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预测(59)(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试题预测(59)(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试题预测(59)(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试题预测(59)(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预测(59)一 选择题1.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文,最坦诚地公开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 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 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 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应对苏联的威胁d. 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 “中国古代的某类官员,他们都是对皇帝不附和,总是对皇帝所有决策政事表示异议。其实这本就是他们的天职,也是他们升迁的途径。”材料中“他们”是指()a. 太尉b. 谏议大夫c. 刺史d. 御史大夫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 “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 “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4.下图漫画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漫画的寓意是()a. 袁世凯使清朝灭亡b. 袁世凯实现了民主共和c. 推翻袁世凯统治,实现民主共和d. 结束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5.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a.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b. 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 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6.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 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 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 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7.古史载:“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材料作者主张() a. 合理利用资源b. 以农为本c. 农商皆本d. 重农抑商8.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其本质上说明了他()a. 否定公民权利b. 反对民主制度c. 主张集权政治d. 反对直接民主9. (原创)汤因比说:“在约14001550年这150年间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大洋之滨,人类文明世界的范围突然间扩大了。”其主要原因是()a. 文艺复兴b. 工业革命c. 新航路开辟d. 世界市场形成10.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11. (原创)读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由此得出结论正确的是()年代17891800年18501860年18901900年专利增长数(项)27625 200200 000a. 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b. 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c. 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d. 美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12.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该画的风格属于()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画派d. 现代主义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材料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材料三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由于这是一个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因此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管理体制。六十年国事纪要(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8分)(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后与建国初相比在经济领域有哪些改变和这种变化的意义。(6分)(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的?(4分)14.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崛起的资源要素与模式资源要素崛起模式海军、自由准则(软实力)、岛屿未知(易于防守)、经济规模、科技领先地位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摘编自约瑟夫奈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巨人、辛向阳霸权崛起与挑战国家范式分析材料二在战后初期,美国处于海上单极独霸的地位,随着苏联海军力量的发展和苏联对美国海洋霸权挑战的出现,美国独霸海洋的局面开始消失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则以发展军事力量来补救其经济和财政上的弱点,拼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经济已蜕变成战争经济,军工生产占工业生产的60%。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三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对于海权与国家崛起关系的认识,尤其要摆脱那种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海权支撑,而忽视海权背后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的简单化思维。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军力是为达成国家的战略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海上强国梦。唐世平塑造中国理想的安全环境(1) 概括指出英国海洋活动的目的。结合材料一,分析英国海上崛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海上争霸格局的演变,并从苏联方面分析其最终结果的原因。(12分)(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6分)答案1. c2. b3. a4. c5. a6. a7. c8. d9. c10. c11. b12. d13. 答案:(1) 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6分)影响: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2分)(2) 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观点2分,史实4分,答出两个史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 改变: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分)(4) 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分)14.答案:(1) 目的:殖民争霸;重视资本原始积累(获取经济利益);控制海权。(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影响:通过海上侵略中国,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西方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中国工业化启动:使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6分,答其中三点即可)(2) 演变:二战后初期美国独霸海上,后逐渐形成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