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1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2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3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4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概 论 .1 一、地理概况 .1 二、社会环境概况 .3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预测 .6 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6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 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7 四、区域战略地位和作用 . 11 五、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3 六、产业发展战略 .13 七、产业布局和经济分区 .20 第三章 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21 一、城镇发展现状 .21 二、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 .25 三、城镇问题的原因分析 .26 第四章 城镇发展战略 .26 一、城镇发展战略意义 .26 二、城镇发展战略 .27 三、城镇化进程预测 .27 第五章 城镇结构规划 .29 一、行政建制调整 .29 二、城镇等级 .31 三、城镇中心职能和经济职能 .31 四、城镇空间结构 .33 五、城镇规模结构 .33 六、主要城镇规划设想 .33 七、农(牧)村新型社区发展设想 .36 第六章 阿坝州城镇风貌规划 .37 一、历史文化环境特征 .37 二、阿坝州景观风貌规划 .38 三、城镇风貌规划 .38 第七章 土地利用协调和空间管治规划 .40 一、土地利用协调 .40 二、州域空间整治规划 .41 第八章 城镇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 .43 一、生态环保规划 .43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二、环卫设施规划 .61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3 四、防灾规划 .64 第九章 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规划 .69 一、交通规划 .69 二、生态能源规划 .73 三、电信工程规划 .78 四、邮政工程规划 .82 五、给水工程规划 .82 六、排水工程规划 .83 七、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7 第十章 旅游发展规划 .88 一、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88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1 三、旅游发展规划 .92 四、阿坝州风景名胜区规划 .96 五、重点旅游城镇规划 .96 六、红色旅游规划 .98 第十一章 近期发展时序 .99 一、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100 二、强化基础设施 .100 三、近期城镇发展应采取的主要行动 .101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2 第十二章 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 .102 一、实施“强化中心城市,发展重点城镇,以资源换资金,以产业促城镇”的城镇体系策略 .102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 .102 三、大力拓宽城镇融资渠道 .102 四、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 .103 五、体现藏羌民族特色,建设现代化的民族城镇 .103 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103 七、保障政策配套 .103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04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 前 言 受阿坝州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工作组于 2005年 8月进驻现场,在州人民政府领导下,在阿坝州规划建设局的直接参与和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搜集、分析研究、公众参与,多次方案意见征集、修改方案,形成这次成果。 第一章 概 论 一、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 阿坝藏族羌族目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北邻青海、甘肃两省,东、南、西与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等市和甘孜州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 100 31 104 27 ,北纬 30 35 34 19,南北长约 414千米,东西宽约 368千米。 2. 地貌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川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唯一的地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境内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东南部为高山峡,各约占总面积的 50%。高原地形包括丘状高原和山原两种。丘状高原海拔在 3500-4000米,地表丘陵起伏,丘谷相间,丘顶浑圆,坡面平缓,谷地宽展,水草丰茂;山原地带河谷较深,谷坡陡峻,从谷底仰视若高山峡谷,但山顶谷宽坡平,起伏和缓,保留高原的特征,低洼处潴水成湖,沼泽、草甸广为密布,“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湖沼面积约有 500平方千米,半沼泽地约有 2000平方千米。东南部的山地峡谷,山峦起伏,峡谷幽深。岷山纵贯北部,龙门山斜贯东南部,境内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 6250米;邛徕山、夹金山以及鹧鸪山、虹桥山等海拔都超过 4300米;梦笔山横过高原南侧。 3. 气候 全州基本属高原季风 气候,总体特点是冬干夏湿,冬寒夏暖、雨热同季、日差较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8.2。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 0.8 4.3。山原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 5.6 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阿坝州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丘状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几乎常年无夏,冬季严寒而漫长,降水少,春季风多,夏凉而湿润,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 650730毫米 , 510月为雨季, 11次年 4月为旱季,无绝对无霜期。山原为半湿润气候,夏秋温凉,冬春严寒,一月平均气温 -5.2 1,七月平均气温 13.4 17.6,年降水量700830毫米。高山峡谷多在金川、小金、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一带,由于纬度偏南,沟谷地势较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1.5,一月均温 1.5,七月均温 20,无霜期 180230天,年降水量 500600毫米。山地夹峙呈封闭、半封闭的汶川河谷地带,年降水量仅 500毫米左右,呈现出半荒漠景观。 4河流及水资源 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岷江 、白水江等。黄河流经本州的阿坝、若尔盖两县交界境域,境内流长 126千米,其支流白河、黑河由南而北注入黄河;岷江源于九寨沟、松潘交界的弓杠岭,向南流经松潘、茂县、汶川,境内全长 341千米,支流黑水河、杂谷脑河,发源于中部山原,向东流入岷江;嘉陵江支流白水江源于九寨沟县西部,由西向东流过九寨沟县境,境内流长 170千米;大渡河上游大金川,由青海流经西部阿坝、马尔康、金川,境内流长 310千米;梭靡河由红原南流,经马尔康至热足桥与大金川汇合,境内流长 158千米;杜柯河流经壤塘,注入大金川,境内流长 236千米。抚边河与 沃日河横贯小金县,境内流长 124千米。各河流量丰沛,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极富水力资源。 阿坝州境内雪山起伏、草原辽阔、山高坡陡、江河密布、溪河纵横,自然落差大,水量充沛,但分配不均。全州共有溪河 530条。全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395.5亿立方米,加上各河流上游省、州外来客水 50.5亿立方米,共计水资源总量为 446亿立方米。 州内有岷江、大渡河、黄河、嘉陵江四大水系,现已查明水能理论蕴藏量 1933.4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 14%,目前水电开发量仅占可开发量的 14.8%。 5矿产资源 阿坝州矿产资源 丰富,汶川、松潘、阿坝、若尔盖有褐煤、烟煤、无烟煤;若尔盖、红原有泥煤;松潘、壤塘有金;金川、小金有石棉、云母;汶川有金砂等。此外,还有锰、铁、铝、锌、铜、银等金属和其他非金属、稀有金属等共数十种矿产。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1。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6旅游资源 在阿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 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全州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 3个: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4个:卡龙沟、叠溪一松坪沟、米亚罗、汶川草坡。州级风景名胜区 5个:壤塘香拉东吉圣山 (苟拉山 )、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 梭磨河谷、汶川三江、金川索乌山、金川观音桥。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2。 二、社会环境概况 1历史沿革及行政辖区 战国时,公元前 316年秦置湔氐道 (今松潘 ), 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 ,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 (今小金 )、靖化 (今金川 )6县及草地 65部、 20个土司、 11个屯守备。 1950年 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 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 , 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州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 13县, 31个建制镇, 204个乡。幅员 8.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6500公顷。 2005年末阿坝州总人口 850847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173078人 , 占比例 20.34%。各民族人口的构成:汉族: 200815人 ,少数民族 650032人 ,其中藏族 463482人 , 主要分布在高原区,羌族 156363人 , 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区的汶川、茂县、理县,回族 28254人 , 主要在松潘; 满族 474人 ,土族 206人 ,苗族 245人 ,彝族 541人 ,其他民族 467人。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3、表 4。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 75.2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其中:第一产业增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 加值 14.7亿元,增 4.9%;第二产业增加值 30.7亿元,增 2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 41.5%);第三产业增加值 29.8亿元,增 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5%、 68.5%和 2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 1997年的 30.4: 39.0: 30.6调整到了 2005年的 19.6:40.8:39.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各县国内生产总值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5。 2005年,农林牧副渔增加值 14.5亿元,较上年增长 8.0%。 粮食总产量 168655吨,增 5.8%;油菜籽产量 3249吨,增 12.6%;蔬菜产量 281244吨,增 4.6%;水果产量 43943吨,增 1.7%。年末大牲畜存栏 221.1万头,增 2%;全年肉类总产量 77382吨,增 6.5%,其中,牛肉产量 42006吨,增 7.6%;猪肉产量 26585吨,增 4%;羊肉产量 7529吨, 增 7.5%。奶类产量 9.283吨,增 6%。纯羊毛 881吨,增 12.5%。禽蛋产量 853吨,增 17.2%。 农业主导产品有玉米、小麦、洋芋、杂豆、黄豆、青稞等。经济作物有油杉木、麻类和甜菜。畜牧业在高原地区以饲养绵羊、牦牛为主,马次之;东南河谷以山羊、黄牛、猪为主。汶川的漩口、映秀两镇特产铜羊。本州主要特产有贝母、羌活、麝香、党参、当归、大黄、黄芪等中药材,有花椒、核桃、金川雪梨、香蕉、苹果、粗茶等。 到 2005年,全州已建立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11个,基地总面积达 23.7万亩,占农耕地的 28%; 23个 乡镇通过省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颁布实施了9个无公害牦牛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优质葡萄酒龙头企业 2家,中药材种植基地 3个。形成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一批优质农畜加工产品崭露头角。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6。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8.52亿元,较上年增长 51.3%。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0.24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 11.99亿元。 20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0个,固定资产净增值年平均余额 71.58亿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42.71亿元,实现利税 7.25万元。发 电量 81.11亿度;黄金 产量 1438千克;铝锭 17591吨;水泥 29.3万吨:铁合金 35088吨;乳制品 386吨;中成药 2610吨;磷肥 2299吨;小型拖拉机 1070台;黄金 1321千克。 工业主导产品有煤、铁、水泥、化肥、金刚砂等,已形成机械、电冶、化工、电子、建材、纺织、乳品、肉食品、皮革等行业。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5.32亿元,较上年增长 20.1%。从行业投资分析,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投资 5.52亿元,电力、煤炭及水供应业投资 18.22亿元,交通运输业、仓 储及邮电通信业 18.32亿元。 全州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国道 213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4.04亿元,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 国道 317线鹧鸪山公路隧道工程完成投资 1.16亿元,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完成投资 1.88亿元,姜射坝电站完成投资 2.71亿元,天龙湖电站完成投资 0.71亿元,金龙潭电站完成投资 0.20亿元,狮子坪电站完成投资 1.79亿元。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8。 2005年阿坝州 全州游客接待人数 664.7万人 ,旅游总收入 47.8亿元 ,其中 :入境游客32.7万人 ,外汇收入 8775万美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 1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22.1%。 2004年,阿坝州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九寨黄龙机场实现了重庆、成都、西安直航,入境游人大幅度增加。 2006年 10月 15日中国 四川阿坝第二届熊猫节在九寨沟成功召开,打造出了 “大熊猫 ”旅游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了阿坝旅游形象,拓展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推动了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壮大了阿坝旅游支柱产业。 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全州消费品市场活跃 , 服务业发展加快,餐饮、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 200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5亿元, 上年增长 15.06 。 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73亿元,比上年增长 35.2%,财政支出 30.9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79.24亿元,比上年增长 25.4%。 2005年,全州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 1634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 1618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33.58亿元。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33.58亿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3962元。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 9。 3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2005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 6112公里,其中国道 922公里,省道 1425公里,县道 1610公里:全州省道好路率 达 85.5%,县道好路率达 68.2%。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完成客运量 920万人,比上年增长 98.3%,客运周转量 100660万人公里,客运人次 941人次,货运周转量 136182万吨公里,货运量 1077万吨。 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 224.4万千瓦 , 2005年发电量 81.11亿度;全州人均装机容量2635瓦,人均发电量 9533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大渡河流域和黑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正在进行,装机 190万千瓦的大渡河双江口电站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金龙潭、狮子坪、桑坪等中型电站正在建设中,杂谷脑、毛尔盖、黑水 河、白水河、大渡河、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正进行。农网改造和地方骨干电网建设初见成效,全州70%的乡通了电。在四川省最早建设地方电网,拥有 220千伏线路 130公里, 110千伏线路 916公里, 35千伏线路 1822公里, 10千伏线路 4726公里,建成投运 110千伏变电站12座,总容量 59.9万千伏安,已经形成州内骨干电网,实现了与四川大网联网,四川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6 岷电是四川民族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阿坝州已经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2003年 9月,九寨黄龙机场通航。现已开通了成都、重庆、西安至阿坝州的航班。2005年鹧鸪山隧道竣工 投产,郎川路、都汶路、若九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巴郎山隧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2005年全州邮政电信业务总量 14401万元,电话固定用户 119884户。移动电话 用户 103055户,联通用户 31300户。全州有邮路 42条,总长度 3195公里。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 全州现有大专院校 1所,中专 4所,年末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 5606人;普通中小学 1274所,在校学生 149039人,专任教师 8804人,幼儿园 24所 ,在园幼儿 91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6.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 79.6%。 全州有文化管理单位 14个,艺术表演团体 2个,文化馆 1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 6个,乡镇宣传文化站 37个。全州有线电视用户达 5.5万户,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18075座,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 72.3%、 93%,实现了广播电视到村。 全州卫生机构有 314个,病床 2798张,卫生技术人员 3277人。 4土地利用现状 阿坝州 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统计表明,土地总面积 8424175.87公顷。其中,耕地占 0.97%,园地占 0.17%,林地占 37.44%,牧草地占 54.50%,其它农用地占 0.53%,居民工矿用地占 0.14%,交通运输用地占 0.06%,水利设施用地占 0.002%,未利用土地占 6.18%。土地利用构成详见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预测 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传统的制造业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又是由沿海向内地,东部向西部,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我国加入 WTO,使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协作机会越来越多,为阿坝州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又给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阿坝州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一些不利因素。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阿坝州的发展提供 历史性了机遇 。中央西部大开发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7 战略中,阿坝州有独特的民族因素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优惠的政策有助 于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的开发。 3国家城镇化战略和政策,为加强全州城镇发展的进一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发挥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第三产业的规模效应,拉动城镇增长。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 全州水电建设新上一个台阶。福堂电站、牧区电网二期工程、天龙湖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狮子坪、姜射坝、桑坪电站等工程进展顺利,双江口、毛尔盖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 面铺开。 全州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九寨黄龙机场通航。 2005年鹧鸪山隧道竣工投产,郎川路、都汶路、若九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巴郎山隧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全州邮政已经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阿坝移动、阿坝电信解决了 42个不通电话乡的通信问题。邮政部门切实履行了通信普遍服务义务。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 2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 阿坝州 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防线,是世界屋脊“气候调节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 的核心区域 , 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国家禁止天然林采伐,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开始启动 ,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产业结构应从以前的“木材经济”向以旅游、绿色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经济”转移。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无产业依托的农牧民将实行生态移民,改善其生活环境,减少或杜绝高原病的发展蔓延,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步伐。 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分析 ( 1)宏观地 缘优势相对突出,发展意义重大 阿坝州地处川、甘、青交界处,紧靠成都、德阳、绵阳等工业城市,北靠大西北,是地域物资交流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是大西南连接大西北的重要陆上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丰富的自然优势相结合,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8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其生态功能对成都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阿坝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是我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经 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政治和现实意义。 当年红军长征在我州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 16个月,有 9个县 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发展意义重大。 ( 2)阿坝州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高耗能工业基地、水电基地和川西北旅游基地之一。 2005年全州各类生畜存栏量 221.1万头,肉类产量 77382吨,奶类量 90283吨,绵羊毛量 881吨。 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 要组成部分。 阿坝州 1998年 8月设置了四川省能源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区,地处汶川县范围,规划面积 4.78平方公里,区内已基本形成以水电为龙头,建立高耗能企业的工业格局,形成以旅游资源为主导,集中药材、畜牧业资源开发为一体的经济区,使阿坝州电冶结合,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005年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 189万千瓦, 2005年发电 81.11亿度;人均发电量 9533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阿坝州已经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阿坝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2005年 阿坝州全年接待游客 6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7.8亿元 ,其中 :入境游客 32.7万人 ,外汇收入 8775万美元。 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 13.9亿元,旅游经济拉动了全州经济发展。 ( 3)拥有四大优势自然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集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保护区三项顶级桂冠的风景区九寨沟、黄龙,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卧龙。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等 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 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120.8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 14.3%。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 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 松平沟、三江、九顶山 文镇沟大峡谷等 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马尔康松岗直波碉群、松潘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9 古城墙和壤塘棒托寺 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和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 二是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阿坝州水能理论蕴藏量 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 14%;可开发量 1400万千 瓦,占四川省的 10.53%;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平均单位千瓦造价 3500元,州内工业用电每度 0.219元。 三是生物资源丰富:阿坝州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草地植物资源、名贵中草药资源和野生食用菌资源、农牧资源,为绿色食品、中药材制造等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阿坝州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金川雪梨、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以及无公害蔬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有优质天然草场 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麦洼牦牛、贾洛藏系绵羊、河曲马、汶川三江铜羊、黄牛等畜种是全国、全省的著名优良畜种,以半野生、半野味、纯天然、无污染著称,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阿坝州森林覆盖率达到 22.8 %,有林业用地 444.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 188.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 4.1亿立方米。 阿坝州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重点普查中药材年生长量 8.5万吨,川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刀党是古代上贡朝廷的佳品,松贝、 当归、红芪、红毛五加等道地药材自古闻名。 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大:已探明矿种 59种,其中,大型矿床 11处、中型矿床 24处,优势矿种有金、铀、锂、硅、铁、锰。泥炭储量 7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储量逾 3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 500吨,近期储量 270吨,已建成年产万两矿一处。大理石、花岗石储量丰富。 2004年 8月 3日上午,在若尔盖县唐克乡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阿坝州第一口油气探井“红参一井”的开钻仪式,掀开了阿坝州石油天然气发展史崭新的篇章。 ( 4)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旅游业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 75.2亿元,位于全省第 20位,增速位居四川省 21个市州的第一位。人均 GDP8493元,位于全省第 8位。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14.3%、 12.6%,位于全省第 4位和第 6位,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 21.5: 41.9: 36.6,与全省 9.5: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0 57.9: 32.6的三产业结构相比,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带动全州国民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农业开始向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型转变。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得到推广和利用。目前,全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 10个,产品 35个,基地总面积达 23万亩,占全州农耕地的 26%。 工业由当初唯一的木材加工业,发展为以水电、高耗能、民族产品、农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且逐步呈现向园区集约发展的趋势。 旅游业资源丰富,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 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的五大精品,阿坝州占了两个;提升的四大遗产,阿坝州占了两个;开发的五大片区,阿坝州占有大九寨国际旅游区这个面积最大的片区。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上个世纪阿坝州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采伐和林产品加工工业。实施“天保”工程 后,阿坝州政府提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建立旅游高地来带动全州的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旅游业已基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4年,阿坝州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 13.9亿元,实现旅游收入 39.4亿元,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全州消费品市场活跃 ,服务业发展加快,餐饮、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 2不利因素 ( 1)经济总量低,财政困难 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为 75.2亿元,人均 GDP8838元,总体经济实力较低。 GDP总量 在四川省 21个地 (市、州 )级行政区中排名倒数第二。 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 入 5.73亿元,预算支出 30.94亿元,是典型的 “ 补贴财政 ” 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工业尚处于粗放式 “ 资源开发型 ” 阶段,以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农牧产品的加工为主,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深度加工水平很低。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和效益好的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下。商贸和服务业虽有传统优势和地域特色,但由于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育不成熟,居民购买力有限,致使商业贸易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状态。 ( 2)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阿坝州处于黄河、长江上游河源区。上游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上游地区的林区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而阿坝州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 3000米,地形复杂,相对高差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1 大,山地坡度大,地表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高寒干旱,经常遭受春寒、雪灾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过度的森林采伐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降水减少、湿地萎缩、森林线后退、森林面积锐减、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但对本区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且对中下流区域将构成巨大的威胁 。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加快发展的短期利益之间仍存在着矛盾冲突。 ( 3)基础设施落后 阿坝州地处四川西部高原,地处偏远。境内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受经济和区域大环境影响,阿坝州的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信息闭塞。近年来交通条件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经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