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前板连续模设计及冲压工艺分析【22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34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1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24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连续 设计 冲压 工艺 分析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模具
资源描述:

摘  要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配,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其中有80%以上的产品零件均通过模具生产而成。在国际上,模具又有“工业之母”之称。模具分为冷冲压模具、热锻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橡校模具和玻璃模具等。其中冷冲压模具在各种模具中所占比重最多,占整个模具市场的60%以上,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冷冲压模具是在室温下,借助于设备提供的压力,利用模具使板料发生分离成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加工对象主要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板料。

本设计是对给定的模具产品图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和连续模设计,在综合考虑了加工产品的经济性、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以及复杂程度和精确度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分析与计算的,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和结构形式;最后,结合产品的工艺及现有加工方法合理设计连续模排样方案及加工方法最终达到省时省料、节约资源的目的。本设计介绍了模具设计中的排样与送料方式和卸料与导向方式,讨论了主要工作件间隙的确定和刃口尺寸及冲压力的计算,并选择合适的压力机,设计中主要对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进行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的制定。

总而言之冲压模的加工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的一致性好,制件质量符合生产要求且操作简单。


关键词:前板  冲压  工艺分析  连续模  


Abstract


Mold is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ssembly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machinery, auto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home applian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including more than 80% of the product parts are made through the mold produc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mold and "Mother  of industry" called. Is divided into cold stamping die mold, forging mold, plastic mold, die casting, rubber mold school, such as mold and glass. One cold stamping die mold in a variety of the largest share, accounting for   the entire mold more than 60% of the market,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Cold stamping die i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ressure through the use of equipment, the use of sheet metal dies so that the separation took placeinto a plastic deformation process. Processing object is a metallic or non-metallic sheet.

The design of stamping process analysis and die design for a given moldproducts, in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of economy,parts processing products and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factors on stamping  proc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process scheme and structur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 of the process andthe existing processing method of rational design of progressive die layoutand processing method of saving time and material, reach the purpose of    saving resources. 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mold design of nesting and    feeding and discharging and guiding mode, the main pieces of determining   clearance and edge size and blanking force calculation are discussed,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achine design, design of the main working parts of die size calculation and main part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All in all, the production of Die efficient processing, low processing costs, material utilization high, the product of good consistency, the product quality is suit for the production needs,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foreplate ,stamping,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modulus of continuity



目  录

第1章 前言················1

1.1 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1

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2

1.3 连续模介绍·············3

1.4 连续模结构分析············3

1.5 连续模设计要点···············4

第2章 连续模设计过程·························8

2.1 冲件工艺性分析·······························8

2.1.1 冲裁件结构工艺性·····························8

2.1.2 冲裁件的精度和毛刺·····························8

2.2 工艺方案的设定··········9

2.3 间隙的含义及间隙值的选择·······················10

2.3.1 冲裁间隙分析···········10

2.3.2 间隙值的选择········11

2.4 冲压加工工序及排样图设计·······················11

2.5 凸模、凹模尺寸的计算····························12

2.5.1 外形尺寸的计算···········12

2.5.2 内形尺寸的计算············13

第3章 落料件凸凹模尺寸计算过程··········15

3.1 刃口尺寸计算····················15

3.2 冲孔部分凸凹模尺寸计算·······················19

第4章 冲压力的计算·····························20

4.1 冲裁件的力学性能分析·····························20

4.2 冲裁件冲裁力的计算································20

4.3 冲裁件卸料力的计算·······························21

4.4 冲裁件推件力的计算···························21

4.5 冲裁件顶件力的计算························22

4.6 冲裁件弯曲力的计算·····················22

4.7 冲裁件压力中心的计算···································23

第5章 排样计算·······························25

第6章 模具结构设计·······························29

6.1 模具的总体结构介绍····························29

6.2 主要零部件设计·······························29

6.2.1 压力机的选择·······························29

6.2.2 模架的选择····························31

6.2.3 上、下模座的选择························32

上模座的设计选择··························33

下模座的设计选择·······················34

6.2.4 凹、凸模的设计选择·····························35

凸模设计选择···························35

凹模的设计选择···························36

6.2.5 模柄的设计与选择····························37

6.2.6 导柱和导套的选择··························38

6.2.7 卸料装置的设计与选择························39

6.2.8 顶料装置的选择与计算························41

6.2.9 挡料和导正装置的设计与选择················42

第7章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择················43

7.1 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计算·····················43

7.1.1 卸料块的设计···································43

7.1.2 弹性元件橡胶的设计与选择····················43

7.2 卸料板的设计与选择······························46

7.3 垫板的设计与选择······························46

7.4 固定板的设计与选择·······························49

7.5 导料销的设计与选择······························50

7.6 卸料螺钉的选择·······························50

7.7 定位零件的设计与选择····························51

7.7.1 挡料销的选用······························51

7.7.2 销钉的选取·····························51

7.8 推杆的设计与选择····························53

7.9 打料板的设计与选择························53

7.10 顶杆的设计与选择······························53

参考文献··················56

毕业实习报告··············57

附录或后记················62

附:英文翻译···············63

英文原文···············69

第1章 前言

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等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内容简介: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前板连续模设计及冲压工艺分析院 别: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机 094 学生姓名: 刘 松 学 号: 2009307408 指导教师: 孙 长 山 课题来源导师课题课题类别毕业论文一、论文资料的准备1、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产品生产日益复杂与多样化,产品性能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冷冲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压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冲压加工自动化与柔性化为了适应大批量高、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在冲压模具和设备上广泛应用了各种自动化的进、出料机构。对于大型冲压件,例如汽车覆盖件,专门配置了机械手或机器人。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冲压件的生产品质和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冲压工作的安全性。在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方面,现已广泛应用多工位级模、多工位压力机或高速压力机。在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面,正在发展柔性制造系统。为了适应多品种生产时不断更换模具的需要,已成功地开发出快速换模系统。 (2)塑性成形的基础理论已基本形成冲压成形工艺近年来有很多新的发展,在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冲压件的成形精度、生产率越来越高。精密冲压的范围越来广,由平板零件精密冲裁拓宽到精密弯曲、精密拉深及立方体精密成形等。计算机辅助工程在冲压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可进行应力、应变等的分析,排样、毛坯的优化设计及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等,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此外,冲压成形性能和成形极限的研究,冲压件成形难度的判定以及成形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均标志着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经验、实验分析开始走上由冲压理论指导的科学联系使冲压成形趱计算机辅助工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3)以有限元为核心的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日趋成熟,为人们认识成形过程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新途径。以有限元为核心的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可以用于冲压成形过程的分析、优化和模具设计,能显著减少模具和调试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繁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量急剧加大,对冲压成形的分析及模具CAD/CAE/CAM现代化设计手段的需求也急剧增加,CAE技术正在得到普遍重视并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冲压企业要从整体上提高效率、改进技术、优化管理、降低成本,还必须将计算机辅助技术集成运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企业生产管理的低效率,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成形技术的改进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冲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CAD/CAE/CAM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使模具质量提高、制造周期下降。先进冲压技术是指导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传统冲压成形技术的结合。前,冲压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要表现在以CAD/CAE/CAPP/CA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及企业中信息集成和管理网络程度。目前,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CAPP和技术也已开始使用。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应用,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或开展计算机辅助冲压工艺设计CAPP系统的应用。冲压CAPP系统已从工艺设计发展到工艺信息的管理,设计方法也从派生式、创成式、混合式三种CAPP系统并举的局面向智能化的混合式CAPP系统方向发展。但很多地方仍需要设计人员的决策与经验,真正实用的基于知识的大型复杂冲压件CAPP系统尚未建立。由于冲压工艺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想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一种新型智能型工程设计方法,即基于知识的工程的KBE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综合应用到冲压件工艺设计中,建立智能型的优化CAPP系统,并实现与CAK/CAE/CAM及管理的集成化,将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5)新的成形方法不断出现并得到成功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冲压模具也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有些企业还在AutoCAD平台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针对性非常强的冲压模CAD软件。目前,我国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几大汽车模具厂由于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制造技术和软件,实现了CAD/CAE/CAM一体化,如今的国内冲压模具企业几乎全部甩掉了传统的绘图板,摒弃了落后的手工绘图方式,大大提高了冲压模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缩短了模具的生产周期。例如捷达、富康、夏利等轿车的大型件模具均为国内设计制造,再如一汽模具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联合设计了大红旗轿车发动机罩的内外板和左右前翼子板等高档模具。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小的成绩,无论是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在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全世界模具总产值约为680亿美元,中国只占8%左右,为更新和提高装备水平,冲压模具企业每年都需进口设备。在创新开发方向的投入仍显不足,冲压模具行业内综合开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层次的冲压模具技术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高级模具设计人员、CNC数控机床操作工等,需求缺口较大。(2)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模具及其零件部件的商品率偏低。(3)模具制造的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待进一步提高。(4)模具修理机制不健全,因拖延修理期影响生产的事时有发生。(5)模具寿命偏低,使模具费占产品成本比率过高且长期居高不下。(6)模具及零部件市场价偏低,模具修理费用更低,而且没有市场指导价,完全靠购销双方“议价”,地区与厂际之间价差悬殊。(7)模具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缓慢,特别是国内自行开发的模具新材料大多至今未能推广应用。上述一系列问题表明,中国目前的模具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增长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转变,必须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变到以质为先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我国模具产品的质量与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才能的拥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模具产品的出口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相结合。1.2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凭借丰富且廉价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及其它许多有利条件,已成为承接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业转移的良好目的地。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外资在中国模具行业的投入日渐增加,中国模具已经与世界模具密不可分,中国模具在世界模具中的地位和影响越业越重要。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由于成型零件日趋大型及高效率生产所要求的一模多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今后模具加工的精度将更小,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2)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开发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制造系统(CAD/CAE/CAM),发展高精度、高寿命模具和简易模具(软模、低熔点合金模具等)制造技术以及通用组合模具、成组模具、快速换模装置等,以适应冲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各种生产批量的要求。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实践证明,模具CAD/CAE/CAM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从CAD/CAE/CAM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协同作业,以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因此,应大力进行高端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的培训、推广和应用。(3)快速经济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成型技术是在近两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并正向着高精度、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模具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特点,是综合经济效益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近年来快速模具制造商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各种模具的快速制造工艺进行研发,对传统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行改造,嫁接了先进的RP及NC技术,有效满足一些高精度、高寿命模具的生产需求。(4)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标准件应进一步增加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保证供货速度,为客户提供交货期短、精度高、生产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质模具标准件。(5)开发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制造冲压件用的传统金属材料,正逐步被高强钢板、涂敷镀层钢板、塑料夹层钢板和其他复合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替代。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加强研究各种新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不断发展和改善冲压成形技术。当前,国外模具材料系列日趋完善与细化,国内开发的高级优质模具钢品种虽然不少,但推广应用不足,每年所需约70万吨模具钢还要有相当一分进口。(6)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科学化主要体现深入研究冲压变形的基本规律、各种冲压工艺的变形理念、失稳理论与变形程度等对成形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效益的预测和可控程序。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应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技术,对冲压过程进行数字模拟分析,以预测某一工艺过程中坯料对冲压的适应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优化冲压方案。(7)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实用化方向取得很大的发展,并与化制造系统很好地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将从简单形状零件成形发展到覆盖件等复杂开关零件成形,从而真正进入实用阶段。(8)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优化。优化将从传统的单一成形环节向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全生命期的系统整体发展。(9)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以便宜从产品初步设计甚至构思时起,就能针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及所需性能的保证度,作出快速分析评估。(10)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修改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推广应用数控冲压设备、冲压柔性加工系统(FMS)、多工位高速自动冲压机以及智能机器人送料取件,进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流水线冲压生产。二、本课题的目的(重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要求对给定零件前板进行落料、冲孔、翻边、成形复合冲压模设计,通过对零件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制定部分零件的制造工艺,如:凸模、凹模、凸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导尺、挡料销、导正销等。通过该课题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般方法,对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学会对模具设计资料的检索与整合以及对已有资料的充分合理的使用,该实践性课题也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连续模冲压成型这种金属板材的重要成型方法及模具设计,既可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也为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1)通过对前板工件的工艺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的设计(比如:凸模、凹模、凸凹模),各种固定板的设计和相关尺寸计算和校核。(2)设计时前后工序的关联性以及模具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工序,尽量使模具的结构更紧密。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所设计零件的可加工性,要尽可能多的选用标准零件,达到规范化设计的要求成为此毕业设计的难点。(3)针对此次模具设计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拟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UG等相关专业软件来完成模具的设计,从而来节省时间和精力;收集相关文献、期刊论文来加以辅助设计;针对自身理论方面的不足,将更多地向指导老师请教学习;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不断地去实践设计的模具的实用性与经济性,使设计更趋于精确化,规范化,系统化。四、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2013.3.11-2013.3.22 熟悉整理资料(12天) 2013.3.23-2013.4.06 方案选择及总体设计计算(15天) 2013.4.07-2013.4.19 确定计算草图(12天) 2013.4.20-2013.5.10 完成相关的分析、计算(20天) 2013.5.11-2013.5.25 完成设计图纸(15天) 2013.5.26-2013.6.08 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14天) 2013.6.09-2013.6.15 准备论文及答辩(7天)2013.6.16-2013.6.21 成果修改上交(6天)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嘉.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实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柯旭贵.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王新华.简明冲模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周宏甫.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叶邦彦.机械工程英语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Arley.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 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前板连续模设计及冲压工艺分析【22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349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