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聊城一中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检测(含详解)(人教版必修三)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考点】明清进步儒学(黄宗羲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a项。【答案】a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宋明理学(主要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c项。【答案】a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考点】宋明理学(背景三教合一)【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答案】d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立足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问从前三问得出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3分)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4分)(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2分) 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老子、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维新思想(康有为、严复的思想)【解析】本题以思想的交融与解放为主题切入、以主要思想家为载体考查中外思想发展。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立足材料概括,关键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如,李贽“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等。【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