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学习好资料,毕设专用,答辩优秀 摘 要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典型结构,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的特点 ,并且生产成本低、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换热表面的清洗比较方便。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能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其占有绝对优势。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乙二醇塔底进料换热器的设计,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为: 换热器面积的计算(实际换热面积: 92.6mm2),管程壳程压力降的计算(小于等于 0.4MPa),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管程数( 1 管程),换热管的确 定(内径: 19mm 数量: 500 根),壳体内径( 600mm),壳程数( 1壳程)的计算,折流板的选型(形式:弓形折流板,数量: 13)等。 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对筒体、管箱厚度的计算和校核,对壳体及管箱各处开孔补强,对延长部分兼做法兰的计算及强度核算。经水压试验、压力校核后显示结果全部合格。 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折流板、法兰(甲型平焊法兰)、换热管、支座(鞍式支座)、垫片(石棉橡胶板垫片)的规格及选型。 完善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换热器;工艺;结构;强度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II Abstract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is a typical structure of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a wide range of heat exchanger. This type of heat exchang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high reliabi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 , and low cost of the production, wide choice of used materials, more convenient of cleaning heat exchanger the surface .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can withstands the higher operat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o it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ossess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eat exchangers and large,. This design topic is naphtha condenser design, the goal which the topic anticipated achieved: The craft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the heat transfer area computation(actual heat transfer area:322.2mm2);tube side pressure drop computation( 0.4MPa);the craft structure size computation:number of tube passes(2 tube passes),the number of heat exchange tube(inside diameter:19mm,number:900),the inside diameter of shell(1000mm), number of shell passes(1 shell passes),the lectotype of baffle board(form:segmental baffle,number:13)etc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heat exchanger:the computation and check of cylinder thinckness and channel thinckness,the shell and the reinforcement for opening supplements the intensity,the extension part concurrently makes the flange the computation and the intensity calculation. Examinatation part carried on the hydraulic pressure test, the pressure examination and so on, in which all results has been all qualifi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eat exchanger:The specification and lectotype of baffle plate、 flange(type A manhole weded flange)、 heat exchange tube、 suppot(saddle support)、gasket(paronite gasket) Consummates the design paper and the design instruction bookle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raft;structure; intensity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引 言 . 1 1.1 换热器的用途 . 1 1.2 换热器的分类 . 1 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 1 第 2 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 3 2.1 估算换热面积 . 3 2.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 3 2.1.2 流程安排 . 3 2.1.3 确定物性数据 . 3 2.1.4 估算传热面积 . 4 2.2 工艺结构尺寸 . 5 2.2.1 管径和管内流速 . 5 2.2.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 5 2.2.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 7 2.2.5 壳体内径 . 7 2.2.6 折流板 . 8 2.2.7 其他附件 . 8 2.2.8 接管 . 9 2.3 换热器核算 . 9 2.3.1 热流量核算 . 9 2.3.2 壁温核算 . 13 2.3.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 14 2.4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7 第 3 章 强度计算 . 19 3.1 筒体壁厚计算 . 19 3.2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的计算 . 20 3.2.1 管箱短节厚度的计算 . 20 3.2.2 封头厚度的计算 . 20 3.3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校核 . 21 3.4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 22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IV 3.5 管板设计及校核 . 23 3.5.1 管板计算的有关参数的确定 . 23 3.5.2 计算法兰力矩 . 27 3.5.3 管板 的计算的相关参数 . 28 3.5.4 确定 和2G. 29 3.5.5 对于其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板计算 . 29 3.5.6 设计条件不同的组合工况 . 30 第 4 章 结构设计 . 36 4.1 折流挡板 . 36 4.2 法兰 . 36 4.3 换热管 . 37 4.4 支座 . 37 4.5 压力容器选材原则 . 38 4.6 垫片 . 39 第 5 章 结论 . 40 参 考 文 献 . 41 致 谢 . 43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V 下载文档就送全套 CAD 图纸,扣扣 414951605 VI 1 第 1 章 引言 1.1 换热器的用途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 1。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2。换热器在节能技术改革中具有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工艺 流程中使用着大量的换热器的效率显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用换热器来回收工业余热,可以显著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3。 1.2 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的种类划分方法很多,方法也各不相同。 按其用途:可将换热器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 45。 按其传热方式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等。其中间壁式换热器为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它按传热面形状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扩展表面换热器等。这其中又以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它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传热。 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制造简便、使用材料范围广、可靠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5。 管 壳式换热器的形式:管壳式换热器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U 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等 68。 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 20 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 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912。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 机发动机的散热。 30 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 2 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13。 60 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 60 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 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 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14。 当前换热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成本的标准系列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并 CDF( Comp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一个高技术体系 1516。 板翅式换热器(冷箱)主要用于乙烯裂解,空气分离和天然气液化等。我国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杭氧)在引进美国 S-W 公司技术和关键加工设备 大型真空钎焊炉基础上,生产制造出的乙烯冷箱,设计水平和制 造能力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燕山,扬子,上海,天津,广州及齐鲁等乙烯改造项目中得到应用。板翅式换热器流道多达 15 股,单体外形尺寸达 6m 1.1 1.154m,最高设计压力达 5.12Mpa。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弹性大和使用范围广等独特优点,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化的场合下,以及制造工艺上的进一步自动化和机械化,管壳式换热器今后将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继续发展17。 3 第 2 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2.1 估算换热面积 2.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 进口温度 170,出口温度 140;冷流体进口温度 70,出口温度 90,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1.2 流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来看,应使温度低的走管程,温度高的走壳程。 2.1.3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壳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1 7 0 1 4 0 1 5 5 ( )2T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7 0 9 0 8 0 ( )2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N在 15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1=1.38kg/ 3m 4 定压比热容 1pc=1.038kJ/kg 热导率 =0.0545W/m 粘度 =2.3 310 Pa s N2 在 80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1.14kg/ 3m 定压比热容 2pc=1.038kJ/kg 热导率 =0.051W/m 粘度 =2.1 310 Pa s 2.1.4 估算传热面积 1.热流量: 1 1 1 1pQ m c t=D( 2-1) 33 4 7 6 0 0 / 3 6 0 0 ()kw 2.平均传热温差 : 1212lnmttttt ( 2-2) ( 1 7 0 7 0 ) ( 1 4 0 9 0 )ln ( 170-70 )( 140-90 )24.66( )K 5 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的压力较高,故可以选取较大的 K 值。假设 K=20W/( .K)则估算的面积为: 21 3 0 0 6 . 7 4 1 0 1 0 1 . 6 ( )pmQAmKt ( 2-3) 2.2 工艺结构尺寸 2.2.1 管径和管内流速 换热管的规格包括管径和管长,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越大。因此,对于洁净的流体管径可取小些,但对于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管径应取得大些,以免堵塞。 本设计选用 25 2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iu=10.8m/s 2.2.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9: 224 1 . 3 8 / 8 6 . 9 2 2 4 . 5 ( )0 . 7 8 5 0 . 0 1 5 1 0 . 84siiVndu 根( 2-4)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01 0 6 . 1 2 . 7 ( )3 . 1 4 0 . 0 1 9 2 5 0p sALmdn ( 2-5)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6 我国生产的钢管系列标准中管长有 1.5m,2m,3m,4.5m,6m 和 9m,根据选定的管径和流速,现取传热管长 3lm 。 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2 . 7 1 ( )3p LN l 管 程 ( 2-6) 传热管总根数: 2 2 4 . 5 2 4 4 9TN ( 根 )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12211 7 0 1 4 0 1 . 59 0 7 0ttR tt 21119 0 7 0 0 . 21 7 0 7 0ttP Tt 按单壳 程,两管程结构,查得: 0.99t 平均传热温差: = 0 . 9 9 2 4 . 6 6 2 4 . 4mt mtt 逆() ( 2-7) 由于平均温差校正系数大于 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7 2.2.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三种。与正方形相比,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仅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正方形排列虽然比较松散,传热效果也较差,但管外清洗比 较方便,对易结垢流体更为适用。若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斜转 45安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12。 图 2-1 换热管排列方式 综合本设计结构和工艺结构考虑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法。 取管心距 01.25td(焊接时),则 25t ( mm) ( 2-8) 隔板中心到力气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 25 6 1 8 . 5 ( )2S m m ( 2-9) 2.2.5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 0.7 ,则壳体内径为: 1 .0 5 /D t N 8 1 . 0 5 2 5 2 5 0 / 0 . 7 6 6 6 6 ( mm ) ( 2-10) 按卷制壳体 的进级档,可取 6666D mm。 2.2.6 折流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外对流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效果,挡板的形状和间距必须适当,本设计采用弓形折流板,弓形缺口太大或太小都会产生死区,太大不利于传热,太小又增加流体阻力 12。 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0 . 2 5 6 6 6 6 1 6 6 5h ( mm) 故可取 h=1665( mm) 取折流板间距 0.3BD= ,则: 0 . 3 6 6 6 6 2 0 0 0B ( mm) 故可取 B=200( mm) 折流板数 BN : - 1 = - 1 = 22000BN 传 热 管 长 4000 ( 块 )折 流 板 间 距( 2-11) 2.2.7 其他附件 根据本换热器壳体的内径,故按标准取拉杆直径为 16 ,拉杆数量 4根。 壳程入口处应设防冲挡板 19。如下表所得: 表 2-1 拉杆直径表 9 换热管外径 d 拉杆直径 dn 10 d 14 10 14 d 25 12 25 d 57 16 2.2.8 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2N流速为1 20 /u m s,则接管内径为 : 114 4 3 4 7 6 0 0 / ( 3 6 0 0 8 6 . 9 ) 3 5 5 . 6 ( )3 . 1 4 2 0VD m mu ( 2-12) 圆整后可取内径为 36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2 1 0 .8 /u m s,则接管内径为: 24 1 4 8 9 7 1 / ( 3 6 0 0 8 6 . 9 ) 4 0 6 . 4 ( )3 . 1 4 1 0 . 8D m m( 2-13) 圆整后取管内径为 410mm。 2.3 换热器核算 2.3.1 热流量核算 ( 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819 用克恩法计算, 10 10 . 5 5 0 . 1 41 3000 . 3 6 R e P r ( )ewdl mam=( 2-14) 当量直径: 2234 0 . 0 2 5 0 . 7 8 5 0 . 0 1 9 2 0 . 0 1 7 ( )3 . 1 4 0 . 0 1 9edm ( 2-15) 壳程流通截面积: 200 19( 1 ) 0 . 3 0 . 6 0 . 6 ( 1 ) 0 . 0 2 5 ( )25dS B D mt ( 2-16) 壳体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分别为: 0003 4 7 6 0 0 / ( 3 6 0 0 1 6 8 . 3 7 ) ) 1 6 . 8 7 ( / )0 . 0 3 4Vu m sS ( 2-17) 00 30 . 0 1 7 1 6 . 8 7 1 6 8 . 3 7R e 2 4 1 4 3 40 . 2 1 0edu ( 2-18) 普朗特数: 11 330001 . 0 3 8 1 0 0 . 2 1 0P r 40 . 0 5 1pc ( 2-19) 粘度校正: 0.14( ) 1wmm 则: 0 . 5 5 1 / 3 0 . 1 40 2 20 . 3 6 ( )erewRPd 0 . 5 5 1 / 3 20 0 . 0 5 10 . 3 6 2 4 1 4 3 4 4 1 5 6 5 / ( ) 0 . 0 1 7 W m K (2) 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0 . 8 0 . 40 . 0 2 3 R e P riiid ( 2-20)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2 2 25000 . 7 8 5 0 . 0 1 5 0 . 0 4 4 ( )42TiipNS d mN ( 2-21) 管程流体流速: 1 4 8 9 7 1 / ( 3 6 0 0 8 6 . 9 ) 1 0 . 8 ( / )0 . 0 4 4ii iVu m sS 12 30 . 0 1 5 1 0 . 8 8 6 . 9R e 6 1 2 0 70 . 2 3 1 0i i ii idu 普朗特数: 331 . 0 3 8 1 0 0 . 2 3 1 0P r 4 . 4 20 . 0 5 4pC ( 2-22) 0 . 8 0 . 4 20 . 6 2 60 . 0 2 3 6 1 2 0 7 4 . 4 2 7 6 3 7 / ( ) 0 . 0 1 5i W m k (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管外侧污垢热阻: 20 0 . 0 0 0 1 7 6 ( ) /R m K W 管内侧污垢热阻: 20 . 0 0 0 2 ( ) /iR m K W 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 5 0 / mW 管壁热阻为: 20 . 0 0 2 0 . 0 0 0 0 4 ( ) /50wR m K W (4) 传热系数 0 0 0 001 1()C iwi i i mK d d dR R Rd d d ( 2-23) 11 9 0 . 0 0 0 2 1 9 0 . 0 0 0 0 4 1 9 10 . 0 0 0 1 7 67 6 3 7 1 5 1 5 1 7 1 5 6 5 27 8 3 / ( ) W m K 13 ( 5)传热面积裕度 计算的传热面积为: 21 3006740 7 8 . 6 ( )7 8 3 2 4 . 6 6ccmQAmKt ( 2-24)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 20 3 . 1 4 0 . 0 1 9 6 5 0 0 9 2 . 6 ( )pTA d l N m ( 2-25)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9 2 . 6 7 8 . 6 1 7 . 9 ( )7 8 . 6PccAAH A ( 2-26)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3.2 壁温核算 由于换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 ,减低了传热管和壳体的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 19。 /1 / 1 /m c m hw chTtt ( 2-27)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mt和mT为: 14 12 7 0 9 0 8022m ttt () ( 2-28) 12 1 7 0 1 4 0 15522m TTT () ( 2-29) 27 6 3 7 W / ( m K )ci 20 1 5 6 5 W / ( m K )h 传热管平均壁温: 1 5 5 / 7 6 3 7 8 0 / 1 5 6 5 9 2 . 71 / 7 6 3 7 1 / 1 5 6 5t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 155T 。 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1 5 5 9 2 . 7 6 2 . 3t 由于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温差不大,壳程压力不高,因此,选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较为适宜。 2.3.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 1)管程流体阻力 12()t s p tp p p N N F ( 2-30) 15 1,sN = 2pN 1.5tF 24iiiLupd ( 2-31) Re 61207 传热管对粗糙度 0 .2 0 .0 120d ,查图得 0.04i 流速 10.8 /u m s ,38 6 .9 /kg m 216 1 0 . 8 8 6 . 90 . 0 4 8 1 0 8 8 . 10 . 0 1 5 2p ( Pa) 2228 6 . 9 1 0 . 83 3 1 5 2 0 4 . 0 2up ( Pa) ( 2-32) ( 8 1 0 8 8 . 1 1 5 2 0 4 . 0 2 ) 1 2 1 . 5 2 8 8 8 7 6tp (Pa)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19。 ( 2)壳程阻力 12()s s sp p p F N ( 2-33) 1,sN = 1.15sF = . 2 010 ( 1 ) 2CBup F f N N ( 2-34) 16 0.5F 0 . 2 2 8 0 . 2 2 80 5 . 0 R e 5 2 4 1 4 3 4 0 . 2 9 6f 0 . 5 0 . 51 . 1 1 . 1 5 0 0 2 4 . 5CTNN ( 2-35) 19BN 0 0.54u m/s 201 6 8 . 3 7 0 . 4 7 80 . 5 0 . 2 9 6 2 4 . 5 ( 1 9 1 ) 1 3 9 2 . 32p (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2 02( 3 . 5 )2iB uBpN D ( 2-36) 0.3B= m, 1D m 222 0 . 2 1 6 8 . 3 7 0 . 5 41 9 ( 3 . 5 ) 1 3 2 1 . 70 . 6 2p ( Pa) 总阻力: 0 ( 1 3 9 2 . 3 1 3 2 1 . 7 ) 1 1 . 1 5 3 1 2 1 ( Pa) 由 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 17 2.4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表 2-2 物性参数表 参数 管程 壳程 流率 /( Kg/h) 148971 347600 进 /出温度 / 70/90 170/140 压力 /MPa 0.045 0.009 定性温度 / 80 155 密度 /( Kg/m3 ) 1.38 1.14 定压比热容 /KJ/(Kg.K) 1.038 1.038 粘度 /cp 0.211 0.23 热导率 /W/(m. ) 0.051 0.054 普朗特数 4.42 4 设备结构参数:壳体内径 /mm: 800 , 壳程数: 1 , 管径 /mm: 25 2, 材质:碳钢, 管心距 /mm : 25 , 管数目 /根: 449, 折流板数 /个: 2 , 传热面积 /: 176, 折流板间距 /mm : 2000,管程数: 1 。 表 2-3 计算结果表 主要计算结果 管程 壳程 流速 /( m/s) 10.8 20 表面传热系数 /W/( . ) 7637 1565 污垢热阻 /( .h. /Kcal) 0.0002 0.000176 18 阻力 /MPa 0.0288 0.025 传热温差 /K 62.3 面积裕度 17.9 浙江 大学本科 生毕业设计(论文) - 19 第 3 章 强度计算 3.1 筒体壁厚计算 由 工 艺 设计 给定 的 设计 温 度 155 ,设 计 压力cp=1.1 p =1.1 0.099=0.0099MPa ,选低合金结构钢板 16MnR 卷制 .材料 170时的许用应力 t =170Mpa(假设厚度为 6 16mm时) 12取焊缝系数 =0.85,腐蚀裕度 C2=2mm.则 计算厚度 0 . 0 0 9 9 6 0 0 0 . 1 0 22 1 7 0 0 . 8 5 0 . 0 0 9 92 ct cpD mmp ( 3-1) 设计厚度 2 3 2 5d C m m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技术秘密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居民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商业银行个人储蓄质押借款合同
- 2025年企业办公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专家顾问聘用合同范例
- 2025年钢材购销合同范文
- 仓储物流员工合同范例
- 书印制合同标准文本
- 书法作业出售合同范例
- 东北承包平房合同范例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分娩镇痛技术与管理规范
- 2025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解读学习课件
- 防汛抗洪培训课件
- 大数据发展在实现高中数学精准教学中应用分析
- 深度学习赋能: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探索与突破
- 【特易资讯】2025中国二手车行业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
- 2025风电机组螺栓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学校教学管理指导手册
- 风电项目施工工艺及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