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doc_第1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doc_第2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doc_第3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doc_第4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政 治 试 卷(选修)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有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等。“感动中国”人物普遍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人间大爱。这表明a道德信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 b c d3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c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 d存在与思维的关系4右图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 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5一位新浪网友根据自己的市场体验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形而上学观点a b c d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因为它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正确地揭示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理论 d科学地界定了哲学的基本问题7“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它体现的哲理是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8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9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abcd10“十一五”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a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理论创新 d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12012年10月1日是我国建国63周年纪念日。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12漫画心有鱼力就足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坚持重点论b意识决定于物质,并具有能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客观规律制约13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 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a b c d14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启示我们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15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6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17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不确定性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18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c真理是客观的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0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21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2“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23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24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暴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暴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暴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25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重要+重要=0。下列古语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26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b c d27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是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d要重视量的积累2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29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30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1张海迪、杨利伟、郭明义虽然他们生活年代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感人的事迹不同,但他们却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心怀共同的坚定理想信念。可见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c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3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3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观点表述正确的有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创新就要使实际与思想相符合,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创新就要否定一切a b c d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座位号 装订线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材料一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cpi4.9%4.9%5.4%5.3%5.5%6.4%注:通货膨胀一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如果cpi涨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材料二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材料三2011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14个。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5%,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4个。(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6分)(2)有同学从材料二得出如下结论:既然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说明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请结合认识论的知识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评析该观点。(6分)35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总是造成众多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能够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了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辨析:地震是不可准确认识的。36在西部某地区,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穷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的索取来摆脱贫困,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通过这些措施,森林和草原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化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座位号_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37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学习了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思想理论,从而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成立之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多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6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6分)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可见,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3)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6分)高二政治选修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c 2、b 3、d 4、c 5、a 6、a 7、d 8、d 9、d 10、d11、c 12、b 13、a 14、b 15、c 16、a 17、a 18、d 19、c 20、a21、b 22、c 23、c 24、d 25、d 26、a 27、d 28、b 29、c 30、b31、a 32、d 33、a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答案】(1)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相应调整了货币政策,说明物质决定意识。(3分)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了房价回落或涨幅缩小,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3分)(2)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调整货币政策,这说明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分)但不能由此得出“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结论,因为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但人们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人们能够推翻的是那些经实践检验的错误的认识。(3分)35、【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由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其局限性的。从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分)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地震的准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2分)(2)但是,认识又具有无限性。(2分)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2分)一定时期内没有认识的事物,不等于永远不可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地震最终能被准确预报。(2分)36【答案】由于人们过度开荒、过度放牧,导致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认识到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