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4课时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4课时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俄国英国比例生铁(19世纪中叶)26万吨385万吨1/14.8铁路总长(1861年)15 00俄里15 000俄里1/10材料二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材料三解放农奴材料四(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解析本题通过一组有关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图文材料,考查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及其影响的能力。第(1)问,要将俄国的生铁产量及铁路长度与英国的对比,并结合农奴制的弊端分析原因;第(2)问,要立足材料二列宁对改革实质的剖析,分析材料三中图片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答案(1)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原因: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为了赎买份地背负起沉重的债务。在材料二中列宁已揭示了这次改革是对农民施行的侮辱与欺骗;材料三中的现象是作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粉饰,也说明了农民在改革之初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蒙蔽和欺骗。(3)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足: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对农民严重不公,引起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的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们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被称为暂时义务农。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解析可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身份、所处的时代,结合材料回答第(1)问;第(2)问,应从各自拥有的权利来分析;第(3)问,要根据农民是否真正获得自由进行回答;可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材料一、四回答第(4)问。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