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2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专题三 知考情明考向高频考点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源远流长:从近几年的考试命题来看,传统文化从时间上可分为春秋战国、汉代、宋明三大块,每个时期有不同的考点,需分阶段理解记忆,而明清之际的儒学则同近代史联系较紧密2重点呈现:百家争鸣中的道家、法家、儒家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2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考查教材重要知识点;其二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某一知识点,尤其是戏曲成就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古代中国科技成就1.贴近事实: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部分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大多是常识性的知识,涉及的面较广,特别是书画、戏曲能反映个人的艺术修养,在陶冶情操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2重点呈现:古代科技、文学成就,戏曲知识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学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要记牢一、诸子百家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道家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形成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一些主张就是后来的“三纲五常”。3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了儒家“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太学和郡县学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2)代表: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3)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4)影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了人性。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2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创立“心学”。(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吸取佛教思想,宣扬“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四、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君主专制,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条主线:儒家思想的演变。二次融合:汉代儒家思想融合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宋代借鉴了佛教、道教的某些思想丰富了儒学体系,逐步形成理学。三点突破:汉代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完成理论化,明清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汉代改造和独尊;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明清时期批判和继承。经典考题领悟好例1(2013重庆高考)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天人合一”为新儒学的主张,抓住这一点,题目便可迎刃而解。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b干扰选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c正确选项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d干扰选项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被称为“孔孟之道”,紧紧抓住这一“变化”,分析变化出现的结果和所出现的朝代,不难得出答案。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与宋代以后无关b干扰选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与“宋代以后”无关c正确选项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成为理学的经典d干扰选项陆王心学的兴起是在宋代以后,但陆王心学主张内心自我反省,可排除高分障碍要清扫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1.宋明理学派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张哲学“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伦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在“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通“理”“理”就在自己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地位发展理学理学集大成者开创心学心学集大成者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必须理清的2对关系1.百家争鸣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关系(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诸侯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霸中处于优势,竞相招贤纳士,这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氛围。(2)经济因素: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这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到民间。(4)阶级因素:士阶层发展壮大并受到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2明清思想活跃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反思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的涌现。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预测押题不可少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解析:选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b项的含义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强调的是人我和谐,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故答案选b。3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他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正统政治哲学其思想依然根源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其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a bc d解析:选a黄宗羲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非根本否定,正确;黄宗羲的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但并未否定君主制度,正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之际的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正确;黄宗羲的思想虽然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没有引起社会的根本变革,正确。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主干知识要记牢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1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3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二、古代中国的文学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词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5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本是元代的小说形式,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6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是小说兴盛原因。三、古代中国的艺术1中国的汉字与书法(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混乱秦:小篆、隶书。(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中国的绘画(1)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唐:雍容华贵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明清:风格奇特。(2)民间绘画: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3京剧的形成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流行于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经过“徽汉合流”,融入秦腔、昆曲和北京方言。道光在位时期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经典考题领悟好例1(2013天津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将四大发明出现的朝代、作用等相关知识与选项逐一对照验证。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而不是春秋时期b错误选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c正确选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错误选项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而不是元朝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戏曲是一种艺术形式,京剧中不同人物的脸谱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体现出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固化认知。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京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但不能真实再现客观历史b正确选项在京剧发展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错误选项京剧脸谱这种艺术形式,对历史人物的评断有些是片面的d干扰选项京剧脸谱扩展了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但有些片面的评断并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高分障碍要清扫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1.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攻占封建城堡,打败骑士阶层;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2古代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1)奴隶社会时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2)战国时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的“楚辞”体,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3)秦汉时期的赋是一种新型文学体裁,词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乐府诗由民歌加工而成,语言清晰、感情真挚。(4)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5)唐朝前期形成前所未有的盛世,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乱,不同的社会状况不仅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歌内容,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实感伤,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唐宋散文气势雄伟,与魏晋以来的“靡靡之风”截然不同。(6)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作为短篇小说前身的传奇文学出现。两宋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很多著名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必须理清的2对关系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农耕经济的关系(1)在内容上,应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缺少实验、理论探究。(3)在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预测押题不可少1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解析:选d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因为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没有反映。2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十三个字就勾勒出了其酒后的那种落寞、寂寥的心情,勾起了读者的伤感和同情。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d小农经济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增加解析:选b市民阶层壮大的经济基础是宋代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农业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逐步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3.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抺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对倪瓒绘画特色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似b无法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c以社会风俗为主题d反映了从注重意境到注重写实的趋向解析:选a观此图,竹竿与枝节形态宛然,竹叶偃仰疏密布置得当,生意十足,作者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似,追求笔墨的逸趣,并借以抒发自己的心性,a项正确。该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反映了倪瓒的多才多艺,排除b项。风俗画是以社会风俗为主题,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以不同史观看待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几种史学范式的结合,注重历史研究的不同视角和方法。1多史观、多角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唯物史观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2)文明史观角度看:文明传承方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份,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东西文明对比方面: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联系现实的方面: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2以文明史观理解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3以发展变化的唯物史观把握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地位演变(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利用儒家思想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时,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将其与西方基督教义、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宣传。(2)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3)新文化运动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4)“文革”期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5)“文革”结束至今儒学焕发新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儒学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我们对儒学的态度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辉。典题感悟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下列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的有关“和”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的论述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材料二道家的论述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材料三墨家的论述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1)诸子百家关于“和”的论述涉及了哪些方面?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有哪些不同?(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思想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倡导“和”?这种主张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归纳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归类,而非简单地归纳材料内容,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如治其国、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第(2)问则应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归纳总结。答案:(1)主要涉及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家庭和谐、国家和平、思想文化方面和而不同等。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儒家倡导仁和仁政;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2)当时思想家倡导“和”的社会原因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要求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奴隶制瓦解,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治理国家的道路;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深,对不同思想文化的态度趋于包容。这种主张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各诸侯国进行争霸战争,而且地主阶级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不可能实行仁政或无为而治;而墨家的兼爱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主张,所以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样各位思想家所提出的“和”的主张也就无法实现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连云港模拟)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解析:选a题干引文中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2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提倡以民为本;法家提出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 b子虚赋c论语 d诗经解析:选a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特点。离骚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大量运用神话故事,描绘了神奇瑰丽的境界,故选a项。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在时间上不属于先秦时期,排除b项。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的孔子言行,孔子是北方人,排除c项。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排除d项。4(2013福建高考)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选a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材料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但不至于担忧生存,以此为度,调节社会秩序。材料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从“富者”“贫者”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排除c项。5(2013山西模拟)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选c据题干提示,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6(2013浙江名校联考)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选b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项。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与科学无关,可排除。7(2013广东百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解析:选b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8(2013山西模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选a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中批判君主专制之害,并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9(2013北京高考)“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有效信息,一是绘画艺术要发展必须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二是绘画艺术要创新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否则就会失去创新的根基。薪火相传体现了对优秀传统遗产的继承,推陈出新体现了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10(2013汕头质检)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解析:选d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本来画的是印度佛教故事,但画中的人物又皆着唐装,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融。11(2013淄博一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解析:选a题干的文学作品出现在明朝时期,风靡全国的原因是由于内容通俗易于接受,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2(2013汕头检测)“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唐宋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的理解。a项是在明朝中期;c项是在明清之际;d项是在元明时期。故正确选项是b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3南京调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6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2013盐城一模)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