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2.2.17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2.2.17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2.2.17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2.2.17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2.2.17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内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张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这种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并且在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因此a项最符合题意。答案a2(2011南昌市高三一模)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解析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参加劳动。为了方便劳动,裤装和短裙便流行起来,a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女权、妇女解放、殖民扩张问题,b、c、d显然错误,排除。答案a3(2011西安五校高三一模)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a农民,b工人,c中产阶级。下图合乎英国发展史实的是()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依据题目中的信息“英国19世纪”可知,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工人所占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中产阶级所占人口比例也是呈上升趋势。只有b项符合英国发展史实。故选b项。答案b4(2011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解析由“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可知c正确。内燃机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d错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b错误。答案c5(2011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中、德工业产值在世界中的比较图,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制度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图中信息可知,1750190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德国则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德国于1871年实现统一后,逐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a项错误,1880年后德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使其经济发展迅速;b项错误,中国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c项错误,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6(2011北京市海淀区期中测试)读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扩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世界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说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项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作用,与示意图反映的信息无关;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7(2011合肥市高三质检)1759年,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该经济学家说这段话的目的是()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b缓和社会矛盾c避免经济危机出现 d缩小贫富差距解析由材料信息“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威胁社会稳定”可知,该经济学家说这段话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答案b8(2011揭阳市高中毕业班二模)“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解析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它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一思想得到运用且影响日益扩大,于是“竞争”替代了“中世纪管制”。答案b9“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解析从“生产原料”“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等信息可以看出,非洲成了西方国家的廉价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答案d10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们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d导致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产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力”发明的影响,可采用排除法,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答案c11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答案c1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初”这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反映了垄断公司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实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正说明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答案c13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曾这样概述:“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对此表述理解不准确的是()a英帝国曾辉煌一时b此种现象主要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新的太阳”喻指美国d此事应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中后期,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英国的主导地位则被削弱。答案b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 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准确作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尽逐绫绸之利”“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信息,再结合教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雇用了1140名工人”,结合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及工业革命的过程组织答案。第(3)问,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雇佣劳动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如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作答。答案(1)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性质的雇佣关系)。(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3)略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欧洲其他国家世界其他地区所占比例25%11%9%9%24%22%材料二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时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24.5%12%9.1%6%191315%8%11%13%材料三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材料四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材料五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时间18501870189019001913指数9204159100(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国际贸易接近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3)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4)由以上内容你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表材料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