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汉文.doc

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27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30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22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电位器 接线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资料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模具
资源描述: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电位器接线片的成型工艺特点,其中包括利用对工件展开图的尺寸计算、工件的工艺分析、冲裁力与拉深力的计算、模具设计的难点,确定了级进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总体结构。该级进模有冲裁、拉深、整形、胀形等7个工位。详细介绍了凸模、凹模、固定板、卸料装置等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压力机的选择。同时阐述了模具的工作过程、各成形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凸模和凹模镶块的装配间隙,并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电位器接线片  拉深模   级进模     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Design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Progressive Die for the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i)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product stamping,including the size calculation of the part   technical analysi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unching force and drawing force, the difficulties of die design, making sure the layout project and the die general structure. The progressive die could complete seven   processes that include punching, drawing, shaping and so on. The high-speed punching machine has been 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It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unch, the die, the stripping device, the pushing device, and the blanking holders in details. And it also expatiate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ie, the coordination about each motion of figurations, the assemble clearance of the punch and die, even including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of the typical parts.



Keywords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progressive-die  technical analysis  die design



前言1

第一章  工艺设计2

1.1  工艺分析2

1.2  零件工艺分析3

1.3  毛坯的确定3

第二章  工艺计算4

2.1  工艺计算4

2.2  毛坯排样设计5

2.3  冲切刃口设计7

2.4.工序排样7

第三章  级进模具设计10

3.1  级进模结构设计方法10

3.2  本次模具总体结构11

3.3  模具工作过程11

3.4  工艺计算12

3.5  级进模具的零件设计16

3.6  冲裁刃口尺寸计算21

3.7  卸料板的设计22

第 四章  级进模压力机的选用24

4.1  压力机选用原则24

4.2  压力机的校核25

第五章  辅助装置27

5.1  固定板27

5.2  垫板27

5.3  模架27

5.4  标准件的选用27

5.5  模具材料的选用:28

5.6  安装与配合28

5.7  卸料装置28

5.8  装配采用H7/m6的部分:29

小结30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前言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器具几乎均需用模具来成型实现,模具对人们而言将不再陌生。如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级进模能够在一副模具内完成复杂零件的冲裁,弯曲,拉深,立体成型以及装配等复杂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可以加工复杂零件等特点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应用也日益广泛。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已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如48、54、68条腿集成电路柜架多工位级进模、电子枪硬质合金多工位级进模、别克轿车安全带座式多工位级进模、空调器散热片多工位级进模,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对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作一个系统、详细的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在于,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培养个人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巩固、扩充模具专业课程所学内容,掌握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分析、计算机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撰写设计说明书,熟悉标准和规范。

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对专业知识做到更深一步的掌握和拓展,了解模具专业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毕业设计的设计面较广,有一定难度。设计是按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思路进行的。整个设计是由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设计内容可能会有一些漏洞和错误,殷切希望各位老师及领导予以批评和指正。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柯旭贵教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内容简介:
镁薄板合金成形的可锻性和可成形性的加工技术摘要 金属成型和金属成形机床的新发展,显示了镁薄片具有优秀的模铸性能,如果工艺是在高温下传导。对镁薄片成型的相应的机械性能的估价,已经在各种各样的温度和应变率的条件下进行的单轴向拉力的测试。镁合金az31b、az61b的拉深测试和m1在200-250温度范围之间都有很好可成形性,除温度之外,已经研究出的极限拉延比也影响模铸的速度。产生的结果得出有可能由镁薄片合金混合物代替传统的铝和钢薄片的结论。 引言为了减少燃料消耗、一般已经有的成就是减少汽车构造的重量的,增加重量轻的物资的使用,在这个条件下、镁合金具有对工商企业集团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为他们的密度低,只有1.74 gcm3。不久的将来镁合金将成为汽车零件模铸的主要地材料。 模具铸件技术允许放弃制造过程中复杂的几何结构。然而,这个部分的机械性能经常不能满足机械性能的必要条件,(例如耐久强度和延性)。一种有希望能替换的材料,毫无疑问是将模铸 工艺带进简便化,那部分对机械性能和细粒的微观结构有利的没有气孔的制造技术。然而、一种广泛被应用的模铸技术在镁合金的成型的工艺中受到了限制,模铸技术和适当的工艺参数的不完善而不得不应用(2,3)。镁薄板金属部件的应用对汽车车身的构造提供一个很大的潜力。通常、汽车的车身完全由板料冲压和表现大约25%飞行器质量组成。所以,镁薄片替代传统的材料应用,将导致重量减轻的实质。镁薄片的塑料性质 镁合金在室温下显示出可成形性的极限,这个六方晶体和孪晶体的倾向是唯一的允许有限的形变。那不同地定向微晶在独立基础滑动平面显示出畸形,导致一个相互的滑动障碍(、)。通过应用的温度完善可以对模铸品质进行可观的改善! 在200 -225温度范围里的可成型性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可观性(依靠合金成分) 见文献的研究。在棱形滑动面的六方形结构的热活化性中发现了这个效果,见文献。2.1成型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一种对镁薄片畸形性质要求的测定的详细研究的金属的特征值同样各向异性或流动曲线见、。 因为在这个领域里的系统研究表明对各种各样的镁合金的温度和应变率的可塑性的大量的调查涉及金属成型和金属成形机床的原理的影响不是可利用的(ifum)。图1; 显示镁 金属az31b在不同温度的流动曲线 、 显然那应力和可能的拉紧力,大量地依靠在那成型温度上。在2008c以上温度范围内流动应力的减少随温度的变化而的变化。 3 镁合金的拉深为了要研究镁薄片在不同的成型温度的可模锻性,在IFUM与圆筒形工具系统中进行拉深测试,图3显示在50c的温度的拉深测试的结果。然而那az31b在低点b01:45可能的拉深比率(拉深:30mm)合金az61b和m1显示早的破裂,使用b01:6的拉深比率,AZ31 B 显示与 AZ61 B 和 M 1 类似的 破裂,这些测试确定镁合金的可模锻的低点温度。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镁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有非常好的模锻性。发现在2008c温度下az31b的成型温度具有最大bo的拉深比率,az61b和m1显示铝合金b0的最大价值提高到2:20:2.25.,AlMg4.5 Mn0.4 的比较显示铝合金在室温下非常容易模锻,镁合金的增加的拉深比率在低点温度与提高温度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可拉长的测试显示那应力比率在镁合金的机械道具的重要的影响力 。 参考文献。1 H. Kehler et al., Partikelverstarkte Leichtmetalle, Metall Band, 49,Heft 3, 1995.2 E. Doege, K. Droder, St. Janssen, Leichtbau mit Magnesiumknetlegierungen Blechumformung und Prazisionsschmieden TechnischerMg-Legierungen, Werkstattstechnik, Band 88, Heft 11/12,1998.3 E. Doege, K. Droder, F.P. Hamm, Sheet Metal Forming ofMagnesium Alloys, Proceedings of the IMA-Conference on MagnesiumMetallurgy, Clermont-Ferrand, France, October 1996.4 H.J. Bargel, G. Schulze, Werkstoffkunde, VDI-Verlag GmbH,Dusseldorf, 1988.5 C.S. Roberts, Magnesium and Its Alloys, Wiley, New York, 1960.6 G. Siebel, in: Beck (Ed.), Technology of Magnesium and Its Alloys,Hughes, London, 1940.7 N.N.: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 Ullmanns Encyclopediaof Industrial Chemistry, Reprint of Articles from 5th Edition, VCH,Weinheim, 1990.8 E. Doege, K. Droder, Processing of magnesium sheet metals by deepdrawing and stretch forming, Mat. Tech. 78 (1997) 1923.9 E. Doege, K. Droder, St. Janssen, Umformen von Magnesiumwerkstoffen,DGM-Fortbildungsseminar, Clausthal-Zellerfeld, Oktober1998, pp. 2830.10 L. Taylor,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27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306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