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doc_第1页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doc_第2页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doc_第3页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doc_第4页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王有信 张丽萍 (山西晋城市农业工作委员会 048000)今年我市春旱少雨,六月份从前未降过有效雨,而秋季八月分降雨量猛增至201、8毫米,比去年同期高39。九月份(9月1日至20日)三次降雨量为40年同期之最,达171.5毫米。前期少雨后期多雨造成果实裂果、病虫大发生。仅主产梨区泽州南岭、山河,高平寺庄等地梨木虱发生面积近万亩,给果农造成较大损失。经过努力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梨木虱在叶脉处为窖害状裂果及后期被梨木虱为害变褐状、【气候特点与发生原因分析】今年是猖獗发生年,特点是较平年发生期早、蔓延快、来势猛、为害严重。部分园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前后,在此之后,田间的数量迅速的减少,危害也随之减轻。根据田间观察,结合气象资料可以看岀,该虫发生与气候、气温有一定关系;今年我市早春气温比往年高出12度,六月份以前严重干旱,有利于梨木虱为害。梨木虱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每年的气温、降雨关系密切,温度高、干旱提前发生,大雨可以大量冲刷掉产在叶面上的卵和刚刚孵化的小若虫。湿度大也有利于梨木虱本很多天敌的生活,对梨木虱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因此,多雨的年份梨木虱发生轻,相反,干旱的年份梨木虱常常会大发生。第一代初孵幼虫危害期,是落花后,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为害作物及分布】梨木虱的寄主植物有梨。以成虫、若虫刺吸口器为害芽、叶、嫩枝等部位。今年大面积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严重地段叶片被害率90%以上,由梨木虱为害落叶率可高达50%60%,果面污染率达50%以上。该虫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梨产区。 【为害症状】若虫和成虫刺吸叶、芽、嫩梢汁液,造成叶片向背面纵卷,出现褐斑,严重时变褐皱缩脱落。此虫排泄透明的粘液,常将果叶,两叶粘合起来,严重时树枝上、地面滴落一层油污,遇雨即引起煤污病菌寄生,叶片污黑,果面亦变黑粗糙,果面污染率达50%以上。果实污黑层影响膨大,降低果品等级。【病虫形态特征】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昆虫。成虫:越冬型:褐色,体长2.83.2毫米,前翅后缘在臀区有明显的褐色斑。夏型:黄色或绿色,长2.32.9毫米,体色变化较大,绿色者中胸背板大部为黄色。黄色个体仅胸背斑纹黄褐色。夏型翅上均无斑纹,头与胸等宽,头顶平而后缘凹下,呈圆锥形突伸,触角丝状,10节,自第3节起各节端部黑色,910节黑色,末端有一对刚毛。若虫:初孵幼虫扁椭圆形,淡黄色,复眼红色。3龄后体扁圆形,绿色,翅芽稍有褐色,身体两侧、胸、腹背面各节前缘有褐色斑,晚秋最末代若虫为褐色,越冬型成虫刚脱皮时为红色。卵:越冬成虫前期产的卵为长椭圆形,黄色,长0.3毫米,夏季卵初产乳白色,一端钝圆,另一端略尖并有一长柄,丝状。【发生规律】梨木虱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冬型成虫在梨园落叶下、杂草间占(70%)、树皮下三个场所越冬。越冬代成虫出蛰期:华北地区二月上旬三月上旬,在梨树当日常最低温度在2以上,最高在10以下时,即在梨树花芽萌动前1015天开始活动,越冬成虫对温度敏感,当天气晴朗则爬出刺吸汁液,并交尾产卵。3月中旬开始产卵, 4月初为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卵主要产在短果枝叶痕及芽基部褶缝里,呈线状排列。以后各代成虫多将卵产于叶柄、叶脉及叶缘锯齿间,每雌虫可产卵290粒左右,卵期一般7一10天。孵化期:四月中旬以后为第一代初孵幼虫危害期,4月下旬至5月初为盛发期,初孵若虫潜入芽鳞片内或群集花族基部及未展开的叶内为害。该代若虫多潜藏为害,多在叶柄基部、梨二杈蚜和梨锈瘿螨所造成的卷叶中生活,因而给防治带来许多不便。同时发生分泌物时间是四月下旬(落花后),分泌物发生高峰期为六月上中旬。若虫吸刺寄主开始在六月中旬,危害状不明显造不成落叶,在六月中旬以后症状明显、果、叶开始变褐,严重者落叶。若虫怕光,喜欢潜伏其内群集为害。生长季节若虫多在叶反面、叶柄基部及芽基为害,且分泌大量淡黄色粘液,常将两片叶子粘合重叠。在生长季节,梨木虱成虫不再将卵产在枝条上,而是产在叶面上或者叶柄上。从这一代开始,大量的个体不再隐蔽,而是在叶面上生活。麦收前,进入了一代梨木虱的低龄若虫期,此时的若虫身上覆盖的蜜露较少,蜡质絮状物也薄,是一个防治的绝好机会。麦收后,随着盛夏的来临,气候条件更加适合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因此,梨木虱生长的更快,繁殖的也更多,进入了全年危害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叫做梨木虱的猖獗发生期。此期在一般年份可持续到8月中旬前后,在此之后,田间的数量迅速的减少,危害也随之减轻,在落叶前出现冬型成虫并越冬。其他各代成虫出现期: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第四代后期发生的部分个体,直接变越冬型,未能变成成虫者均被冻死。【防治策略】在一年中,梨木虱的防治有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在冬型成虫大量出蛰,第二个重要期是在麦收前,防治二代低龄梨木虱。做到“虫菌兼治”,即前期重点治虫,中期重点消除分泌物,后期重点防治霉菌附生。1、休眠期 清除落叶杂草,刮干净老粗皮。2、第一防治关键期:出蛰期 二月中旬开始出蛰(阳历),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是出蛰盛期。在冬型成虫大量出蛰,但又没有产卵时,也就是在梨萌芽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日,在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喷药。可使用10%氯氰菊酯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早春防治梨木虱,省时、省事、又省药,且效果好,如果防治得当,可基本控制梨木虱的危害,因而是全年防治梨木虱的第一个重要时期。3、第二防治关键期: 是在麦收前,防治二代低龄梨木虱。此期防治,可压低虫口密度,减少麦收后田间的发生量,减轻危害程度,而且效果好。在落花95%左右时,用(木虱灵)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药。特别提醒喷药质量:均匀、周到、细致尤其叶丛枝基部叶液间,药剂配制浓度合理。以上措施作好,可防治彻底,后期轻发生。如若前期防治不力,要把握好中后期。4、中期防治(5月中旬6月上旬)重点消除分泌物兼治成虫,老熟若虫。若虫大都被分泌物包埋防治困难,一般药效果不佳,必须用高渗高破坏药物。10%高渗果安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8%盖虱王乳油10001500倍液,虫口密度大可连防二次,间隔10天。5、后期防治此时雨季,湿度大霉菌生长快,防治措施重点选择药效期长、病虫兼治农药,以药防为主。以上药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