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7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7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7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7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7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斯大林体制 2 内容 1 农业方面 用 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 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 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 2 工业方面 将部分企业 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尝试推行 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2 1 收购制 开垦荒地 玉米 集体农庄 2 管理权 物质利益原则 3 评价 1 积极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的束缚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局限 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 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因素也阻碍改革的进行 4 结果 年 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 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3 1 传统观念 2 局部改革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盲目性4 1964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1 2 3 赫鲁晓夫 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 目的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状态 2 内容 1 工业方面 推行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的 2 农业方面 扩大 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 价格 放松对 的限制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2 1 新经济体制 经营自主权 2 农场和农庄 农产品 个人副业 3 评价 1 积极 收到了一定效果 2 局限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 的框架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改革陷于 与美国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4 结果 到20世纪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3 2 经济体制 停滞 预习评价 1 判断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调整 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 2 判断 勃列日涅夫为了纠正赫鲁晓夫的混乱 在工业上 推行新经济政策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1 2 知识点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 背景 年 苏联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夫上台 2 内容 1 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2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 管理经济 3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 存在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1 19852 2 经济方法 3 个体经济 3 弊端 1 提出了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 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 4 后果 1 改革陷入困境 经济继续滑坡 2 后来进行 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3 1 加速发展战略4 2 政治体制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预习评价1 2 3 戈尔巴乔夫 误区警示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 但从总体上说 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 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 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 而不是叛逆者 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 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图示巧记 一模式 三改革 一结果 图示巧记 苏联改革的侧重点 误区警示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 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 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 增添改革的阻力 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 发达社会主义 社会的做法 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 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 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 误区警示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 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 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误区警示 有人认为 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戈尔巴乔夫改革只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的解体是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示巧记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可归纳为 三 二 一 思考造成史料中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改革违背了农业种植规律 决策具有盲目性 从更深层次上来看 主要是延续了斯大林模式下的命令式经济管理方式 说明赫鲁晓夫改革还没有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 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史料 注 通过横向和纵向分析得出结论 思考上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的经济状况 上表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答案勃列日涅夫 趋势 工业增长率不断下降 趋于停滞 史论形成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1 相同点 1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 都在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 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实际 4 成效都不显著 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 不同点 1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 而后者未见成效即转向政治改革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模式 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后者贸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却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名家论史 观点 赫鲁晓夫的基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 黑白相间的构图 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 一只脚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