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历史11月质检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历史11月质检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历史11月质检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历史11月质检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历史11月质检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泗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1月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于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向前迈出巨大一步。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4对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贯彻各种政令 b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c根本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d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策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6自秦汉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管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 b c d7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8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其中“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初郡国并行制c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 d汉代实行察举制10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11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的道路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12.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c都发生在中国历史重大转折时期 d都有明确的斗争目标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14.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5.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16.清人在评价军机处时说,“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欠妥,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a军机大臣掌握了全国军权 b军机处只是负责传达皇权决策的机构c军机处只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d军机大臣拥有较大的决策权17下列第一个权力属于公民的民主制国家是 a希腊 b雅典 c荷兰 d英国18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雅典没有以法律来约束公民c雅典民主政治的极端不公正 d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体制危机19雅典乡间公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公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公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因此,雅典民主制能够推行的前提是 a民众素质 b交通便利 c小国寡民 d血缘纽带20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21“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22伯里克利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份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3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24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 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 25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被称为公民法a b c d26.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设工厂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a. b. c.d.27.一位教师教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右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洋人的朝廷 b.傀儡政府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2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9.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30.如果中华民国仍然存在,今年是民国多少年?a.99年 b.100年 c.101年 d.102年二、非选择题 (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1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32.(20分)201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而在119年前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即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材料二: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材料三: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四: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6分)(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8分)参考答案:1-5 bccdc 6-10 adbbd 11-15 dadda 16-20 bbdcc 21-25 bcaab 26-30 bdacd 31(1)秦朝、元朝(2分);分工明确、互相牵制(4分)(2)秦始皇。郡县制。(2分)中央集权制的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4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32.(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每点2分,共6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