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1 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 20世纪30年代 苏联确立了 斯大林模式 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二战后 斯大林模式 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但成效都不大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0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目标导航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1 背景 1 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 1918年夏 苏俄进入时期 2 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 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 3 内容 1 实行 2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3 取消自由贸易 4 实行普遍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国内战争 物力 财力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义务劳动制 4 特色 兼有 和 共产主义 两种特色 5 评价 1 积极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 消极 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战时 易混易错 图解识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的需要 具有必要性 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不利于生产力发展 具有空想性 二 新经济政策 1 原因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内容 1 农业 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2 工业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经营矿产 森林 油田等 3 流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 分配 废除 战时共产主义 粮食税 外国资本家 实物分配制 3 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 作用 1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的迅速恢复 2 有利于稳定 思维点拨 经济 政治形势 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2 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适应了苏联 俄 国情 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三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简称 苏联 2 列宁逝世后 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 被逐渐取消 2 实践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 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 推行运动 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 新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 农业集体化 3 评价 1 功绩 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弊端 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 向农民索取太多 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市场经济 反法西斯 重工业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 成为以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维点拨 苏联解体 1 斯大林模式 又称苏联模式 其经济上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的突出特征就是极权主义 党政不分 民主法制不健全 2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 苏联刚刚成立 工业基础薄弱 2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 农业 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 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王斯德 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 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归纳其方法 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问题思考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运用这一方法 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提示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 进行全面的评价 辩证的评价 评价 积极 集中了全国的物力 财力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引发了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 提示 2 新经济政策史料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 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 的实物税之后 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 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银行业 对外贸易 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 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史料中划线句子说明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 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并指出 后退一步 和 前进两步 的含义 提示前提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含义 后退一步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前进两步 巩固苏维埃政权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提示 史论总结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 不同点 2 相同点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都涉及农业 工业 商业等方面 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 1 特点史料 斯大林模式 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 计划管理体制 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 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史料解读注意 中信息 用行政命令 管理经济 中信息 指令性计划 归纳概括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提示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实行计划经济 提示 2 影响史料一 史料二在苏联 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 75公斤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 5米印花布 0 9公斤砂糖 1953年 谷物的 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中学历史教学 史料解读 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注意 备注 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 问题思考史料一 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史料一中的图表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二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 提示 史论总结 斯大林模式 的形成原因 特征及教训 1 原因 根本原因 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文化落后 客观原因 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主观原因 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历史原因 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2 特征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 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 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 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 3 教训 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 轻 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必须结合起来 深化提升 一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 特点 1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 历史作用 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政治经济危机迅速消失 生产稳步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 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3 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 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 二 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1 过渡方式的区别 在列宁领导下 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 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 单纯利用行政手段 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 2 过渡思想的对比 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 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 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 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 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 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由此可知 苏维埃政府a 取消了自由贸易b 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 鼓励私人办企业d 征收固定粮食税 1 2 3 4 5 6 答案 解析 解析依据材料 1919年3月 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信息可知 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取消了商品贸易 日用必需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 故a项正确 1 2 3 4 5 6 2 2017 德阳期末 1918年7月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 拟定了 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 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拟定了 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 表明苏俄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调整 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故b项正确 答案 解析 3 2016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 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 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 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 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 政策是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 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材料 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 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 政策是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 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故b项正确 4 2017 山西学业水平测试 斯大林曾强调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 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 而 我国 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这种思想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 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 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d 重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故a项正确 5 2016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都要由中央调配 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 多种所有制并存c 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都要由中央调配 计划就是法令 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故d项正确 6 2017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十月革命后 苏俄 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但也不乏遗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 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 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 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 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 列宁全集 1 2 3 4 5 6 材料二苏联工 农业产品 部分 产量对比表 1 2 3 4 5 6 据周荣坤等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 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 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 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 如果没有工业化 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 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 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 其部分原因是 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 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 过于重视重工业 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1 2 3 4 5 6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答案 答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解析 2 据材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 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答案 答案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 作用 经济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