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词类活用素材 新人教版.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41678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0.5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词类活用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 语文 考前 词类 活用 素材 新人
资源描述:
词类活用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 名词活用。 主语 + [状语] + 谓语 +〈补语〉+宾语 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 (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11)惧有伏焉。(《崤之战》) 动词“埋伏”处在了宾语的位置,必须活用为名词“伏兵”。 三、形容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要么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同时,形容词不能处在宾语的位置,如若处在宾语的位置,则活用为名词。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词作谓语,且都带了宾语,(12)可直接活用为动词“与……交好”,但(13)、(14)却不能直接译为“着急我”、“羞耻这件事”,而必须分别活用为使动和意动,分别译为“使……着急”、“以……为羞耻”。 此外,数词也有活用现象,也可以用分析语法的方式加以判断。 (15)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诗经•氓》) 分析语法,(15)中的“四”处于谓语的位置,故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人”。(16)中的“二三”也处于谓语的位置,但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使动,“使……二三”,即不专一。 总之,纷繁复杂的词类活用,只要用分析语法这一种方法,根据词语所在的位置,就可正确的判断其活用的情况。 课堂练习: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2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⑾吾师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⒁吾从而师之。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⒅范增数目项王。 ⒆无乃尔是过与? 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课后作业: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秦伯说,与郑人盟。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无乃非相人者乎!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⑷、⑹、⑻、⑽、⑾、⒃、⒅、⒆ 名词活用为状语:⑵、⑶、⑺、⑼、⑿、⒀、⒂、⒄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⑸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⒁、⒇ 课后作业: (一)⑴夜缒而出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晚上)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⑷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 (二)⑴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⑵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 ⑶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 (三)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词类活用素材 新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16782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