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卢沟桥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卢沟桥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卢沟桥烽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卢沟桥烽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东县小学语文教学预案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单位、姓名宾山小学於桂兰、周爱军单 元第二单元修改人单位、姓名马小 龚秀平课题名称5卢沟桥烽火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教学活动教法学法白板使用说 明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1、 播放松花江上,谈感受。2、 介绍“九一八”事变经过。3、 揭题、解题。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4、 卢沟桥上发生了一场怎样的战斗?这场战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令人难忘的时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下列词语: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挑衅众寡悬殊 狼狈而逃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3)出示四字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全班交流展示。万籁俱寂 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夜以继日两面夹击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你是如何知道的。2、想一想:课文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3、集体交流,归纳板书。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相互解疑、(1)“蚕食”是什么意思?(2)“魔爪”指的是什么?(3)“咽喉”又是什么意思?3、这一段写了什么?(1)“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通过看地图,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2)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指导朗读,齐读第一段。5、 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五、指导写字1、“烽、伪、喉、凌、呐、歼”都是左窄右宽。2、“妄”字上窄下宽,“聋”字上宽下窄。3、“聋、爹书写时上下要紧凑。4、教师范写这些生字,边写边强调起笔、行笔和收笔。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课堂小结“卢沟桥事变”的战斗过程如何,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练习。音乐渲染,进入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图文结合法。示范法、练习法。点击音乐“松花江上”。借助链接,掌握重点字的音和义。借助课件,了解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体会日寇的狼子野心。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展示的是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如今的风貌,通过桥面的坑坑洼洼,引导学生想象当年战斗的激烈和守桥士兵的英勇顽强。这幅图用于课文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板书设计九一八事变后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第二天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如东县小学语文教学预案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单位、姓名宾山小学於桂兰、周爱军单 元第二单元修改人单位、姓名马小 邱云课题名称5、卢沟桥烽火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事变经过,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2、 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变的经过。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 通过学习,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和我国军民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2、 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变的经过。教学活动教法学法白板使用说 明二次备课一、复习第一段,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雄伟坚固的卢沟桥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二、学习23小节,了解事变经过,体会日军的卑鄙,中国守军的正义。1、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交流: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1)“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2)“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3)感受中国守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3、表演中日双方针锋相对的场面。突出:日军-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开枪还击 暂时退守4、有感情朗读。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中国守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三、学习45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中国守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中国守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1、自由读4、5两小节,用横线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浪线划出写中国守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3、交流: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象日寇的疯狂。想象说话: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日寇的狂妄与疯狂。(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用心体会读。(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4)中国守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体会朗读。(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中国守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4、引读体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四、学习6-8小节,体会我国军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五、学习第9小节,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意义。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2 、“序幕”是什么意思?3、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4、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波)5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六、课堂小结,畅谈感受。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到中国守军的神勇无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七、布置作业。1、出示巩固练习,检测教学效果。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讲述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品词析句法、朗读再现法、表演法。自读交流法引读自悟法。文本呈现、圈画标注。学生圈画,师生评议。出示巩固练习,检测教学效果。要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阅读第四自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让学生自主归纳敌军、中国守军留给自己的映象。在归纳中深化课文的中心思想。沟通课内外,构建大课堂,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板书设计5 卢沟桥烽火敌军 我军全副武装 大声喝问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教学思路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1 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2 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 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