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 1积累莎士比亚及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 3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欣赏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 一教学导入 : 今天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走进他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 说到莎士比亚,我们初中时学过他的作品在法庭上,作品中那个可笑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至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典型。 1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像朝圣一般去瞻仰。 2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二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节选部分是全剧的第二幕第二场,说说这场戏主要讲了什么。 是讲两人花园相会的,简称“阳台会”。它描写的是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表白热烈而真挚,体现了他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2理清课文脉络情节。请同学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 一 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二 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三 两人定情,不忍离别 课文节选部分-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阳台会”。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月夜相见和互诉衷肠,通过这对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和幸福与封建势力的阻拦形成的激烈矛盾冲突,歌颂了青年男女真挚自由的爱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渴求美好感情、追求幸福、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二是两人独白;三是奶妈呼唤,两人分手。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写了两人会面前的独白,表达相思爱慕之情。 第二部分(到“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主要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月夜晚相会并互诉衷情。 第三部分(到结尾):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情景。 3回放电影片断,创设情境 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通过分析人物独白和旁白,领会人物的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表现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爱情追求。 镜头一: 罗密欧: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 这段话表现了罗密欧对朱丽叶的歌颂和爱慕,表达了对朱丽叶炽热的爱情。 朱丽叶说:名字有什么? 我们叫玫瑰的那种花换成别的名字还不是一样芬芳。罗密欧要是不叫罗密欧,同样会那么可爱完美,这本来和名字没有关系。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为了换取跟你本身毫无关系的空名,把我整个儿拿去吧。 这段话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因为家族的世仇,使朱丽叶内心十分矛盾,她想到“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真心相爱,姓名可以抛弃。这对于封建社会附着地位女性来说,罗密欧显得勇敢和叛逆,显示了爱情的力量。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爱衷肠。 镜头二: 朱丽叶: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么?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盟誓,忠贞坚定,体现了爱情的美好。 镜头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惆怅不舍地分别。 教师小结:这场戏表现一对恋人的相思,盟誓和定情。从两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的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 三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个性 1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 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学生交流: 2讨论本文的主题 这场戏把爱情圣洁化和诗化,表现热恋中男女纯洁美好的感情,赞扬了他们超越世俗仇恨之上的对幸福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歌颂了追求中所显现的勇敢忘我忠诚高尚等品质。 明确:悲剧: 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 反封建:伦理观念,封建势力 宣扬: 人生理想,争取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既是戏剧,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种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使无数世俗的爱情显得黯然失色。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五、问题探究 、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明确:“受过伤”指的是感情的创伤,这句话表达了罗密欧陷入了对朱丽叶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他内心的慌乱与焦灼。 2、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 明确: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正如诗经、楚辞里常用香草、鲜花比喻美人、贤臣等等。3、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明确:这是罗密欧的独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洁的,用这些字眼来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4、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罗密欧对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现他向封建伦理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 5、“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明确:在朱丽叶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赖的就是情人自身。 六、人物形象分析 剧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了。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七、主题呈现技巧剖析 1、节选这场戏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温暖的晨曦;另一方面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中。 2、莎士比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句句独白充满诗意。他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它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太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妒忌的月亮”则象征着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象征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八、迁移拓展: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思维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