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必修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及分类2、地形因素的影响(1)平原村落、山区村落的特点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相对稀疏,聚落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布局。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聚落的分布、规模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也较小。图4-3 (山区)图4-4(平原)(2)有利地形对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丽江古城以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为例,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三股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灌大街小巷。丽江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导致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又使得其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上述所说到的地形条件,同时还利用了丽江坝子平坦而且东、南两面开阔的地形,以及河流流贯其中的有利条件。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丽江古城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地形与城镇空间分布的关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影响聚落分布:气候、地形、河流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都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中,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沿海地区,聚落多。荒漠干旱、高纬寒冷地区,热带雨林湿热地区,聚落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地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河谷、山地并列的高寒地区,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当我们选择中等尺度区域,考察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案例:四川省交通线路的布局在历史上,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十分封闭,导致过去的人们出行十分不便,因而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人们可以修建隧道、桥梁穿越高山和峡谷,因而现在出入川渝地区的交通线路较多,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在东部的四川盆地内,交通线路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小,主要考虑将城镇连接起来,交通线路形态呈网状;在西部的川西高原地区,交通线路布局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呈带状分布,沿山谷延伸。3、河谷地形对城市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案例:兰州市城区呈带状分布,沿河谷延伸4、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降低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的有关概念(1)人口的出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口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公式为:人口出生率=100%(2)人口的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公式为:人口死亡率=100%(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100%或者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影响生育率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等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数越少;自然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较小死亡率不仅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水、土壤等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使本区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3、人口增长的基本模式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已处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还处在“过渡型”阶段;(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德国、匈牙利等国家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2%的低水平;(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非洲国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家,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中国目前已属于“现代型”。二、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3、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4、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的问题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观点依据主要论点悲观论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1)当今世界入口已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2)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乐观论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1)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2)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中间论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许多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5、合理容量: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6、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人口与可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国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2)人口与淡水资源的矛盾尖锐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