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宋庆龄.doc_第1页
(定)宋庆龄.doc_第2页
(定)宋庆龄.doc_第3页
(定)宋庆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字词,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注意这个“龄”字,(旁边板书“龄”)“齿”里面是个“人”。通过预习,有谁知道“故居”是什么意思吗?(以前住过的老房子。) 2、学贵有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子会产生什么疑问呢?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认为要从什么入手呢?(在“樟树”下加着重号)(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1、现在我们就来重点看看课文这两棵樟树到底是什么样的?(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1)指读,(评价:纠正;)(2)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你知道这一自然段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能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注意:“蓬”字上面的横长一些。谁知道“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吗?(形容非常繁荣、旺盛)(3)、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找出相关语句,再在关键字词下加着重号。A、樟树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粗壮,会有多粗,想像一下,用手抱抱看;伸得远远的,你觉得会有多远?出示图片,师补充,带着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和想像,才能真正读好句子,谁来试试?加上我们的语气语调一定能读得更好,谁再来试试?)B、(出示句子: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里有个新词“稠密”。(板书)(稠:本义:禾多而密。稠密:多而密。)有人知道它的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透过“稠密”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樟树叶子?(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挨挨挤挤的;叶子一团抱着一团;叶子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就像一把绿绒大伞)好的朗读就是能让听者通过你的声音感受到形象的画面!C、还有具体描写樟树蓬蓬勃勃的词句吗?(出示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是什么意思?有人知道樟树为什么四季常青吗?难道它的叶子永远都不会变黄变枯凋落吗?(出示图片,介绍樟树之所以四季常青是因为它不停地长出新叶)从这你能感受到什么?(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蓬蓬勃勃!同学们,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的磨难啊?让我们想像一下,烈日炎炎的夏天,大雪纷飞的冬天,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樟树四季常青,无论还是总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充分肯定)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师指板书“蓬蓬勃勃”。(生齐读)。3、 这一自然段写樟树的外形(板书:外形)你觉得作者写得怎样?再次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抓住树干,树叶,最后总结蓬蓬勃勃;从部分到整体)(按顺序,抓特点)4、 你喜欢这两棵樟树吗?谁能试着把这一段背下来吗?读读,试试看。(出示空白页)(三)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1、第四自然段写出樟树外形的蓬蓬勃勃,(出示第五自然段)那第五自然段又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呢?请认真默读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表现樟树特点的一句话。2、指名回答:(生画)(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A、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来改变一下这个句子,意思不变吗?(不仅而且)B、概括一下樟树的特点就是:香气永久保持。(板书:香气)你还从哪里可以读出它的这个特点呢?(相机出示后一句)(“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指读,(指导停顿)师:以前,人们喜欢用樟木制成箱子,几乎家家都有,这箱子做好之后仍有一种浓浓的香气,所以人们又喜爱地把樟树称为“香樟”)C、知道人们为什么喜爱用樟树来制箱子吗?不仅因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更因为这种香气能拒虫。(板书:拒虫)课文怎么说的呢?引出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试着说):“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一年。”“这木质存在十年,虫类就怕它十年。”“这木质存在一百年,虫类就怕它一百年。”师述: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出示这四句话,我们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樟树的可贵品质)3、 第五自然段除了写了是写樟树的香气拒虫这一贵之处,还写了什么?(别的树容易招虫。)作者写了所有别的树吗?(举了一个石榴树的例子)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出示一、二两句:“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相机引到下面的教学。为什么又要写这两句话?(生:这一段作者是通过其他的树与樟树作比较来写樟树的。)(生:用别的树,与樟树作比较。)读读看,作者是怎么写其他的树招虫的?比较句子出示:A、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B、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引导体会:(1)虫子的多;(2)拟人的写法生动易懂。“繁衍”一词,“繁”这个字本身就很“繁”,因为这个字笔画多,上面是个“灵敏”的“敏”,下面是“系”字底。(板书:繁)谁知道“繁衍”是什么意思吗?(不停地生殖后代的意思。就是一代又一代地繁殖后代。)4、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树容易招虫呢?(板书:对比、反衬)出樟树的可贵之处香气拒虫。师点板书。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5、如果说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美(板书:美),那么第五自然段就是写出了樟树香气拒虫的内在美(板书:内在美)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樟树的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说吗?(不仅而且)这两个特点你觉得哪个更重要,所以能互换一下位置吗?6、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联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知道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吗?(A樟树不会被虫子蛀,它生长的很茂盛。)(B樟树一年四季总是蓬蓬勃勃,还不会被虫子蛀。)7、宋庆龄喜欢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这些原因,这和自己的人品也有关系。老师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你对她有了哪些了解呢?那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两三个学生说一说,不作过多评价。对学生的资料要能抓住重点的、有用的内容提升。)8、补充(出示资料)(宋庆龄,她青年时代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敌人因为她的英勇坚持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她为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通过这段资料,你能说说宋庆龄与樟树有哪些共同之处?(师: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写这两棵樟树的真正用义是要借樟树的可贵品质来赞美宋庆龄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这种写作方法叫,板书:借物喻人)9、正因为宋庆龄有着像樟树一样永葆青春、高贵坚毅的可贵的品质,人们才会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这两棵樟树。10、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