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 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doc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 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doc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 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doc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 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doc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 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郑州市语文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分析 一、命题思路:1稳中有变,加大难度。虽然2015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与往年完全一样,但2015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说明题型示例有所变化,因此,二测命题在与2014年全国课标卷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个别题型进行了调整,并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如“文言断句”题,由考查一个句子增加到考查两个句子;“语言文字运用”中“成语”题的考查回归到2013年全国课标卷的考查形式等。2依标扣纲,注重能力。二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如为了体现“课标”要求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题设置了理论在文内,现象(选项内容)在文外的考查形式,真正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3规范复习,注重落实。按照我市毕业班复习安排,第二阶段复习(2015年1月中旬3月下旬)为专题复习阶段。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部分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古代诗歌复习可与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可与选修模块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结合起来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可与选修模块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可与选修模块文章写作与修改结合起来进行。】4贴近生活,关注热点。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3、14、15题句子的选择,以及第六大题材料作文的立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新热点。二、考生总体表现分析(一)我市学生总体表现分析 表1 语文全卷统计数据年度满分分值平均分难度2012年全国课标卷全卷15099.130.662013年全国课标i卷全卷15099.170.662014年全国课标i卷全卷150102.620.682015年一测卷全卷150102.190.682015年二测卷全卷15095.650.64注:试卷总数54541份(一测51838份+2703),实考人数52642人(一测49725人+2917),缺考1899人(一测2113人)。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二测试卷的难度比我省2014年全国课标卷难度要大(原因有二)。表2 2015年郑州市二测试题统计数据大题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一1a31.570.520.332c31.310.440.233b31.970.660.41二(一)4d32.440.810.305c30.940.310.296a30.920.310.387104.410.440.37(二)852.750.550.13962.380.400.29(三)1063.210.540.52三11(1)e3a2d154.330.870.14(2)62.380.400.37(3)62.450.410.32(4)82.750.340.32四12(1)e3a2d153.600.720.13(2)64.530.760.20(3)63.600.600.22(4)85.430.680.16五13d31.780.590.3814c31.060.350.3915c32.040.680.311663.650.610.181754.190.840.15六186044.110.740.11分析:(1)“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试题平均得分试题满分值。难度系数数值越大,可以认为试题越容易;反之,难度系数数值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一般来讲,试题难度系数在0.2-0.8之间较为合适,否则会影响试题应有的区分度。从表2可以看出,全卷总共24个小题中难度系数在0.8以上的(较易)有4、11(1)、17共3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5-0.79的(适中)有1、3、8、10、12(1)、12(2)、12(3)、12(4)、13、15、16、18共12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2-0.49的(较难)有2、5、6、7、9、11(2)、11(3)、11(4)、14共9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2以下的小题没有,易、中、难试题数量分配较合理。(2)“区分度”(学科分前27%高分学生在某一题上的平均分-学科分后27%低分学生在某一题上的平均分)/学科满分值。理论上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在语文试卷中某一题的得分应该是高分,语文水平低的学生在某一题的得分应该是低分)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在-11之间。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本试卷总共24个小题中,区分度在0.4以上的共2个小题,在0.2-0.39的共15个小题,区分度都在0.19以下的共7个小题。试题的区分度尚可。总体上看,2015年二测试题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尚可。(二)我市学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表3 2015年郑州市一测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内容项目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题量34211/151分值919116252060平均分6.459.837.24.1711.74/17.1814.5443.16得分率71.67%51.74%65.45%69.5%46.96%/68.72%72.7%71.93%表4 2015年郑州市二测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内容项目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题量34211/151分值919116252060平均分4.858.715.133.2111.91/17.1612.7244.11得分率53.89%45.84%46.64%53.5%47.64%/68.64%63.6%73.52%从表3、表4可以看出,2015年郑州市二测各知识点得分情况与一测相比,考生在“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有所下降,“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虽略有上升,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下阶段应加强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三)全市学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表5 2015年郑州市一测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层级项目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题量125/53/361题号101、4、5、72、3、6、 11(1) (3)/12(1) (3)8、9、 11(2) /12(2)13、14、15、16、17、1811(4)/12(4)分值61920/2017/17808平均分4.1711.1410.73/12.810.38/11.0457.72.97/5.68得分率69.5%58.63%53.65%/64%61.06%/64.94%72.13%37.13%/71%表6 2015年郑州市二测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层级项目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题量125/63/361题号101、4、5、72、3、6、11(1) (2) /12(1) (2) (3)8、9、11(3) 13、14、15、16、17、1811(4)/12(4)分值61920/2617808平均分3.219.3610.91/15.937.5856.832.75/5.43得分率53.5%49.26%54.55%/61.27%44.59%71.04%34.38%/67.88%从表5、表6可以看出,2015年郑州市二测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与一测相比,考生的识记(a级)能力、理解(b级)能力和鉴赏评价(d级)能力的得分率有所下降,分析综合(c级)能力和探究(f级)能力的得分率虽与一测相近,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下阶段需加强这几方面能力的训练。(四)我市全体学生的表现及分析表7 2015年郑州市一测语文成绩统计(理科/文科)理科:平均分104.4 1本线113 2本线107 3本线100 专科线66文科:平均分99.26 1本线118 2本线111 3本线105 专科线58表8 2015年郑州市二测语文成绩统计(理科/文科)理科:平均分97.96 1本线107 2本线100 3本线94 专科线60文科:平均分92.96 1本线112 2本线105 3本线99 专科线64从表7、表8可以看出,2015年郑州市二测语文成绩与一测相比,文理科平均分均有较大下降,但与命题设想接近。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第i卷 阅读题必考题第一大题“论述类文章阅读”(平均分4.85,得分率53.89%)评:难度适中(2014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4.13),区分度较好。答卷情况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a31.570.520.332c31.310.440.233b31.970.660.41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a(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学生选a项27637人(52.49%),选b项19347人(36.75%),选c项1456人(2.77%),选d项4114人(7.82%),多选2人,未选86人,缺考1899人。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c(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学生选a项5175人(9.83% ),选b项20351人(38.66%),选c项23008人(43.71%),选d项4011人(7.62%),多选7人,未选90人,缺考1899人。3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b(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学生选a项3698人(7.02%),选b项34550人(65.63%),选c项6997人(13.29%),选d项7305人(13.88%),多选1人,未选91人,缺考1899人。复习建议下阶段“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文本根本。首先要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并借助每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等)理解该段内容,进而把握文意;其次要根据“一般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分析文本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2)坚持“三字方针”:一“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二“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文中的检索范围),三“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等现象)。(3)防范“八大陷阱”: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混淆时间;答非所问;是非颠倒;说法绝对等。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7个小题,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平均分8.71,得分率45.84%)评:难易略大(2014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85),但区分度较好。答卷情况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4d32.440.810.305c30.940.310.296a30.920.310.387104.410.440.37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d(速:招致。);学生选a项758人(1.44%),选b项5260人(9.99%),选c项3722人(7.07%),选d项42784人(81.27%),多选9人,未选109人,缺考1899人。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5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正确断句)”,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c;学生选a项6804人(12.93%),选b项11809人(22.43%),选c项16563人(31.46%),选d项17331人(32.92%),多选24人,未选111人,缺考1899人。评:培养语感,注意规律(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二要注意句首和句尾文言虚词;三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a(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学生选a项16140人(30.66%),选b项11851人(22.51% ),选c项14013人(26.62%),选d项10470人(19.89%),多选3人,未选165人,缺考1899人。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7文言文翻译(平均分4.41分,得分率44.1%)。其中(1)平均分2.46分,得分率49.2%;(2)平均分1.95分,得分率39%)评分细则(1)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5分;译出大意给2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补充:伺:“等到”,给分;“趁”“窥伺”“侍奉”,不给分。卒:“结束”,给分;“毕业”,不给分。相率:“相随”“相从”“互相跟着”“一起”“共同”,给分。(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5分;译出大意给2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补充: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选拔”,给分;但翻译如无“被”,大意扣1分。“为官”“做官”“受到重用”(可无“被”),给分。间:“挑拨”,给分;“诽谤”“中伤”,不给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答卷情况(略)复习建议(郑州一中肖畬老师一测分析供稿)下阶段“文言文阅读”部分复习时可注意以下几点:1.复习整理课本知识。课本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绝大多数是常用词语,在试题文段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因此需要全面复习。可指导学生整理初、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记忆每篇课文中自己尚未牢固掌握的文言词句。这是文言文复习的基本环节。 2.整理试题中阅读语段里的重要词语。试题语段中的不少词语虽未在课本中出现过,但属于文言文的常用词语,考试中涉及的可能性极大,因此需要加以整理。3.牢固掌握文言文的各种特殊语言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通假字、固定结构等。在阅读中,首先要能准确判定有关词句是否属于文言文的特殊语言现象,然后要能准确理解或翻译。4.增加阅读量。尽量多阅读一些史传文,增强语感,积累常用词语意思,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增进对古人生活情况、思想观念的了解。5.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要领。(1)实词辨析题。准确解题的根基是大量掌握实词含义,解题方法主要有语境辨析、联系成语、组词判定、辨明搭配、辨析字形等。(2)断句题。利用语境,需把握需点断文句的基本意思,切不可将其与语境割裂,孤立理解。精读需点断文句,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词语之间的关系,切不可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利用各种语言标志,如对话标志词(曰、云、言、道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名、官职名等,常作主语、宾语或时间状语,往往可在其前或其后点断)、动词(大多作谓语,往往前有主语,后有宾语,可据此断句)、虚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继而、然则;等等)、句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对称句、对偶句、排比句等整句)。(3)文意概括分析题。解题分三步走:准确把握选项意思。精准确定对应的原文。细心核对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的表述是否一致。常见的错项设置类型有人物弄错、事件混淆、时间错误、望文生义、理解肤浅、信息遗漏、无中生有等。解答此题务必精读,准确把握与选项对应的原文的每一处细节。(4)文句翻译题。把握大意。在正式动笔表述之前,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这是翻译的前提。要准确把握大意,既需要结合句子所处的语境,还需要推敲句子的措词用语,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想。精准翻译。a.直译为主。尽量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特殊句式、固定格式除外)。b.意译为辅。在答题的时候,当直译表达不了原文的意旨,或者按原文结构逐字对译明显生硬不通之时,需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c.译准特殊。要避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弄错结构、弄错主语、漏字致误、误译专名(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情况。(二)古代诗歌阅读(平均分5.13,得分率46.64%)评:难度较大(2014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7.39),区分度不太理想。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据苏辙诗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8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2.75分,得分率55%。评分细则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1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2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分,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补充:如按“情感”(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来答也可。“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答成“对往事、旧迹的怀念”“对弟弟的思念”“追忆兄弟情深”等也可。“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答成“铭记过去共同经历的艰辛”“对弟弟的鞭策”等也可。9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2.38分,得分率39.67%。评分细则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6分;答出一种说理方法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说理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补充:说理方法(明、暗)(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道理(1分)。答其他说理方法,如“虚实结合说理”(写景技巧)、“设问方法说理”最多给2分。答卷情况(郑州九中仝国英老师供稿)第8题存在问题:(1)对诗歌茫然无知,根本没有读懂,把握不了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为对诗歌的误读以及脱离诗歌的架空分析。如答成“对老僧的怀念”“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等。(2)学生得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个要点上,大多能答出“对弟弟的思念、怀念”,很少能答出“鞭策”“乐观”“豁达”等情感。对策:教师需在怎样读懂诗歌上引导学生。第9题存在问题:(1)审题不力,答非所问。题干问怎么说理,是在问说理方式。可不少学生回答的是本诗说明了什么道理,还有不少往情感方面答题的。(2)不会概括,运用概念不准。比如有的学生将第一个要点答为“颔联把人生的成就比作飞鸿留下的爪印”,他用了“比作”一词,却不知道用“用比喻说理”来概括;还有的学生将“比喻”说成是“象征”“比拟”等,概念不准。(3)要点不全,缺乏分值意识。这道题分值6分,可不少学生缺乏分值意识,只答了一个要点,如只答“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飞鸿踏雪泥来比喻人生所到之处”写了很长一段话,但都是围绕比喻这一个要点来作答的,分析得再好,也只能得一个要点的分。(4)不知分条作答,写得混沌一片。要点都齐全,可是不知分条作答,眉目不清,混沌一片,极易造成误判。对策: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复习建议:(1)读懂诗歌是做对题的基础,高考题中也多有考查对具体诗句意思理解的,因此我们在评讲诗歌练习时依然要坚持指导学生理解、读懂诗歌,从题目、意象、诗歌类别、表达感情的诗句等入手,力求读懂诗歌。要做到“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诗歌,五看试题。(2)练习中把得分点明确到位,使学生不断校正自己答案方向的精准度和表述的准确性。规范答题意识。(3)通过反复强调、复习使学生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烂熟于心,做到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三)名篇名句默写(平均分3.21,得分率53.5%)评:难度略大(2013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3.76),但区分度很好。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1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评分细则(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6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答卷情况(略)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写后检查,认真细心。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右边红色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答卷情况考生选做情况:实考人数52642人,选第三大题的有2495人,占4.74%(2014年高考占4.87%);选第四大题的有49540人,占94.11%(2014年高考占93.68%);空选的604人,双选的3人,共占1.15%。缺考1899人。注意:2014年高考“五选二”小题评卷方案,分五种情况进行处理:学生选11题答11题、选12题答12题的,正常处理;学生11、12题均涂或均未涂,但学生作答,评卷老师无法判别如何处理的,发送判别组进行判别,最后按判别结果处理;学生11、12题均未涂,学生也没有作答(空白),发送11题进行处理;学生11、12题均答的,按11题评改;只有字母选项,第2、3小题学生没有作答,评卷老师无法判别为何题的,评卷老师可作为问题卷提交给组长处理。二测评卷:选考题第11(1)/11(2)小题的答案选项相同,选考题的其他小题还按照原来的方式(以试卷呈现的内容评分)。第三/四大题平均得分11.91/17.16(二者相差5.25分,2014年高考二者相差4.98分),得分率47.64%/68.64%。题号正确选项满分平均分难度11(1)/12(1)e3,a2,d1 / e3,a2,d154.33/3.600.87/0.7211(2)/12(2)62.38/4.530.40/0.7611(3)/12(3)62.45/3.600.41/0.6011(4)/12(4)82.75/5.430.34/0.68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平均分11.91,得分率47.64%)评:难度较大(2014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12.32),但区分度较好。11(1)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级。评分细则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项“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理解不准确;d项“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依据不充分,从小说结尾处不足以断言老板脾气暴躁。)(2)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评分细则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评分细则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混淆梦境和现实。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执着,/追根究底:对梦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梦境和现实中反复寻找答案。因工作压力大而无暇他顾(只有工作而疏于关心生活和亲人):在梦中,“我”对于在曼彻斯特的大街上看到大象这样奇怪的事情不感到一点惊奇,只担心它挡住了自己的路会导致自己迟到;“我”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从“我”醒来后打电话问妈妈艾丝尔姨妈的情况来看,“我”是牵挂着她的,但是在梦中见了她却只担心她走得慢会让自己迟到。不善于跟人交流,/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为弄清梦境是真是假而一大早就打电话打搅母亲;老板跟“我”交流剧本创意时,“我”的插话很生硬,让老板生气。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性格特点概括(答出任意一个词语即可)1分,结合文本分析(答出任意一个事例即可)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评分细则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怪诞离奇。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当作梦境,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并不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迭起,突转频繁)。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线索明晰。小说以“我”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清晰紧凑。伏笔设置巧妙。如二十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奇,“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不是真实的。结尾出人意料,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但“我”又将梦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8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构思特色1分,结合文本解说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8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补充:如答“以小见大”“第一人称”“虚实结合”也可;如答“双线结构”“结构紧凑”不给分。答卷情况(郑州十中李冰冰老师供稿)存在问题:(1)缺乏审题意识,答题没有针对性。例如11(2)题: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答:梦中有梦,醒了又醒,直到回到了现实中还以为在梦中,对梦中景象深信不疑,充分表明了作者压力之大,导致梦境现实混合,分不清楚;本文的故事情节就是以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写的。考生因缺乏审题意识,对题干中“为什么反复”的解读不够透彻,对小说的基本要素没有概念,故答题毫无章法,貌似分条列项,有了条理,实则没有有效突出要点。例如11(4)题: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曾经的点点滴滴,过去的每分每秒,在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的那一刻,却只能悄悄地藏在我们脑海,化为我们永久的记忆与怀念,你我都懂,忙碌的生活在捆绑着我们的身体与感情,将以往自己喜欢的事和那最爱的亲人给忽略了淡忘了,而当我们猛然惊醒的那一刻,才发现真的回不去了。因此,我们要做的是紧握眼前亲人的双手,继续点燃曾经在一起的曙光,而因生活忙碌而迷失了自己的心灵。该考生毫无审题意识,对题干中“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的理解根本不到位,答题没有针对性,过于随意,基本上只是感性地谈了一些观点。(2)答题时只有材料的罗列而没有观点。例如11(2)问: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答:因为平日里的工作使自己压力很大,平日里妻子让主人公买香蕉回家,但总是忘记;大象挡住了自己的路,害怕因迟到而被老板训斥;艾丝尔姨妈的出现一样是在梦中,拖累作者上班迟到。该考生只是罗列了文中关于“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的一些材料,而没有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更没有从中提炼出观点,对小说的鉴赏方向一片茫然,因而虽然写了不少文字,却难找出得分要素。(3)只有概括,没有分析。例如11(3)问: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我”是为工作整日奔忙,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我”是忙碌、无暇顾及亲情的人;“我”是工作压力大,总怕迟到的人;“我”是生活枯燥乏味的人。该考生对小说中“我”的形象倒是进行了抽象概括,但却忽略了“简要分析”这一答题要求,结果是因有理无据而失分。(4)不能做到分条列项,要点不明晰。例如11(2)问: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答:“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香蕉”在文中写“我”感觉到很重要,是串连妻子以及剧本中的大象创意的纽带,“大象”反复出现,说明了“我”为工作压力所迫的现状,“香蕉”也是因工作所迫而出现的,“艾丝尔姨妈”是因工作压力而无法顾及的。该题的正确答案中有三个要点,即线索、主题和形象,该考生的答案中实际已包括两个要点,但因没分条列项,致使答案要点不够鲜明而没有得到较理想的分数。(5)存在错别字及卷面不整饬的现象。有些考生写错了一些高中生不该写错的字,虽答出了得分要点,但阅卷老师还是酌情扣了分数。如:“忘记”写成“望记”、“忙碌”写成“忙禄”、“捆绑”写成“捆邦”、“梱绑”等。复习建议下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读小说,多做阅读试题,增强小说的理解能力。建议阅读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名篇选本、小小说名作选本。选本最好有作品解析,可以通过解析理解作品,增强分析评析作品的能力。多做小说阅读题,也是考前冲刺阶段快速提高小说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2)掌握小说的关键知识。小说的知识较多,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小说的人物,恰当地对小说予以评析。大致而言,有:标题的作用(表现人物、概括情节、表明主旨、充当线索等),人物描写的方式(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侧面烘托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象征社会特征等),结构艺术(线索、抑扬、双线并行、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3)强化审题意识,增强审题能力。准确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时要严谨细心,最好能将题干中的关键指令勾画出来,务必弄清题干的关键指令、共有几个问题、问题的先后顺序,不能应审题失误而丢分。(4)掌握探究要领。探究题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不论探究什么内容,首先都需立足于作品本身,不能脱离作品,任意而为。其次,要把握探究角度。“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旨”是小说的灵魂,“艺术效果”是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这五个方面在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解答探究题时,结合探究指令,分别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效果”五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往往能够大有收获。(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不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不达意,语句不通,严重影响得分。表达能力既跟理解水平有关,也跟语言积累有关。考前冲刺阶段,熟读甚至背诵一些典范的答案,可以较快地提高表达水平。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分17.16,得分率68.64%)评:难易适中(2014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17.3),但区分度不太理想。12(1)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评分细则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只”字。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d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评分细则眼光独到,思想开放。“文革”以后,范用敏锐感知时代需求,创办读书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一文;主动完整出版巴金随想录一书,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文革”后,有人企图阻挠随想录在港刊登,范用却立即联系巴金把书交予三联,并保证一字不改地出版;正因为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多年来常被批评做出版时没有“政治挂帅”。敢于担责。读书无禁区一文刊登后激起波澜。针对“给坏书开绿灯”等质疑,上级部门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他没有退却,每期杂志清样都亲自过目签字。(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补充:因题干没有要求,该题“概述”可明可暗;每一要点答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均可;“坚持真理,不惧权威”答成“崇尚自由”“坚守内心”“坚守独立人格”也可;+要点“兴趣”(“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要点答“爱书如命”不给分。(3)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评分细则刚强正直,不屈邪恶。“文革”中“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尽管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心胸豁达,包容大度。“文革”中,有个美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讽刺他,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这幅漫画,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身处逆境,心怀梦想。在下放时不忘“交谈读书感受”,构想将来出一本读书杂志。为人谦逊。他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出过叶雨书衣一书,书籍装帧水准很高仍自谦“业余”。注重形象,风度翩翩。退休后的范用风采依然,衣着讲究,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补充:要点答“有书卷气”也可,答“风趣幽默”不给分;要点答“踏实肯干”给1分。(4)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级。评分细则创办杂志,出版经典。范用一生与书结缘,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等著名杂志,出版了随想录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一列经典书籍。热衷于书籍装帧艺术。撰写专著叶雨书衣,能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书籍装帧水平很高,被张中行赞为“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藏书丰富。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读书方法独特。范用读书极高效,当日书当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过夜。决不把书放在一边待读。(8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补充:+要点“爱读书”(“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答卷情况(郑州一中肖畬老师供稿)第(2)题存在问题:(1)罗列现象,未能揭示出原因。例: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范用得知巴金的随想录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并有人企图阻挠本书的刊登后,气愤之极,并将随想录在三联书店出版。【简评:该答案实为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的表现,而非原因。考生之所以这样回答,除了审题不准,恐怕主要是因为认识水平不够,挖掘材料深层含意的能力不足。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的原因,文章很少直接点出,而是寓于对他相关言行的记叙中,这就需要考生首先找到能表现范用这种精神的相关内容,然后予以加工,从“原因”这一角度对之进行思考探究,得出恰当的认识,从现象中提炼出原因。】(2)忽视题干限制,答非所问。例:大胆而又眼光。“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在香港大公报遭到施压,范用接手后一字不改地出版了。正气凛然,倔强。在“文革”,“造反派”揪斗他时,自始至终不认错也不揭发他人。顽固死硬。“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简评:该答案的两点表达形式颇为规范,但内容是范用在文革中受批斗时表现出来的人格精神,且第点的褒贬态度不当,都不是范用在出版界的有关情况,因此不合题意,答非所问。细心审题,准确把握题干指令,是准确答题的前提。】(3)角度单一,要点不足。例:他创办的读书杂志,第一篇就是读书无禁区,有许多人说他给“坏书”开绿灯。 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连载于香港的大公报,许多人施加压力,企图阻挠这件事,范用知道后,请巴金把随想录交三联出版,直指对“文革”的反思。【简析:从表述形式看,该答案分成了两点,但实际上表现的都是范用在出版上眼光独到、思想开放的一面,因此只能算触及了一个要点。对不少学生而言,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透视文本、加工文本的能力有待增强。】(4)表述过于简单。例:范用是个大胆而又眼光的人。范用出版凭其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是“政治挂帅”。范用喜欢读书爱书。范用出版坚守正当的路,极为反感“文革”。【简评:该答案的符合题意,但或只有概括,或只是简单的说明,缺乏具体内容。所谓“分析”,就是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来回答问题,考生务必明白这一点。】第(3)题存在问题:(1)对题干关键词理解不准,导致答案失当。例:精明强干,爱书如命。戈宝权说范用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做事今日事今日毕。王蒙感叹范用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搁置不过夜。有一颗乾坤造化的心。刘再复评价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做事正气凛然,倔强到底。面对“造反派”的揪斗,他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简评:要准确回答第(3)题,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