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1页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2页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3页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4页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中语文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一、主题思想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内容设计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更显得真实而有个性。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鲁迅的笑,魅力十足;鲁迅的动作,个性飞扬;鲁迅的衣裳,朴素大方;鲁迅的饮食,简单随意;鲁迅的通信,爱意浓浓。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与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二、文章结构三、重点难点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剖析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剖析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剖析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剖析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剖析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不能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6鲁迅先生坐在xx电影院楼上的第一排,那片名忘记了,新闻片是苏联纪念五一节的红场。“这个我怕看不到的你们将来可以看得到。”鲁迅先生向我们周围人说。剖析通过记述看苏联电影纪录片时鲁迅与周围的人的交谈,写出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由衷向往。7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剖析用有些诙谐的笔调叙说了鲁迅得知自己的手稿被小铺用来包油条后的反应,同许广平的很不高兴相反,他是全然无所谓,原来,尽管鲁迅当时已是文坛泰斗,而他本人却是根本不自视有什么特殊。8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剖析在关于一盘鱼丸的故事的讲述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慈父心肠和对孩子的尊重。一、启智人生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说明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诬蔑,历尽艰辛度过的。他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生活的几十年里,生活、学术、政治,各方面的流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横加罪名,恶意传播,连年不断地袭扰着他,严重地伤害他的身心。流言的阴影,围困笼罩了鲁迅的一生。这些流言并没有使鲁迅的历史价值稍有减损,相反,更使后人看到鲁迅的伟大。检点历史,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鲁迅的热情、幽默、睿智,使他成为一个让人敬佩又让人亲近的人。二、合作研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天才的短命女作家。她以仅三十一岁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留下了卷帙可观、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共出版过十一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字,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情和创作生命力。早在三十年代,萧红就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文体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文体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的人;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女作家都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如冰心的蕴藉空灵,丁玲的激切酣畅,庐隐的感伤沉郁均各呈异彩,各有千秋。而萧红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别具一格,表现为超常规的句法形式及由此而来的新鲜自然、稚拙浑朴的美学意趣,形成了独特的“萧红味”。请以“萧红小说的文体风格”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导思丹纳说:“真正天才的标识,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的义务,就在于突破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正如鲁迅找到了杂文这种文体,充分地显示了作为一个思想家兼文学家的才能一样,萧红根据自己的秉性、气质、个性和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及诗之间的独特的“萧红体”小说,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严丝合缝的结构章法,赋予小说以诗的神采和散文的风韵。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红是一位天才,她那极富个人魅力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 在文学观念已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我们研读萧红的小说倍感亲切,更能体会到其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探究第一步,查看萧红的代表作品,借助网络等工具搜集萧红的人生经历,了解萧红的性格特点及内心精神诉求。第二步,了解20世纪中国的历史现实,把握当时的文学主题风格,探究萧红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对人生的独特发现,解读其小说的意蕴特色。第三步,阅读萧红的代表作品,从语言风格、叙事方法、情境创造三个方面归纳萧红小说的文体风格。第四步,将自己的研读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弄堂(nn)门闩(shun)瞿秋白(q) 踌躇(chu ch )b削皮(xio) 勉强(qin)咳嗽(k sou) 水门汀(tn)c豌豆(wn) 混浊(hn)间断(jin) 苋菜(xin ci)d茎叶(jn) 揩拭(ki)校样(xio) 嘈杂(co z)答案c解析a项,“弄”应读“ln”;b项,“强”应读“qin”;d项,“校”应读“ji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做人搭讪鏖战刊物b酒蛊笃实阖家藤椅c油腻影碟调羹抹杀d爱戴花雕翔实孺子答案b解析b项,“蛊”应写为“盅”。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许先生谈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b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c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一两个钟头。d“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30年前。”答案c解析a项,为陈述句,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问号改为句号;b项,“二三十分钟”约数之间不用标点,顿号去掉;d项,省略号为句末标点,两个句号去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别样的乐趣。d明代官员及市民要在朝中求得一个职位或一份差使,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答案c解析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此句没有“紧急或危急的情况”,应该用“谈笑风生”。a项,青涩:形象地描绘出不成熟。b项,类同:大致相同。d项,过江之鲫:形容多而纷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神七”纪念金币以大克重纯金制作,仅以2008套的发行量留世,给收藏者以10倍、100倍甚至50倍的升值空间。b当时房地产刚出现了不理性的苗头,如果能按照各部委拟定的政策框架实施的话,也不至于后来如此不理性的结果。c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散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答案d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说成“10倍、50倍甚至100倍”;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后来”前面加“造成”;c项,“散发”与“光彩”搭配不当,可以把“散发”改成“焕发”。二、阅读达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儿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儿走,轻一点儿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30集。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对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选自萧红散文选集,有删节)6文章开头写鲁迅先生的笑,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乐观、开朗。7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字迹潦草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鲁迅先生对青年们既严格要求,又十分关心。8鲁迅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这句话不仅指身体的放松,更是指心灵、思想的暂时放松。9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我们能体会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热情、和蔼、有耐心。10文章三次写到许先生(许广平,鲁迅先生的夫人),其用意是什么?答案从侧面突出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11你是如何理解“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这句话的含意的?答案鲁迅先生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更多的事情,表现出他伟大的人生观。(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一脚踩进旋涡鲁迅怎么办?他自己说:“走人生的长途,最易遇到的有两大难关。其一是歧路,倘是墨翟先生,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这话说得很实在,墨翟和阮籍,都是走了回头路,鲁迅内心的“鬼气”,也正是要拉他往回走。退回十年前那绍兴会馆式的生活。索性回到家中,关上窗户,背对社会上的喧嚣,自己选一样合意的事情,坐下来静静地做在整个二十年代末期,这样的生活一直诱惑着他,直到一九二九年六月,他还在犹豫,是否该“暂且静静,做一部冷静的专门的书。”但是,他其实并不能退回去。十年前他形同单身,现在身边却有了许广平,这位倔强的姑娘所以会追随左右,可不只是出于一般的男女爱情,她首先是敬服他对黑暗社会的决绝态度,才接着生出了爱慕之情。既不愿转身,那就只有如他自己所说的,先坐下来歇一会,再抬脚跨步,“姑且走走”。事实上,他回答有恒的那封信的最后一段,已经说出了“姑且走走”的大致方向:“我觉得我也许从此不再有什么话要说。恐怖一去,来的是什么呢?我还不得而知,恐怕不见得是好东西罢。但我也在救助我自己,还是老法子,一是麻痹,二是忘却。一面挣扎着,还想从以后淡下去的淡淡的血痕中,看见一点东西,誊在纸片上。”这真是非常精确的预言,他生命的最后九年间的大致的生活状况,几乎全包括在这段话中。其实是没有什么话可说,却仍挣扎着要在纸上写一点东西,这还是他在三十年代的基本姿态;他赖以维持这姿态的两支最顺手的拐杖,也正是那个“麻痹”和“忘却”。所谓“麻痹”,就是将注意力转开,不去想那些没有答案的大苦恼,只考虑日常生计,也就是“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可是,以鲁迅当时的情形,怎样安排今后的生计呢?做官自然不行了。仍到大学去教书?经历过在北京、厦门和广州的种种刺激,他现在是既对青年失了信任,又对同事间的倾轧深感厌恶,几乎从搬出中山大学的那一天起,就打定主意要“脱离教书生活”,他不想再与人做什么同事,情愿一个人单干,做一名以文字为生的自由人。可是,以哪一种文字为生呢?心境是这样消沉,先前的呐喊式的文章和小说当然是不能做了。那么做研究?但是,真要做研究,譬如写他一直想写的中国文学史或中国字体变迁史,他就必须沉潜下心,整个陷进古书堆里,这和那绍兴会馆式的生活,实际上也差不多了,他也不愿意。因此,他初到上海时,是选择了翻译这一条路,但他也很难长久地专注于它。他怪别人干扰太多,可如果他自己真想译书,几个朋友的应酬,若干访客的邀约,还不容易对付吗?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心神不定,不知道究竟做什么好。这也难怪,有那样的大苦恼纠缠于心,他确实难于看清眼前的路,难于决定该何去何从。所以他租下景云里二十三号的房子,却并不买齐家具,似乎随时准备卷铺盖走路。你想想,连家安在哪里,以什么谋生,他都定不下来,他又如何“麻痹”自己呢?他还有另一条办法,就是“忘却”,竭力淡忘种种阴暗的记忆,重振乐观的热情,实在不能淡忘,也总要将它们尽量推至意识的边缘,腾出地方来酿造新的希望。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跨进刺丛里,姑且走走”。(选自王晓明的鲁迅传,有删改)12如何理解文章第1段中提到的“回头路”的含义?鲁迅的态度如何?答案“回头路”就是指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积极入世碰壁后走向消极与退缩。鲁迅“不愿转身”,采取了理性的寻找突破口的态度。13仔细阅读节选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特点与鲁迅特有的精神。答案社会特点: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国家前途迷茫,国人的命运多舛,激进的知识分子处境艰难。鲁迅特有的精神:在特定时期镇静而理性,虽为自己与国家道路的迷茫而犹豫,但是依旧能在荆棘中寻找希望,具有一定的韧性,敢于勇往直前。14毛泽东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是结合这篇一脚踩进旋涡来看,鲁迅似乎也有着太多的犹豫,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此时鲁迅的犹豫与彷徨是正常的,符合人的本性;但鲁迅并没有走回头路,也没有“麻痹”和“忘却”,而是保持着一种战斗的姿态。这是作者对鲁迅的真实描绘,并没有无原则地拔高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