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 木叶 导学案 林庚语 人走路要昂着头 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学习目标 1 学习作者林庚做人的正直品格 学者的严谨精神 2 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学会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3 学习比较分析法与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 林庚 1910 2006 1 共3页 林庚 1910 2006 字静希 诗人 现代诗人 古代文学学者 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教授 原籍福建闽侯 今福州市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 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 此后 林庚陆续出版了 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 冬眠曲及其他 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 论合编的 问路集 及诗性哲理随笔 空间的驰想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 沈从文称其在文学 法政 哲学 佛学 诗文 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金岳霖 张中行 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林庚 1910 2006 2 共3页 1930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 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 林庚成了清华园 四剑客 之一 他与另外的 剑客 吴组缃 李长之 季羡林三位先生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 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 四个人 方言高论 无话不谈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 不是梦笔生花 就是神来之笔 他们一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 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 却和郑振铎先生成了朋友 林庚的作品 得到了教词选课和诗选课的俞平伯与朱自清的赏识 1933年 林庚毕业留校 担任时任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助教 并为闻一多的国文课批改学生作业 晚年的林庚先生又与吴组缃 王瑶 季镇淮并称 北大中文四老 林庚 1910 2006 3 共3页 在北大中文系老一辈的学者中 林先生是享寿最高的一位 在为先生九十华诞祝寿的时候 有人曾向先生请教过他的长寿之道 先生回答说 有两条 一条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再一条就是多吃胡萝卜 先生所说的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这当然首先是指的淡泊名利 先生的淡泊名利是人所共知的 可以说是保有陶渊明之风 承继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但据我的体会 其含义又还不止于此 其间还包含了在 西游记 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精神 先生被称为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另一条养生之道就是喜欢体育活动 林庚先生很喜欢打乒乓 名家评 我承认在我的所有习作中 写得最好的 还是我学习林庚先生的那些诗 林先生也许并不知道 在我心中 他始终是我的诗歌启蒙者和引路人 谢冕皎如白雪 煦若阳春 六十年来 实钦此心 吴组缃手抛造物陶甄外 春在先生杖履中 吴小如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 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 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 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 他有童心 毫不世故 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 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 都说他仙风道骨 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 他的确是远离尘嚣 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 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 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 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温故知新1 共2页 1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 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 必须总览全文 把握整篇文章 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 要善于找全文 全段的中心句 指示句 过渡句 起首句 总结句 把握全文脉络 理清各段间的联系 找准内容要点 具体方法 1 直接提取要点 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 重点句 经过删改 转化成自己的答案 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 先分部分 分层次 把握其脉络 再概括层意 3 概括性语句一般是判断句 温故知新2 共2页 2 比较分析法指用与所述事物在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类比或对比 从而揭示出材料的意义 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分类比与对比两种 类比法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 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 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作类比引用的材料 一般是寓言 童话 典故 神话故事 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 对比法 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 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的目的 又可分为 横对 与 纵对 横对 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纵对 是把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自主学习与检测 1 基础积累 见 新学案 第59 60页内容 要求 相互提问能准确回答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新学案 第60页 结构图示 能说明每一项内容对应的自然段内容 3 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 树叶 而多用 木叶 举例说明 见 新学案 第60页疑难解说 我国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 树叶 而多用 木叶 答案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1 共14页 1 第一段列举了好多个典型例子 显得文章内容累赘不精练吗 为什么 提示 没有累赘不精练的感觉 以屈原的诗句引出文章的论题 木叶 紧扣标题 列举典型例子 说明 木叶 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令人信服 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2 共14页 2 第三段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 也就由此可见 中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方面 提示 诗歌的意象和一般的概念 指表示事物名称的一般名词 有很大差别 即意象的内涵远比一般概念的内涵丰富 这是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3 共14页 参考资料 袁行霈在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中指出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我在这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 宣示义和启示义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义 我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双关义 情韵义 象征义 深层义 言外义 言外义既不在词语之中 也不在句子之中 而是在字句的空档里 即所谓字里行间的 行间 它虽然并未诉诸语言 但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4 共14页 3 第三段 从概念上说 木叶 就是 树叶 后者则无人过问 前者则不断发展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诗歌中多用 木叶 很少用 树叶 这是为了说明诗歌语言怎样的特点 提示 诗歌的语言讲究精妙 不能单靠概念的理解 木叶 和 树叶 不过一字之差 但情感意义不一样 差一点就会差很多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5 共14页 4 结合第四段理解 作者在文中援引了大量的古诗人关于 木叶 的诗句 这对于阐发道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 可以援引出言论的话题 二是例证 可以使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 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6 共14页 5 第四段中说明 木 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从屈原到以后很多诗人 把 木叶 用到秋景中都取得鲜明的形象 主要以吴均和曹植的诗句为例比较分析 发现 高树 饱满 高木 空阔 木 比 树 显得更单纯 本身仿佛含有落叶的因素 这就是 木 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7 共14页 6 第五段 要说明 木 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 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中 暗示性指的是什么 提示 所谓 暗示性 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 因其不是词语的一般义 词典可查的 但与一般义有关 所以说它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8 共14页 7 第五段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 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中的 敏感 有修养 该如何理解 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提示 敏感 是指诗人能认识语言中一切潜在的力量 就是说不但懂得词语概念的意义 而且熟悉它的丰富而微妙的形象色彩 感情色彩 有修养 是指诗人能够把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 成为丰富多彩 一言难尽的言说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9 共14页 8 第五段 而 木 作为 树 的概念的同时 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木 给人以 落叶 的暗示呢 提示 因为 木 具有 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 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 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 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 叶 因此常被排斥到 木 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这排斥也就暗示着落叶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10 共14页 9 第五段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方法 提示 阐明了 木 为什么有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这个特征 作者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将 木 与 树 进行对比 并佐以实例 行文缜密 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11 共14页 10 根据第六段开头到 它带来了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简要概括出 木 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提示 木 暗示的颜色性 使 木叶 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带来了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12 共14页 11 第六段引用曹植和司空曙的诗句 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 用意是把 落叶 同 木叶 比较 突出 木 的第二个特征 正因为有这个特征 九歌 中的 木叶 才如此生动 合作探究 问题生成与解决13 共14页 12 根据第六段 木叶 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 这却又正是那 九歌 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试分析比较 落叶 与 落木 有什么不同 提示 落叶 是夏之交 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而 落木 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 而且连 叶 字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铅酸电池外壳解读
- 数控加工技术报告
- 2024学年南京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医院6S管理实施成果汇报
- 细胞融合技术原理与教学应用
- 三好学生评选个人事迹汇报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线下储值操作讲解
- 全国TRIZ大赛汇报
- 抢救室抢救药物
- 2025年高考生物甘肃卷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指导(精校打印)
- WST856-2025安全注射标准解读
- 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岗竞聘笔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医美项目规划方案(3篇)
- 2025年全国反诈骗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IATF16949中英文对照版2025-10-13新版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69-3-3101-002WKB产品判定准则-外发
- GB∕T 10715-2021 带传动 多楔带、联组V带及包括宽V带、六角带在内的单根V带 抗静电带的导电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药学英语词汇汇总
- 吉利集团绩效管理创新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