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2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 b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答案b2列宁曾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借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主张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明显错误,从而排除a、b、d三项。答案c3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c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时间判断。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允许外资经济的存在,这也说明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b4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20世纪20年代。再者是结合材料信息:恢复商业,经济复苏,由此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答案b5.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解析1921年国内战争已结束,排除a项;c、d两项中的农业集体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答案b6.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从材料中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可知d项正确。答案d7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解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苏俄(联)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苏联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答案b8.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造成题干反映现象的出现。答案b9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1/3。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切入点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脉络,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当时苏联的工业获得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a、b、d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相符合。答案c10.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斯大林模式。答案b1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大规模种植玉米,因此属于“蛮干”。a项属于“阴谋家”的表现,b、d两项属于“改革家”的表现。答案c1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答案c13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双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1 618枚,美国为1 054枚。苏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占据优势主要得益于()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解析197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答案c14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某位领导人把苏联像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其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d1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导致苏维埃共和国联盟走向解体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找共性,主要考查对比分析能力。难以判断的是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离开“斯大林模式”,走向资本主义,故不是三人改革的共同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述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材料二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图一图二材料三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答案(1)理论基础:1918年春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直接原因:医治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最大区别: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2)突出特点: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局限性: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则有关前苏联的笑话,很难让人笑起来。这则笑话叫领袖乘列车,说的是“社会主义号”列车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一截路轨不翼而飞”,领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赫鲁晓夫气冲斗牛,他用不着去拼接路轨,而是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勃列日涅夫呢?他苦思冥想好一阵也想出了一个“奇招”:“我们大家下车,协力摇晃车厢,只要感觉到列车在前进就可以了。”戈尔巴乔夫路子也很野,他干脆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铺到前面就解决了。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1)“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赫鲁晓夫“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有何深刻含义?(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勃列日涅夫是如何下令“协力摇晃车厢”的?(4)戈尔巴乔夫“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说明了什么道路?(5)叶利钦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在实践中导致的结果最主要是什么?答案(1)列宁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形势下,通过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