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版.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41368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5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18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5.99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版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仿真 预测 知能 闯关 17 伟大 转折 走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17讲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此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①时间上与图表信息不符合,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产物,从属于②,题目问的是“主要因素”,因此,④不能作为主要因素。答案为b项。 2.(2011高考江苏卷)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 a.股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票证背后所反映历史史实变迁的理解。三种票证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变化。a、 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答案c。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c。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5.(2012南京模拟)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选d。“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同样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不是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党、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6.(2010高考北京文综卷)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 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解析:关键是以统一的标准划分发展阶段,只要逻辑清晰即可,“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注意与“张一元”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相统一,从一个企业看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①1956~1999年 ②1999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2)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3)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4)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b.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 c.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d.促使农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解析:选a。通过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2012金华模拟)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选d。核心信息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和认识。①②③是对其性质、意义的理解,都是正确的。④对其性质的理解是错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改变了生产经营权,而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正确。 4.由右图“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了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读图释文的能力。由产业投资结构图可知:上海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最大,只有b项能表明这一经济发展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项。 5.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③④ 解析:选c。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解析:选c。根据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本题中集体农业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正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选c项。a、b两项的实施使集体农业形成,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7.阅读下列两幅图并比较分析,现代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相同之处是(  ) a.开放前提都是统一的中国 b.开放目的都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c.开放地域都从沿海开始 d.开放结果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异同的能力。图一与图二都以沿海为主体,故只能选c项。 8.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解析:选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9.“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 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美苏结束“冷战”状态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含②选项。 10.(2012湖州模拟)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和崛起。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概括,它应该是(  ) a.西部开发 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 d.大国崛起 解析:选c。注意“决定性影响”,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其他流行语也就不会出现了。 11.《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新材料的理解能力。用排除法,②明显错误,应排除带②的选项,答案b。 12.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解析:选a。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根据邓小平的论述,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 二、非选择题 13.(2012舟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2: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料料3: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解析:第(1)问意义从“第一个”的角度入手。第(2)问可从政策,体制创新等角度说明平稳过渡的条件;影响可以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说明。第(3)问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即可。 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 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2: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3: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那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根本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能从宏观的国内外背景和微观的具体措施去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应该把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 答案:(1)政治背景:“文革”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文化背景:政治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7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13685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