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评优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女性,李清照堪称乱世美神;特别是那种幽幽的女性情怀,更让人无限感慨。我们学过她的词,其中那种凄清孤寂的脉脉情怀,你感受到了吗?序幕:易安印象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裕,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靖康之难后,中原沦陷,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第一幕:青春活泼的少女(秀面芙蓉一笑开)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十七八岁时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如梦令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青年时代的李清照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欧鹭水鸟这些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朴素与自然的印迹。再看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还有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真可谓:第二幕:多愁善感的少妇(此情无计可消除)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小试牛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解题导引这首词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内容曲折而含蓄,笔调跌宕而有致,在与侍女的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的流露出惜春的情愫,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因此答案为c。知识链接: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易错类型:生搬硬套如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婉约派常抒写“离愁别绪”即“惜别”之情。如此题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c项中就设计了这样的内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写伤感之情是李清照诗的整体风格特点,但在这首词中抒发的却不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惜别之情,而是借惜花怜春来怜己,表达自己对春的眷恋和惋惜之情。所以,不能机械地用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和艺术风格来套到具体作品中去,而要从作品的本身出发,具体分析其思想内容第三幕:冷冷清清的嫠妇(欲将血泪寄山河)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二人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后期经历概括为三大磨难:情愁、家愁、国愁。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武陵春,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谴责宋室的无能: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鉴赏: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小试牛刀: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迟,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3、阅读声声慢,回答:(1)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是:怎一个愁字了得(2)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中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的作用: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尾声:作品总体把握(永远的李清照) 她的作品,以南渡为分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南渡以后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