业的优势资源,在岔河以东,减河以西,新河路以南范围内,规划建设生态片区,规划期内以提升城区南部生态环境质量为主。5.2四个片区项目“十二五”期间,为满足德州区域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在现有城区,应重点关注运河文化保护、自然生态景观、传统车站商业节点等职能空间的提升。根据充实新区、复兴老区的原则,对德州市区四个片区实施综合开发、改造。1)运河片区保护与开发。为了保护德州城区古运河两岸的传统风貌,进一步挖掘古运河历史文化内涵,按照“整体创造,有机更新”的指导思想和“保护历史文物,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旅游功能”的基本原则,对运河城区段南起彩虹桥以西金荷园、北至小庄泵站的范围进行规划控制。“十二五”期间重点对运河景区10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建设,打造两岸绿化生态景观并对仓储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展示和利用。2)岔河、减河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随着德州城区的迅速东扩,岔河已成为城市内部的一条重要景观河流。尤其是近年来岔河两岸整治的逐步深入,使得两岸土地开发的增值效应开始显现,土地价值开始显化。为进一步扩大土地开发的增值效应,同时提升岔河两岸景观环境,对岔河南起南外环、北至北外环段两侧用地实施规划控制,近期对岔河两岸核心地段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其余地段以生态绿化改造为主。对减河两岸自然生态环境实施规划控制,控制范围南起四女寺水利枢纽,北至北外环。近期对减河两岸核心地段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局部地段结合水面建设生态公园。3)火车站片区改造。火车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其周边片区环境更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和宣传窗口,全面搞好火车站周边片区的综合开发和改造建设,对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枢纽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十二五”期间对京沪铁路沿线(大学路于关屯大桥段)两侧实施综合改貌整治,重点对车站周边核心区域进行规划和整体开发建设。5.3景区建设提升对城区内现有重点景区进一步提升服务、完善功能,为城市旅游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十二五”期间,重点改造完善的景区地段有明月湖景区、苏禄王景区、长河公园片区、董子园景区以及中华京剧城等。其中,明月湖景区、长河公园片区、董子园景区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位为主;苏禄王景区划定保护范围,对其改造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按照规划调整土地使用功能,控制和引导该区内的建设活动;结合东、西长庄城中村改造,建设以京剧艺术为主题,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中华京剧城。5.4旧城更新德州旧城更新的重点是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德州旧城危房和严损房数量较多,这种现状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更新,并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抽疏城市中心区的密度,提高老城区环境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重点开展湖滨大道、解放大道、东方红路、东风路等市区主干道的改造和维修,在新城区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并对市区现有13处便民市场进行改造。对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的的部分街区,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并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快城镇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继续支持开发廉价房,做到租售相宜,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特困家庭和暂住人口的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生活目标。合理引导商品住宅开发方向与规模,促进城市结构调整,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环境。5.5综合功能提升1)文教卫生。河东新城未来发展成为集行政、办公、居住、商业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近期重点建成德州博物馆,德州大剧院等一系列重要公共建筑;完成新城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及中医院等医疗卫生设施建设。2)交通物流。改造老城区汽车总站。启动德州汽车南、北站(含物流园区)及运河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南、北作业区扩建工程。在岔河以西、萱惠路北建设中国商贸物流城,打造北部物流中心。3)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完成市区排水管网清淤疏浚改造、市区泵站双电源改造。完善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网及分支管网和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供热支管网建设。4)河流水系贯通。协调城市与水系之间的关系,优化、完善水系布局。按照城市水系规划“一轴、四带、三环、五湖”的规划结构逐步推进对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的贯通与连接,并在城区南部和东部规划建设3处生态湿地公园。5.6道路系统建设1)城市道路。针对现状路网存在的问题,顺应交通发展趋势,建成路网结构清晰、功能完善、等级划分合理、断面设计因地制宜、道路指标具有一定弹性的城市道路网络,以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开发,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两环、四横 五纵”的城市路网结构。重点打通和改造的城市主干道路有三八西路、广川大道、大学路、迎宾大道、青年路、长河大道、解放大道、新河路、德兴大道、康博大道、西北外环等,打通高铁新区对接陵县的主要干道,基本形成我市较为完整的道路骨架系统。2)停车设施。机动车增长在导致道路交通压力增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停车需求。特别是在城市活动频繁的中心区,停车设施不足,已经成为维持城市正常活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应大力增加停车设施的供给,满足正常运行必需的停车需求。在城区大型公建及人流密度较大的地段规划建设社会停车场。6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措施与建议6.1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的宏观调控力度1)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加强各类规划协调和衔接对全市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城乡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区域一体发展平台。依托德州市各类规划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基础,实现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2)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科学统筹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统筹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叠合,尤其是促进建立新型土地利用制度,在试验允许的范围内,科学统筹城乡一体、联动规划建设。6.2加强规划编制与研究,引导城市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德州市实现2015年一大变的关键时期,围绕德州市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加强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是这一时期内加强规划工作的一大重点。结合德州城市规划工作实际,对我市规划工作发展“十二五”安排建议如下:1)继续推进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前期研究和修编工作;完成各片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各类专项规划。2)每年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3)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规划;开展重点项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咨询;加强对详细规划技术规定的研究。4)开展重点地段和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包括铁路沿线城市设计;京沪高铁新客站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各级中心区城市设计等。6.3城市空间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1)完善规划实施综合决策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综合决策机制,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国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衔接是保障各级各类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的关键,改变各个部门封闭、分隔的分别制订和实施部门政策的做法,各级各类规划要与之进行衔接,促进近期建设规划的有序实施。衔接的重点主要是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