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菲 06104034.doc_第1页
王云菲 06104034.doc_第2页
王云菲 06104034.doc_第3页
王云菲 0610403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村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一、辍学现象的实际表现 在各地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截至2010年底,全国2856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在校生数继续减少。全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比上年减少2.28万所;招生1691.70万人,比上年增加53.90万人;在校生994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30.77万人;小学毕业生1739.64万人,比上年减少65.5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0%,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68%和99.73%,女童高于男童0.05个百分点。如果上述数据由于是整体性的调查结果还略显模糊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教育报记者对农村教育的相关报道。有记者说,在农村地区采访时,明显感觉到初中生辗学是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农村中学,常常听到校长诉苦,说最让人头疼的是学生流失。学校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动员学生返校,好不容易找回来,过了几天又走了。为控制学生流失,县、乡、村、校制订了四级联保制度,对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学生流失的势头依然难以遏制。由此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已十分严峻,不仅会极大地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关注农村教育,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其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因此,正视现实,分析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乃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二、辍学现象的原因分析1投入难以取得预期收益是造成辍学现象的经济原因谈到辍学,人们往往归之于学生家庭的贫困。应该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确实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一个住宿生一年的食宿费、交通费、书本费、杂费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因此,每当收取杂费、书本费时,总有一些学生主动或者被迫地辍学。然而,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仅占辍学人数的少部分。实际情况往往是,当子女升学无望、难“跳农门”时,很多家长便会自动放弃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就会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长期以来,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让子女接受教育,跳过“农门”,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最现实手段。正是在这一信念支持下,不少农民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地送孩子去上学。一般说来,人们的投入往往以预期收益为前提,当投入得不到预期收益或大于预期收益时,投入往往会难以实现。这是经济学揭示出来的基本原理。农民不一定懂得经济学,但是他们却是最讲究实惠的群体。当他们发现孩子升学无望时,就会感到继续供子女上学不合算了。一位农民说得更直白:与其继续供孩子念书,不如让他们早点挣钱,即使挣不到钱,起码也不用再付出。并且有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不能学有所成,还不如尽早步入社会进行历练,既可以挣到钱也可以积累经验。由此可见,家庭经济贫困固然会导致学生辍学,但投入难以取得预期收益,才是造成辍学现象的重要的经济原因。2“读书无用论”是造成辍学现象的社会原因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农村小学进入初中、考入高中,继而进入大学的学生仅为农村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完成相应学业后都要回到农村。因而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耗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上学读书,其结果都是要回到农村,还是无法改变生活状况,读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无用”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学期间的教育成本不断增加,收费连年增长,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对于少数即使能够升入大学的佼佼者而言,上学也成为一种不堪其累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生活中、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加重了人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很多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了读书已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机遇并不仅仅只与学历紧密相连。因而读书不再是当代人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引起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的辍学。3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是造成辍学现象的教育原因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0以上。如此庞大的学龄大军,不可能都升入大学。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接受过一定的学校教育后都要留在或返回当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要求必须大力提高下一代农村建设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然而,在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目中,学生上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就是考上高中、大学,走出农村,学校以及教师也积极鼓励学生向高一级学校“冲刺”。可以说,目前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农性和唯城市性。正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农村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在教育评价方面,往往以升学与否以及升学的数量作为评价农村学校的主要指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同义语;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往往偏深、偏难,缺乏活力,脱离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教学计划规定农村小学要开设“农业常识”,条件差的农村初中可不开设外语,但许多农村地区教学计划的弹性却相当不够。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可能考入高中、升入大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却把能够考入高一级学校当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反讽式的教育目标定位,加之教育内容的空疏、单一和脱离现实,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虽然中国教育部门提倡素质教育,但真正实施的地区可谓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将坚持应试教育,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刻苦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教育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升学,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这是造成辍学现象屡禁难止的最深层的教育原因。4学生的厌学情绪是造成辍学现象的心理原因本来,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各种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地在考试招生时又有着对城市考生的照顾措施,因而在升学方面,城乡学生成功的概率不可能是平等的。加之农村学生数量庞大,高一级学校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额有限。所以,农村中小学把升学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注定会使绝大多数学生饱尝学业失败之苦。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据一位初中教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发生在初一第二学期:初一新生的学习欲望很高,但因为初中课程门类多、难度大,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第二次高峰是在初二第二学期:这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明显,老师只注意中上等学生,对差生另眼看待,造成了他们因心灵受到伤害而辍学;第三次高峰发生在初三第二学期: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绩分流,被分流的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因此而辍学。记得初中时,我们班每学年由于种种原因辍学的同学就会有十几名。分析可知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由于教师过于严厉或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三是每一次考试都排名,学生因失败感累积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真正因家庭困难或农忙而辍学的只占小部分。现在学生上学越来越早,甚至口齿不清就要背着书包去到幼儿园,过早的上学也是辍学的一方面原因。课业压力从小就伴随你,能不对上学产生反感吗?每天在学校学完,回家还要挑灯夜读,即使周末也不曾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将玩作为天性的儿童来说,压力着实很大。另外家长以及教师的数落也会令学生失去信心及应有的兴趣,辍学自然会成为其的选择。 由此可见,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真正找出辍学的原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使辍学现象得到根本的缓解。三、辍学现象的对策思考为了遏制农村中小学的辍学势头,地方政府、学校以及有关人员想尽了各种方法。据报载,有的乡镇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执法领导小组”等;学校强化了学籍管理,发现学生流失立即“截流”;教师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再次返校;班主任为了留住学生,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垫付生活费;有的地方甚至对每动员一个学生返校的人员奖励4元钱,对回到学校的每个学生每天补助3元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其情可感、其心可鉴的。然而这些措施都只能是权宜一时的治标之策,而非解决辍学问题的根本之途。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改变学生心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希望被人重视和赞许,渴望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的满足。由于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加之学校教学内容过多,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遭受失败的打击。这不仅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使他们产生了放弃或逃避学习的倾向,最终导致求知欲和学习愿望的丧失,形成一种习得性学习无能。但是,即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泯灭,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他们或者用反常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把这种倾向宣泄在其它活动中,或者用逃避、退缩等否定性行为来肯定自己。可见,正是学习失败体验的不断累积,造成了学生辍学现象的屡禁不止。农村教育目标的偏差,使农村学生承受着因激烈的学习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所以,重整教育目标乃是改变学生失败心态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简单说来,首先,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要求,以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为宜;其次,要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然后分层递进、循序向前,使学生层层有进展、步步有深入、处处有成功;再次,还要注意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批评,也不是表扬,而是鼓励。批评和表扬都只是偏重于对既成事实的评价,用得过多就会失去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鼓励则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其内在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及时而恰当的鼓励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从失败的心态中走出来,重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2修订教育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如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农村、服务当地,这是客观状况所致。基于此,农村中小学就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等生”、“尖子生”上,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要使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在开设文化知识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其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仅仅以重点高中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主要指标,而要把各类高中的升学情况统筹计算;不能仅仅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及其家长因势利导的工作,分析形势、阐述原因、讲明利害,使教育能够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辍学现象得到有效缓解。3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如前所述,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为此,番级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例如提高教师工资,改善教学条件,从各方面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及培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彻底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是制止辍学现象的应有举措。要使教育目标的调整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失败心态,教师是关键。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同时,针对许多教师文凭与水平不相称的状况,对所有农村教师进行抽查和考核,优化教师组合;对考核问题较大的农村地区,应限期整改。(2)针对课程调整所带来的教学困难,应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即一方面引进农业技术教学所需的师资,另一方面抽调部分现有教师外出学习,使担任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教学的师资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3)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发放,并不断提高其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