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方略】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提升卷(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1页
【全程方略】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提升卷(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2页
【全程方略】高中历史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提升卷(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卷十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3株洲模拟)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d.特殊的经济体制2.(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a.浦东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城市d.沿海经济开放区3.20世纪80年代,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在当时的最主要意义是()a.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b.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间的联系c.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华开放d.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而实现的。下列排序正确的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a.b.c.d.6.“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开发开放的结果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结果7.(2013南通模拟)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8.(2013宣城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a.b.c.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请回答:(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些城市?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4分)(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4分)(3)据材料二,指出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4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正式开始,故选b。3.【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20世纪80年代开放沿海城市作用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a指的是经济特区,故应该排除;b范围过大,应该排除;c是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也应排除;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4.【解析】选a。b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指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排除。故选a。5.【解析】选c。我国对外开放是通过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先从基本点经济特区开始,而后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以至于整个内地,推进的步骤不同,所实行的开放政策也有差异。【规律方法】今天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的区别(1)背景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2)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3)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变式备选】2013年4月8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指出,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b.主动开放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与近代被迫开放最大的区别:近代被迫开放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90年,浦东开发以来,发展非常快,浦东面貌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基地,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7.【解析】选d。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应该是经济特区的设立,b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c是经济特区的设立。8.【解析】选d。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但生产资料没有发生质变,并且经济总量不是世界第一,故选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的考查,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特区。第(2)题注意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第(3)题从题中可知厦门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福州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闽东南地区是沿海经济开放区。第(4)题在吸取经验教训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2)设立经济特区既可以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3)第一步,厦门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第二步,福州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第三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