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练2语言基础知识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用时: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答案d解析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本句误为“尽人皆知”之意。b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本句用错对象。c项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本句误为“不可挽回”之意。d项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含贬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要创新,必须加强细节的关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个细节之中。”b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c现代医疗技术不仅做到了诊断的准确及时,保证了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而且病人也减轻了痛苦,节省了住院时间。d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目前社会上对如何应对这种天气说法不一,媒体经过分析,拟采用专家的建议为准。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c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改为“而且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d项句式杂糅,“拟采用专家的建议为准”应改为“拟采用专家的建议”或“拟以专家的建议为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至于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员与角色,他们既是“合二为一”的,又是“一分为二”的。_,_。演员的技艺刻画了角色的能耐,_。_,_。_。艺术家所能发挥的天地是双倍的。有时跳出角色表现自己观众既欣赏到角色的本领,同时也欣赏到演员超凡的功力演员有时进入角色而表现角色演员的功夫又加强了角色的魅力演员与角色,真真假假、浑然一体得到双重满足a bc d答案b解析注意“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的提示语,注意第三个空和前一句的句式一致。二、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树木丛生,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_,_。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使负栋之柱,_;架梁之椽,_。(杜牧阿房宫赋)答案(1)百草丰茂秋风萧瑟(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在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来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有删节)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答案d解析d项曲解原意。“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错,原文第段所说“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并无排斥宗教的意思。a、b、c三项的阅读区间分别在第、段。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b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c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d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答案c解析c项张冠李戴。“生生之谓易”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a、b、d三项的阅读区间分别在第、段。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b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答案b解析b项以偏赅全。第段中说“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并非“永恒的人文底蕴”。a、c、d项的阅读区间分别在第、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在中国文化主体格局下,侠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的人生理想。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这三句话,是对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人生模式的总结。张良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历史人物。他出生于韩国贵族之家。韩国灭亡时,张良因年幼未授官职,但他早已有了强烈的报国之心。韩国的灭亡,对他来说,是命运的一个根本性的急转,他不再是贵族,而由庙堂走入了江湖。他来不及埋葬死去的兄弟,他荡尽家财结交刺客,从此进入了一个武林江湖之侠的世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使120斤大铁锤的勇士,在博浪沙狙击巡游天下的秦始皇,可惜功亏一篑,只击中了副车。从此,他不得不亡命江湖,更名改姓,最后在下邳找到了落脚之地。下邳圯上的一次奇遇,奠定了他人生“三游”的基础。他以从容、忍让、谦退的敬老之心,获得神仙黄石公的青睐,交给他太公兵法秘籍。十年之间,他成为下邳“少年”的首领,俨然一代大侠。陈胜起义,张良率侠客百余人自成一军,路上遇到了沛公刘邦,遂投于刘邦麾下。其后辅助刘邦,一统天下。汉初论功行赏,封为留侯。汉高祖六年,张良促成刘邦定都关中。时天下大定,他“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直到戚夫人得宠,刘邦想废太子立赵王如意,张良为太子出主意,招来他的“云霞之友”当世大隐“商山四皓”,在汉高祖十二年使太子地位得到巩固。这一年,刘邦驾崩。其后八年,张良去世。据道家经典,他“解形于世,葬于龙首原。赤眉之乱,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若流星焉,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子房登仙,位为太玄童子,常从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孙道陵得道,朝昆仑之夕,子房往焉”。张良的一生,最后落笔的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他那雍容悠闲的结局,令人羡慕;他那壮怀激烈的经历,令人遐想;他那平定天下、位极人臣的功绩,令人叹为观止。司马迁感叹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这又开启了才如子建、貌如潘安而又内蕴着刚强激烈与力的崇尚的名士之侠风貌的先河。“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完美圆满、优游闲雅、和融同光的高级人生模式。“游宦”就是做官。在中年人生最旺盛的时代,把精力投向官场,去博得现实社会中世俗生活的辉煌。游宦做官,在传统主流文化的引导下,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生追求。儒家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更使这种倾向得到强化。子思中庸第二十章说:“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其最后的人生层次,是“天下国家”,而报“天下国家”的途径是对现实政治的参与,最直接的就是做官。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上升为大一统封建帝国的统治思想,带来了儒学的极大繁荣,也带来了儒生在世俗社会中的现实利益。在历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儒学抵挡住了来自其他各种文化的冲击,牢固地踞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儒学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也随之成为中国文化中人生价值的主流追求,其现实途径是做官,而文化中则弥漫了一股“官本位”的浓雾。孔子说:“三十而立。”游宦是中年之事,因此它并不妨碍“而立”之前自由挥洒的豪情,于是有“少年游侠”;它也无妨于官场半生而厌倦于“利禄之路”后功成身退,超然于身心的倦怠,追求生命的永恒,于是有“老年游仙”。游侠与游仙,并不妨碍文化主流精神的承传,也有了余地可以将自我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发舒。于是“三游”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基础上融合万类的一种圆满人生结局。(选自韩云波中国侠文化,有改动)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在中国文化主体格局下,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成为一些人的人生模式。b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最典型的莫过于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人生模式:壮怀激烈的经历、位极人臣的功绩、雍容悠闲的结局。c游侠经历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奠定了基础,并给予了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自我个性充分张扬的空间。d随着儒家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游宦做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中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完成治国平天下抱负的现实途径。答案c解析文中说的是“下邳圯上的一次奇遇”奠定了张良人生“三游”的基础,这里扩大了范围;同时,最后一段说的是“有了余地”,并非“充分”。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浪沙狙击失败,张良不得不亡命江湖,选择游侠生活;黄石公三试张良赠以兵书,成为他游宦的起点。b报“天下国家”的途径只有通过对现实政治的参与,这样才能攀上最后的人生层次,获得世俗社会的现实利益。c张良功成身退,潇洒地跳脱出功名利禄之途,去放飞倦怠的身心,他的一生最后落笔的是一个圆满的句号。d在传统主流文化的引导下,游宦一直就是儒生最重要的人生追求,并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文化中人生价值的主流追求。答案b解析原文表达的是做官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排序
- 2025年政府部门招聘公务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测试技巧实战教程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应试技巧与解析
- 2025年航空机械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模拟题集与解析
- 2025年碳汇项目开发师蓝碳方向考试必-备知识点
- 2025年银行系统技术部招聘笔试精讲与答案
- 2025年裂解过程优化模拟测试
- 2025年高难度摄影测量技能解析及高级面试模拟题详解
- 技术检验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中秋节猜灯谜良宵美景解灯谜中秋祝福课件
- 安防行业视频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 初高中政治衔接-知识点讲义
- 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中(多选题练习)
- 深圳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 2024年T电梯修理证解析及电梯修理-T证模拟考试题库
- 青灵与量子物理学的关联研究
- 《育婴师培训》-课件:婴幼儿体温测量
- 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动量(含答案)
- 膀胱阴道瘘病人的护理
- 2024年四川攀枝花市川投能源攀水电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