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语文 蜀相、书愤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语文 蜀相、书愤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语文 蜀相、书愤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语文 蜀相、书愤导学案 新人教版三、自学评价a.完全理解并全部掌握b.80理解并部分掌握c.60理解并部分掌握d.我的问题 四、自学自测 根据课文注释,翻译诗歌内容,读通诗歌大意。教 学 案一、 学习目标1. 初步掌握两首古诗的诵读。2. 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理解两首诗的内容。3. 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赏析蜀相和书愤。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 唐宋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了很多艺术风格不同的诗人,今天我们要提到的两位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人物-杜甫和陆游。 请同学们谈谈以前学过哪些杜甫和陆游的诗歌(杜甫诗三首、陆游示儿)。2人物回忆(和同学们交流,共同梳理)(投影显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后人用“沉郁顿挫”来形容他的诗歌风格,而他则被称为“诗圣”。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3. 推进新课: 1)请4名同学分别翻译两首诗2)讨论:大家看看这两位诗人之间有没有共同点? -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那么这两诗之间有没有异同呢?大家共同完成下列表格:4. 名句欣赏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为什么以此自勉?什么意思?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所以这句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2)当堂练习:赏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师提示:译-技巧情感)第一步: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第二步:“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第三步: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总结:表达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四、课文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爱国诗人的代表作,更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希望我们同学能够通过本单元的诗歌学习,学会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欣赏诗歌,从而爱上诗歌。五、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蜀 相 书 愤 沉郁 悲壮社 会 背 景作 者 经 历主 要 意 象个 人 情 感表 达 技 巧杜 甫离乱时代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对诸葛亮忠心、功绩 的慨叹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情景交融陆 游对诸葛亮矢志不渝的羡慕渴望北伐复国(壮志未酬)用典明志 实 践 案布置作业:背诵蜀相和书愤知识链接: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