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 新课标.doc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 新课标.doc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 新课标.doc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 新课标.doc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 新课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成果检测13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可达20 m以上。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2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图示植物的根系发达,地上茎叶短小,说明是干旱地区的植物,题中四图中,a图为东北的雾凇景观,c图为梯田景观,d图为南方的建筑景观。第2题,干旱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答案】1b2a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34题。3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4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37年到1980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来的两倍多;而同期人口密度由约20人/平方千米上升到约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倍;故该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第4题,该地的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增产粮食以满足生活需要,大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而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过多发展耕作业,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故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3b4a下表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和2008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56题。年份项目19612008耕地面积(km2)400521森林覆盖率(%)36792046年降水量(mm)1 3691 087气温年较差()241276雨季地表径流(亿m3)7182水土流失面积(km2)316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2154015从上表数据分析,呈上升趋势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6与1961年相比,该县2008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量大 b植被破坏严重c农业用水量减小 d蒸发量增大【解析】第5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196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86 km2/万人,2008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 km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在下降,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人均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1961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44 km2/万人,2008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70 km2/万人,呈下降趋势;19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45吨/人,2008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30吨/人,呈下降趋势;故选c。第6题,读表格可知,该县2008年的森林覆盖率低于1961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最终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而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故选b。【答案】5c6b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完成下题。7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矿产开发易引发严重的土地沙漠化。【答案】b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810题。8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9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其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墚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a bc d10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 b设置人工草方格沙障c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 d退耕还草【解析】第8题,南美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即秘鲁沿岸的热带荒漠是在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形成的。第9题,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墚地是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其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毛乌素沙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较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第10题,塔里木盆地以沙漠景观为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法是固定沙丘。【答案】8c9c10b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1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12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水分气温b土壤水分坡度c气温光照 d光照坡度【解析】第11题,从曲线变化看,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5 200米以上最低;将图中每海拔高度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退化的草地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第12题,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气候高寒,光照充足,影响其草地面积的主要因素应是土壤水分和坡度,一般而言,坡度越缓的地方,土壤的水分条件越好,草地面积就越大。【答案】11d12b二、综合题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分布及年降水量分布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地利用主要是牧草地,靠近黄河部分地区为水浇农田,另有部分旱地。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应合理利用草场,治理沙漠化;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应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14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甲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二乙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三丙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省区)。(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我国西南地区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2)35101030(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