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直击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知识结构】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直击考点】课标要求目标解析自我评价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了解世界历史上人口增长状况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3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4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知识结构】【温故知新】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历史阶段增长速度原因古代十分缓慢近代速度加快现代迅速增长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构成指标:_、_、_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_、_和_(2)人口增长总体趋势:由_出生率、_死亡率、_自然增长率向_出生率、_死亡率、_自然增长率转变 (3)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阶段原始低增长阶(a)加速增长阶段(b)增长减缓阶段(c)低速增长阶段(d)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3读课本p4图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与人口增长模式完成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金字塔形状特点塔底宽塔尖尖寿命举例类型( )型( )型( )型说明:(1)自然增长率 _(2)当今世界人口增长处于_阶段4人口增长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首先从_开始的;人口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是靠_的实现的。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_2列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面临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西欧德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传统型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 印度、巴基斯坦【典例解析】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a b b c c d d2根据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图四),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b c d 时间人口自然增长率(%)2 10图四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b;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d;德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巴西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 a b c d【真题演练】一、选择题图9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5一16题。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读下表,完成3-4题。 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出生率(%)395398360379364230182110067065063064死亡率(%)1701081000950760730680630670660650653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4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图10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中分别反映了两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5-题。5甲国最有可能是当今的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英国6甲、乙两国相比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00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7亿。图9为“四种人口增长状况柱状图”。据此完成-题。7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a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题。表1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总增长率()江苏967o62广东11845117江西1396o72云南1256561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图9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11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二、判断题12“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2013年)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随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 c失业问题 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3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4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5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综合题7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计算方法是_。(2)图中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两个阶段,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两个阶段是_,其中_之间的虚线处最高,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3)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阶段死亡率最低,至_阶段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这是因为_造成的。(4)我国正处于_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比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_工作的结果。8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组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92%乙组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课堂小结:人口增长阶段阶段阶段“高高低”模式阶段发展中国家“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发达国家历史轨迹人口问题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直击考点】:课标要求目标解析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特点3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4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知识结构】【温故知新】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_或_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国际人口迁移分三个阶段:(1)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_;(2)古代农业社会:(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迁移主流的流向是_,原因是:_(4)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_,_。迁移方式及特点具体表现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1) 东欧重新划定国界(2)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3) 非洲独立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1) 欧洲人返回故乡(2) 美国迁移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1) 新兴城市、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 国际难民、环境难民二、人口流动1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或_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与_。3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_、_。4流动人口增长是_的必然产物。5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积极作用是_,(2)不利影响是_。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_,此外_、_、_等也产生重要影响。人口移动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指_,拉力指_2人口移动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_,并对合理利用_、提高经济收入、保护_等产生积极作用;(2)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 _ 和 _ 产生深刻影响。3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1)_(2)_(3)_。【典例解析】1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大战前,表示第二次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并分析回答-5题。2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3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4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5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变动现状的是 aa bb cc dd【真题演练】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问题。1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题。表1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总增长率()江苏967o62广东11845117江西1396o72云南1256561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2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3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17-18题。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56题。5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6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2013年)图9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7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逆城市化加速 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旅游人数增多8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 b c d【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2-3题2阶段丙处于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3影响丙、丁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4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a食物 b人地关系的协调 c土地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5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6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新西兰 a b c d7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c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2002年大批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等邻国,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战争的影响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开发国外资源为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所形成的人口迁移属于 a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b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基地的人口迁移 c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d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课堂小节】人口移动的效应效应效应效应效应人口移动的动因因素因素因素因素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移动包括包括人类社会早期1519世纪二战以后原因影响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直击考点】课标要求目标解析自我评价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通过读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密度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2借助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原因。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基本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4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知识结构】【温故知新】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_半球、_纬度、沿海、_地区稠密1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2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_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影响越明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逐渐 _。2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人口分布的_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 _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如_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三、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以胡焕庸线为界从东西方向看: _多,_少。从地形看: _多,_少。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多,_少。从民族类别看: _多,_少。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_与_的限度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_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_供养的人口数量。3主要制约因素 _丰富程度,4重要制约因素 _水平,_发达程度,_程度人口_水平及_水平。5环境人口容量特点具有_性和_性。6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_的生活方式,保证_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_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_的人口数量。7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_,人口合理容量约为_ 。8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策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_,_”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_,提高_和_,使_与_、_相协调。【典例解析】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1-3题:1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2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 c b b a c cb ac dac b3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的叙述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影响4读下面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图二和表一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_。(2)解释图二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之间的原因是_。(3)由表一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哪些?【真题演练】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2题。2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3题。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二、判断题4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5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6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013年)7人均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随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2 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 文化教育状况 a b c d3 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a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漠河大理 d黑河大理4 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5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不确定性 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相对不确定性 a b c d6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