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4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江苏扬州期中)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2(2014金陵中学质检)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恢复私人小企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4.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5(2014镇江中学质检)“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7.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8(2014苏北四市一模)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9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10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11.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2(2014南京外国语学校质检)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b改革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10分)(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10分)14.(2014南京调研)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到1953年,粮食产量为8 250万吨,一战前1913年为8 600万吨。最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摘编自齐世荣、钱承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材料三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涵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四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6分)(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三、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250字左右)(14分)答 案 1选d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本题须抓住角度限定“客观原因”,a、b、c三项都是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且a、b两项表达欠妥,d项为客观原因,故选d项。2选d依据:“与临时政府相轧轹,俄都之暴动复起”可知,该次暴动是推翻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其结果是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3选b由题干“19211927”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1920年,a、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只有b项符合要求。4选c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即可知选择c项,排除a、d两项;b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到反映。5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集体农庄”可判断是斯大林模式,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新经济政策;该做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联系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可知b项正确。6选b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工人工资较低,消费品短缺,忽视了民生水平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选b。7选c通过回忆教材我们可以知道苏联的工业化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可以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之后就不再受到重视,到1928年就停止实施了,所以b项也不恰当;d项与苏联的社会现实是完全相反的,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发展落后。本题选c。8选c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在经济管理上是一种指令性的计划管理,赫鲁晓夫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也是采取的行政命令方式,且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并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体制,故选c项。9选c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赫鲁晓夫改革对集体农庄改革,主要是扩大农庄自主权,没有改变公有制地位;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公有制不变,故a项不正确;两者改革都是针对当时存在弊端,并没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故b项不正确;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正确。从效果上看,两者改革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选c。10选c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项表述不当;b项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项。11选b从时间“1973”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故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同样也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排除c项;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排除d项。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虽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12选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的错误,由于改革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导致改革困难重重,最终失败,故选c项。13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14解析:第(1)问,联系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等知识回答“非常手段”,回忆教材知识可知“用行政办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等。第(2)问,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材料三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材料四认为,现代化发展关键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走向民主、自由,分析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和不足,联系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手段:农业集体化;义务交售制。(任答一点)体制: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