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名相——诸葛亮.doc_第1页
清廉名相——诸葛亮.doc_第2页
清廉名相——诸葛亮.doc_第3页
清廉名相——诸葛亮.doc_第4页
清廉名相——诸葛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廉名相诸葛亮提起三国时期蜀国的的名相诸葛亮,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逐步走出了居无定所、屡战屡败的阴影,取荆州,进西川,夺汉中,成就了三国鼎立的霸主伟业。这个局面的形成,应归功于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的一代名相诸葛亮。一个布衣出生、躬耕于南阳的草民,能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成为一位国人敬仰的名相,靠的是什么?是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作风,更靠他严于律己,一身清廉的品行。两袖清风的典范时年三十九岁的诸葛亮被刘皇叔救黎民苍生于水火之中的一腔豪情所打动,加之感动于刘皇叔三顾茅庐之诚意,决议出山。临行时,恰逢弟弟诸葛均回家。面对自幼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的小兄弟,诸葛亮应该是千言万语说不尽的,但作为有着深谋远虑的诸葛亮,自知此番前去投军是沧桑历尽,所以再不愿拉兄弟下水,只是再三叮咛兄弟说:“我得到天下英豪刘皇叔的再三恳请,不容我不前去效力。为兄走了以后,你一定要谨记,不得荒芜学业,不得荒芜田地,要靠自己的双手勤耕细作以养家糊口,不得戏耍倦怠,荒芜田地。待为兄帮助皇叔成就霸业后,还要归隐山林,自在逍遥。”正是“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说罢,收拾古琴典籍,挥泪而去。自此以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又有诗赞曰: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应该说,在当时的蜀国,诸葛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先被拜为军师,后被封为丞相,刘备临死前,又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他,刘禅遵从父命,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此时的诸葛丞相,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但尽管身居高位,诸葛亮也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在六出祁山以后,由于过度地积劳成疾,诸葛丞相五十四岁时殒命归天。临终前,丞相上表刘后主,对自己的家产进行申报。看看一代名相给他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在成都的府上,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这些家资,都是靠先皇和皇上的赏赐的钱购置的。作为臣子,我没有徇私舞弊,贪污渎职,我的家人、族人,也都是自力更生,没有凭借我的名声来鱼肉乡里,侵扰百姓。我在外出征战期间,也没有额外的费用支出,随身的衣食,都是实报实销,臣子没有另外经营,以增加自己的资产。臣子到临死的那天,如果不能做到对家人不留任何家资,对外人不赊欠一分钱的话,那就是辜负了陛下您啊。也许有人说,诸葛亮到底还有薄田十五顷啊?要知道,在当时社会,作为高官是享有很高待遇的,西汉哀帝曾经赐给宠臣董贤良田两千余倾,东汉济南王刘康也有良田八百亩,而作为一位开国元勋,国之重臣,仅有薄田十五顷,其清廉之风,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临终之时,还再三叮嘱长史杨仪告知刘禅说:去世以后,要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诸葛丞相的灵柩从五丈原送回成都时,后主刘禅带领文武群臣,披麻戴孝,出城二十里远远迎接,后主放声号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失声痛哭,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蜀国上下虽然如感山崩地裂,但已回天无力,只得遵照丞相遗志,葬一土坟,由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赏罚分明的军师诸葛亮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使他得以在全军上下赢得至高无上的威望,就连一度意气风发、性猛刚烈的上将关羽、张飞、魏延等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某种程度上说,军士们对于诸葛丞相的敬畏甚于对于刘备。最典型的事例还是诸葛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再三晓以利害,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面对王平的再次谏阻,甚至口出狂言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固执己见地将大军布于山上。结果,被骁勇善战的魏国大将张鸽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错误的根本在于自己用错了马谡啊。”为了严肃军纪,匡扶军心,诸葛亮毅然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马谡伏法以后,诸葛亮将马谡的儿子收为义子,并将马谡的首级遍示各营后,用线缝在尸体上,厚葬了马谡,并亲自撰写祭文祭奠马谡。除此以外,还对马谡的一家老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刚愎自用的马谡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却加以褒奖,破格擢升为讨寇将军。这一举动让全军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勇于承担了自己用人失察的责任。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由一品丞相贬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的辅佐后主,再图中原,成就大业。这样的例子在诸葛亮身上是不胜枚举。鞠躬尽瘁的重臣作为蜀国的开国元勋,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的一生正如自己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时,他只身一人入东吴,舌战群儒说孙权,结成联盟拒曹操大败曹军于赤壁;此后,他巧施计谋夺荆州,宏图规划进西川,夺汉中,为刘备成就蜀国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临终托孤后,诸葛亮被尊为相父,更是勤勉谨慎,大小军政事务必须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后六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公元227年,他上疏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可谓感天地,泣鬼神,是他一生呕心沥血的真实写照。在上疏中,他教导刘禅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治国之道,广开言路,善于纳谏,不得偏听偏信,堵塞视听;在执行制度上要赏罚分明,公正严明;在用人上要大胆起用品行端正、忠诚纯正、有勇有谋的贤人,远离奸佞小人;最后,他回顾了自己半生走过的艰难曲折之路,并对后主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情怀。在上疏结尾,他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