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蛇传探微白素贞形象 白蛇传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为主线,演绎了一段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其中白娘子白素贞的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集美丽端庄、温柔贤淑、明理睿智、爱夫帮夫、对待封建恶势力的压迫顽强反抗等优点于一身。 白娘子对爱情坚贞不渝。不同于早期有关蛇的传说中,蛇精纠缠男人的目的是毒害男人,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是十分坚定的,从未动摇过。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无论是出于报恩也好、前世注定也好,总之不参杂任何名利色彩,无论是结婚前的苦心追求,还是婚后从杭州到苏州,从苏州到镇江,又从镇江到杭州,白娘子始终追寻着许仙,不离不弃。白娘子的这一形象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爱情伦理观,即对爱人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同时这也是劳动人民所渴望的妇女的美德。白娘子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白娘子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可谓是中华民族妇女反抗的典范。面对代表着封建礼教枷锁的法海的一再刁难,白娘子先是忍让,到坚决反抗,在反抗无效的情况下,最后誓死反抗法海,施法水漫金山。法海形象 在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中,法海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在最初的白蛇传故事中,法海作为封建守旧势力的爪牙,对一切反传统的东西进行无情地镇压,是十足的反面形象。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意识不断丰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法海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变得更加现代与真实、充满着矛盾的魅力与诱惑。最初的法海,他的字典中没有情字,白娘子对许仙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他所不懂的,小青与白娘子的姐妹之情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在法海的字典中,只有是与非、应该与不应该、道义与非道义,殊不知一个情字可超越所有的是非与道义,让非变为是让不应该也能成为应该。 青蛇形象 在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中,小青始终是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出现的,她的性格更为耿直率真、嫉恶如仇,整日陪伴在白娘子身边,起着衬托白娘子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是白娘子形象的一种补充。传统改编中小青的形象传达着人民群众中急公好义、舍己为人的宝贵品质。小青的真实身份有两个版本,一种是青蛇,相对于白蛇,她更加具有蛇的性格的一面,更加率真直接,锋芒毕露。小青的形象都是一条青蛇,死心塌地地跟随着白娘子,性格时而天真率真、时而调皮可爱、时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一个版本中小青的身份是一条青鱼,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雷峰塔传奇第一出慈音,释迎如来是这样说的:今东溟有一白蛇,与一青鱼,是达摩航芦渡江,折落芦叶,被伊吞食,遂悟苦修今有一千余载。与婚恋观、家庭观在社会学层面, 白蛇传是自由婚恋观的形象摹本, 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心声与美好祈愿。白素贞与许仙一见钟情, 自由恋爱, 无需媒妁, 亦无门第之见, 更不为地位和权钱, 这种高度的自由即使在21 世纪的今天也很难做到。白蛇传中体现的相对主义家庭观, 真实表达了人类在婚姻与性爱问题上的亘古惶惑。白蛇传徘徊于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之间, 小青作为小姨子的存在, 使这个家庭多了一个无时不在的窥视者与觊觎人。与宗教在宗教学层面, 白蛇传既包含佛教的苦行、空色、禁欲、轮回, 又包含道教的修炼、真气、仙丹、方术, 还包含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各版均不忘令法海反复叨念“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二蛇、法海均需苦行修炼, 吐纳真气, 不管是白素贞为许仙盗取灵芝,还是白、许之子许仕林祭塔救母, 抑或小青用三昧真火烧死法海救出白娘子。拯救与唤醒, 是白蛇传各人物的心理动因与行为原点。与心理精神分析在心理学层面,白蛇传是动物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标本。其间, 蛇的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言语与人无二, 甚至具有人的人格和个性, 人与动物的动机、能力、气质和自我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毫无区别, 这是一种中古知识分子的生物心理学朴素想象, 具有一定的科学预见性。在精神分析层面, 白素贞、许仙反叛儒家礼教和封建正统, 为了追求现实的快乐, 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持续反抗法海的降服, 由本我的怯懦走向自我的坚强终至超我的涅槃。与色彩审美在色彩学材料学审美学层面,白蛇传之所以把白素贞描画成一条大白蟒蛇, 源于民间对丰乳肥臀的白胖女人的喜爱。 中国唐代的杨贵妃,芬奇名作蒙娜丽莎, 观世音、文殊等女菩萨形象, 都是这种审美心理的外化。民间相信, 女人屁股大, 产子顺利, 白素贞因而能一边与法海激烈斗法一边顺利分娩。反之, 若为黑色则瘦瘠, 红则有毒, 黄则多病, 皆不悉华夏民间性心理。与符号社会语言(一)姓名层面 姓名是人体的文化符号之一。人们以色彩命名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寄托人生的追求和生活的情趣。白蛇传中将白蛇人格化,并赋予名字“白素贞”。白素贞者,白其形,萦其心,贞其情。从字面上看:“白”是色彩。“素”是洁净,是没有染色以前的丝,是朴素,也是一切生命最谦逊内敛的状态。“贞”是坚贞,是至死不悔的执著,是义无反顾的真挚,是不可动摇的意志。“白”与“素”,同义反复,强调其形象的纯洁、善良和神圣;“贞”则表现了白蛇对爱情的执著和忠诚,强调其具有和人同样深厚的情感。“白”、“素”、“贞”三个字充分地展现了其内在高尚的品行:对丈夫体贴温顺,对家人礼貌谦逊,对小青万般友爱,即使对于万恶的法海起初也是尊敬有加。当小青怒斥法海时,她急忙拉过小青,又向法海拱手施礼并且心平气和地向他道歉。她精通医法,且拥有一颗菩萨心肠,尽其所能地解除百姓疾苦,对贫病患者还免费送诊赠药。在她心中,“开药材铺固然为的是赚钱牟利,但是更要紧的还是济世活人。她对许仙的爱自始至终都未有过丝毫动摇。为了救许仙的性命,怀有身孕的她纵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面对丈夫再三的欺骗与动摇,她依然坚信许仙的真情,竟低声下气恳求法海放出许仙。当小青多次劝她离开负心的许仙时,她始终坚守立场。总之,赋予白蛇以人性化的名字,反映了人们对白蛇的崇敬和喜爱。在民众心中,白娘子宛如一个活菩萨,是最理想的贤妻良母,也体现了他们渴望美好爱情和幸福的愿望。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取决于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即能否代表一个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进步(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思想要求、心理愿望。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不顾强大的神权和皇权联合暴力的镇压,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反映了身处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与向往。(二)服饰层面 白蛇传中的“白”的意蕴,同时体现在服饰上。以一定的颜色作为某种旨意的标志,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传统。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黄色曾经就是皇权的象征。外表的颜色往往代表了物体内在的性质和特点。白素贞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就包含了诸多象征意义。 其一,中华民族对“白色”的特殊审美心理,是构成白蛇形象的基础之一。“白”在汉字里含有洁净、彰明、清楚、真率之意。在中国的远古时代,白色最初是纯洁和吉祥的象征,如有罕见的白色禽兽出现,常被视为祥瑞之兆。历史渊源,即历代汉民族“贵白贱黑”的传统。例如,诗经中是这样赞美女性的:“手如柔黄,肤如凝脂,领如蜡挤,齿如瓤犀,臻首蛾眉”,其中就以白皮肤为美。两晋时期的宰相因为手指“白如玉”而大受夸赞。其二,色彩与人们的心理感觉有关,与人们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等往往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不同的意味和感情,也就有了不同的色彩象征性。衣服不仅具有御寒遮羞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表德劝善的功能,象征着特定的权力地位和道德观念。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衣服的颜色就成为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分等级,定尊卑”的方法。隋唐以后,“品色服”制度形成,标志着服色等级制度已经成熟。下层庶民百姓的服饰色彩则不得鲜艳,面料不得华丽。从汉代至唐宋,“庶人以白为服”,白色在封建时代成为“平民之色”,故称平民为“白衣”。而据研究,白蛇传大约成型于南宋,之所以把白蛇塑造成身着白衣服的女子,就是因为在她身上寄托了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和愿望,成为了众多百姓的缩影和代言人。然而,白色在人们心中的文化意义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它是吉祥、神圣的象征,但在有些场合又认为它是灭异之色、死亡之色。这种对白色的矛盾心理与人们对蛇的矛盾情环是一致的。自古以来,由于蛇经常伤人,甚至危及性命,因此,人们对蛇都怀着一种恐惧和戒备的心理,。人对蛇的惧怕情怀,自图腾崇拜时期就有,进人文明时代以后仍然存在。同时,人们又很崇拜蛇,如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就是以蛇为主体的,又如蛇身人首的伏羲、女蜗形象等。白蛇传故事中的白蛇形象也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一个张着血盆大口吃人的蛇精形象逐渐演变成一个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家庭和谐的蛇仙。显然,这与人们的矛盾心理是紧密相关的。 其三,在白蛇传故事中,小青历来被视为一个衬托白娘子的小配角。在众多的研究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围绕白蛇这一形象来进行剖析和阐述的,而小青往往被众人所忽略,或者只是稍微提及,研究非常零碎。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其实,小青这一人物形象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角色,其中的文化内涵值得大家去仔细探究。 在汉语中,“青”表示颜色时具有多义性,它并不是某一种色彩的专称,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示不同的色彩意义。具体而言,“青”在不同的语境中大概可以表示三种不同的色彩,即绿色、蓝色、黑色。 第一,“青”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包含有“年少的,新鲜的,未成熟的”等意义。楚辞集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虽然白蛇传中没有直接写出小青的年龄,但根据文本中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推断出小青应该是个年轻女子。对人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生命力旺盛,这就是小青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也就是“青”的本义所在。白蛇传故事中小青刁蛮任性,加上带点稚气未脱的活泼,与白素贞的善良、稳重相比,显得并不成熟。 第二,青衣是一种等级身份的标志。在历史上,青衣本是古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礼记月令“(天子)衣青衣,服苍玉。”晋书礼志上:“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衣青衣。”汉朝以后,青衣成了身份低微或出身低贱者的标志服饰,脾女、童仆等就常着青衣。宋野客丛书载,男奴只能戴青色或绿色头巾,不能戴冠,只能穿白色衣服。脾女一般只准穿青色衣服。明代以后,青衣小帽是平民、奴仆常用的基本服装类型。由此可见,“青”就是小青脾女身份的一种象征。 第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青”曾经是被人们所钟爱的颜色之一,因为青色是“大自然之色”,又是“自然(非人为)”之色,象征着天地自然和生命自然。而这层意思,在小青身上可以说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小青天性直爽,爱僧分明。对许仙的动摇与软弱,她敢怒敢言。对法海和尚的挑拨、陷害,她敢于挺身而出,与之做正面的反抗与交锋。对白素贞的姐妹情义,又义无反顾,成为白素贞同儒、道、释斗争的有力助手。与神话民俗在神话学民俗学层面, 白娘子实为女娲的化身。女娲, 中华上古之神, 人首蛇身, 为伏羲之妹, 风姓。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 女娲, 古神女而帝者, 人面蛇身, 一日中七十变。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以止淫水,其身化万物等等。蛇身、济世、婚配、淫水、牺牲, 白娘子与女娲的相似绝非偶然, 白蛇传是女娲下凡史与俗世救难纪,所言极是, 此乃民间龙蛇图腾崇拜与女娲观音妈祖信仰。与蛇女母题 所谓蛇女,指神话中一种半人半蛇、亦人亦蛇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个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流行很广的母题。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女蜗、白娘子等都是著名的蛇女形象。蛇女形象,一个让人浮想连翩的形象组合体,美丽,残忍,多种截然对立的感觉在她身上集聚。在文学世界中,她不断变换身份,时而神、时而妖、时而又以人的面目出现,这当中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感情体验,隐藏着对其又爱又怕又敬的矛盾心理。 蛇女母题的产生,要追溯到远古时代蛇与先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蛇一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最大天敌。远古时初民还未发明房屋,他们住在草丛中或山洞里,最害怕的就是被蛇咬。原始先民对蛇的畏惧,造成了他们对蛇的崇拜,他们甚至认为蛇是他们的始祖。原始先民的思想还处在原始思维阶段,他们把自然界中的存在物想象成像人类一样,具有人的意识,并像人一样地感觉和活动。在他们的心目中,人类和自然还是融混在一起的,自然具有人和人类社会的特点和性质。因此,他们往往相信人类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亲缘关系,人们将蛇的一些特质与人类结合在一起,最突出的是外形的结合,这就形成了半人半蛇、亦人亦蛇的蛇女形象,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女蜗形象。 到了阶级社会,蛇女母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阶级社会与原始社会崇拜神抵不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人们逐渐从自然威慑力下解放出来的时候,人类开始更加关注自身,体现在神话中就明显地表现为人的因素在神话中被逐渐加强。神话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上来。原本用于解释原始先民生活现象的蛇女母题被重新审视,借助于新的载体,重新在民间维续,这就是“白蛇传”故事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蛇女形象由人首蛇身渐渐转化为人形,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外形的变化上,更多的体现在内在的精神气质的设置上。蛇女一一白娘子由亦神亦妖亦人三者合一的混沌形象,逐渐演化为纯正勇敢、聪明美丽的人间女性形象。在从神一一妖一一人的蛇女形象演变过程,她向我们越走越近,从高不可攀的神界落入深不见底的妖界再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份子,在这里,她是一个不断被重述者世俗化的生命体。这是必然趋势,因为只有不断贴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蛇女母题的发展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地走下去。蛇女神话母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使它更加接近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人们的情感,这些又进一步推动了神话的重述。与仙草灵芝白蛇传中,白素贞盗仙草一幕端午之日,白素贞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惊吓到了许仙,身体冰冷几乎气绝白素贞为救夫命,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遭鹤鹿二仙毫阻止,白素贞被打败,情急之下幸遇南极仙翁赠予灵芝,救活许仙。传说中许仙惊吓窒息恰好与灵芝“入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补气”功效相应,灵芝成为癌症病人最后的救命稻草,甚至屡有绝处逢生的事情发生,倒有几分与白蛇传中“起死回生”的传说相合。在民间传说白蛇传里,白娘子所盗的“仙草”不是人参,而是灵芝。人常道“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为什么“除却巫山不是云”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灵芝与祥云的美丽传说。相传,灵芝是炎帝最为疼爱的小女儿瑶姬所化,瑶姬是巫山云雨之神,多情且美丽,其相思之泪,抛向在瑶池化作瑶草,飘落凡间化为灵芝。所以,巫山云雨才以女神瑶姬驰名。楚怀王在巫山时,曾梦见瑶姬相诉:妾在巫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楚怀王梦醒之时,手中多了一柄如意,于是怀想起神女梦中所言,遂于巫山,为其立庙,名曰“朝云”。事实上,巫山的确盛产灵芝。瑶姬暗洒闲抛了相思泪的巫山上,朝云暮雨,正是灵芝最佳生长环境,巫山亦常有奇珍灵芝,等待有缘人发现。灵芝,不寄托了吉祥富贵和健康长寿,还承载着隽永美好的爱。与世界文化在文化学层面, 白蛇传是中西文化蛇意象的高度浓缩。综观世界各国的民间文学,有关蛇女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一直流传不衰。据统计,此类故事遍布于中国、印度、日本、朝鲜、苏联、法国、荷兰、希腊、土耳其、美国等十几个国家1(P255) ,而且基本内容也惊人地相似,大都描写蛇变身为女子与人间的男子相恋的过程。蛇, 在世界三大文明中, 首先都是丑陋阴险、邪恶凶残的, 然后又和女人与性、自由与抗争、欲望与理智、寂寞与孤独缠绕在一起, 难分彼此。蛇的丑陋, 蛇的恐怖,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 沉淀在我们的意识深处, 蛇在圣经创世说的出现又使其成为具有特殊内涵的象征符号被铭刻于千年基督教史册中。西方文学艺术创造的蛇符号背后是人类远古记忆和族类体验的精神岩层, 是飘忽不定的史前梦境和悸动蹿跃的童年灵思。印度教四吠陀中的创世说也与蛇有关, 开始于两条大蛇 ( Nagas) 搅动乳海。搜神记、唐传奇、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鲁迅笔下多次出现美女蛇。西方的人世故事则从亚当、夏娃受了蛇的引诱被逐出伊甸园开始。拉米亚中济慈所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希腊的中部:它讲到一个年轻人,名叫里修斯(Lycius),遇到一个装扮成美丽淑女的鬼魂,她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说,如果他愿意跟她呆在一起的话,他将听到她歌唱弹琴,喝到他从未喝过的酒,谁也不会来打搅他;而她将与他同生共死。这年轻人是个哲学家,本来稳重而谨慎,能节制感情,但这次热烈的爱情除外,他和她呆了一会儿就感到别无他求,终于同她结婚,在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供货合同2篇
- 贸易合同范本计划共用电责任合同3篇
- 施工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 小学交通与停车管理方案
- 2025年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秋季编外合同教师应聘意向摸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铅酸蓄电池安装维护保养合同管理范文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枫叶幼儿园编外教辅人员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温州瑞安市中小学招募银龄教师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城乡供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2025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卫生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庆节英语介绍模板
-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 巡察工作基本流程课件
- 游艇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标准)学生玩耍纠纷协议书
- GB 46030-2025建筑用安全玻璃安全技术要求
- 202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医院输血科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