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合规评价.doc_第1页
锂电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合规评价.doc_第2页
锂电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合规评价.doc_第3页
锂电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合规评价.doc_第4页
锂电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合规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编号:JL-01-08序号法 律 法 规 名 称内容摘要评价结果备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 人人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24条 产生污染的企业,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中产生的有害气、水、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第27条 排污企业须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排污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依法缴纳排污费。第33条 使用、储存有毒有害物品,须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选节约用水措施。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第9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第五十一条 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第十二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前款规定的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第三十三条 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第三十六条 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第三十七条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防治污染处理。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7条 人人有责任保护噪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16条 产生噪声污染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第23条 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第25条 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应采取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五条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第三十二条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第三十三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第三十五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第三十六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第9条 人人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15、16、17条 企业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19条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第29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第32条 建立和健全污染环境责任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对产生的不能利用或者暂不利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建贮存或处置的场所。第35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倾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扔撒或堆放。第41条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第51条 产生危险废物,必须填写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转出地的主管部门报告。第55、56条 应当制订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因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二条 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7条 人人应当履行节能的义务,有权检举浪费的行为。第21条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第22、23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耗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善分析制度。对节能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39条(四)发展和推广其它在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显着的通用节能技术。1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部内容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三条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1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六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九条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第三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15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部分内容1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部分内容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4条 企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须向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申报排污申报登记表第19条 如造成水污染事故,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做出事故发生的报告。1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条 人人有责任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第20条 单位因发生事故或者其它突然性事件,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1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环境行政处罚办法部分内容21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一级标准:PH值:6-9 CODcr100mg/L ss70mg/L NH315 mg/L(实测值:PH值:8.3 CODcr 52.0mg/L ss 38mg/L NH3 2.33 mg/L)22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部分内容23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部分内容24GB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本公司执行类标准:昼间60db 夜间50db25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部分内容26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部分内容27GB/T 18202-2000 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部分内容28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各用水单位应当在用水设备上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用水单耗考核,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在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29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二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第六条排污者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第十二条排污者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缴纳排污费:(一)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二)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纳排污费。(三)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没有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四)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3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第五条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混合物的性质判定,按照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执行。第六条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将前款所列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3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部分内容32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部分内容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6、10、13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必须遵守本法和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4GB/T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方法全部内容35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全部内容36GB/T606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法 卡尔费休法 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全部内容37GB/T1479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一步部分漏斗法全部内容38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全部内容39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表全部内容40GB/T3518鳞片石墨全部内容41GB/T3519微晶石墨全部内容42GB/T3520石墨细度检验办法全部内容43GB/T3521-2008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固定炭含量测试方法全部内容44GB/T3778橡胶用炭黑全部内容45GB/T3782乙炔炭黑全部内容46GB/T5162金属粉末未振实密度的测定方法全部内容47GB/T13732粒度均匀分散料抽样检测通则全部内容48GB/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