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1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2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3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4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按诗文内容填空。(1)春天在哪里?在鸟的叫声里:两个黄鹂鸣翠柳,_。在杨柳的迷醉中:_,拂堤杨柳醉春烟。在春雨的无声中:_,润物细无声。在鸭子的先知中:_,春江水暖鸭先知。(2)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_。蝉叫了,蜘蛛_,池塘里的水满了,_。2. 先连一连,再填一填。松下问童子_晚霞行千里芝麻开花_言师采药去朝霞不出_节节高敏而好学 _不耻下问性相近,_。_,不知义。举头望_,低头思_。小荷才露_,_蜻蜓立上头3. 语言积累:古诗词填空。(1)诗句“_,孤云独去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2)宋代诗人苏轼的诗“_,春江水暖鸭先知”好美。(3)“采菊东篱下,_”写出了诗人陶渊明的悠然自得。(4)我能从诗句“_,_”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提示: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5)我能从“_, _”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提示: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4. 把下列句子和歇后语补充完整。(1)岁寒知松柏,_。(2)_,天涯共此时。(3)_,他乡遇故知。(4)韩信点兵_(5)包公断案_(6)张飞穿针_5. 读一读,回答问题。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1)用横线画出青蛙写成的诗。(2)用波浪线画出儿歌中的逗号和句号。(3)“”表示 ( )(填序号)(4)青蛙的歌还可能怎么唱?请你加上逗号。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6. 我会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春眠不_,_闻啼鸟。(2)_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_(3)小鱼要用尾巴_,老牛要用尾巴_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_。(4)_红冠不用裁,满身_走将来。7.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一)忆江南江南奸,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_。能不忆江南?(1)请将这首词补充完整。(2)谙的读音是_(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8. 先连一连,再填一填。月黑见渔灯_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_ 孤光一点萤不知细叶谁裁出_ 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_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惊春_天,”爷爷说:“清明之后就是谷雨了,该种地了窗含西岭_,门泊东吴_。9. 知识回顾。(1)句子对对碰。(连一连)床前明月光_ 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_ 疑是地上霜读书百遍_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_ 其义自见(2)_用尾巴拨水,_用尾巴赶蝇子,_用尾巴掌握方向。(填序号)燕子 小鱼 老牛10.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_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_的带子河!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_,_,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_的窗子前都是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3)半截蜡烛是一种文学形式_,主要通过人物_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11. 诗歌鉴赏。乡 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读了这首诗后,你的感受是什么?12. 请你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1)夜来_,_落_。(2)小荷_露尖尖角,_蜻蜓_。(3)_眠_觉晓,_闻啼_。(4)_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_。13. 根据意思写诗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1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房四宝:_;花中君子:_;(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发明造纸术的是东汉的_;设计并修建了赵州桥的是_。(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风情。当春节到临时,我们可利用微信向家人或朋友传递_,_的信息以表祝福.在重阳节时,我们可向家里的老人发出:_,_的诗句。(4)结合语境,写出恰当的谚语.大家都说他是个坏孩了,但我从没见过他做坏耶,妈妈让我不要轻信传闻,她告诉我:“_”小明以前不爱学习,但雄他现在知道错了并向老师道歉,还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学习。老师用左传中的话对他说:”_”15. 我会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1)_ _初,性本善。性_ _,_ _ _。(2)小娃撑小船,偷_莲_。(3)泉眼_ _惜细流,树阴照水_ _柔。(4)_ _红冠不用裁,满身_ _ _将来。(5)_ _ _ _,疑是地上霜。(6)读书百遍,而义_。(7)春眠不觉晓,_ _ _啼_。16. 目积月累。(1)轻诺_。(2)唯德学,_,_,当自砺。(3)窗含西岭千秋雪,_。(4)_,农夫犹饿死。(5)黄河奔,_,_,珠峰耸。17. 照样子,填一填,写一写(1)温 温暖 妈妈的怀里真温瞹。甜 _ _(2)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解释划线词语)异常:_(3)乌云压下来。(满天的黑沉沉地)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他把禾苗往高里拔。(高兴地一棵一棵的)(4)毕竟_,风光_。接天_碧,映日_别样红。18. 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1)我画了个_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个_的太阳,照亮冬天。(2)夜来_,花落_。(3)要是能赶上_,就不会迟到了。(4)野火烧不尽,_。(5)_,疑是地上霜。(6)蝌蚪_游得欢,蜘蛛房前_。(7)莺歌对燕舞,_对_。(8)小荷才露_,早有蜻蜓_。19. 按原文填空。(1)读书_遍,其_自见。(2)池草_ , 山花_,鱼出水,鸟_。(3)蚂蚁搬_蛇过道,大雨不久_来到。(4)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_的水花。(5)_明月_,疑是地上霜。20. 根据课文或日积月累内容填写。(1)朝霞不出门,_。(2)天上鱼鳞斑,_。(3)精诚所加,_。(4)众鸟高飞尽,_。相看两不厌,_。(5)爱人者,_;敬人者,_。(6)_,带雨云埋一半山。(7)落木千山天远大,_。21. 我会把对应的诗句连一连。桃花潭水深千尺_ 花落知多少只在此山中_ 不及汪伦送我情举头望明月_ 云深不知处夜来风雨声_ 低头思故乡2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知细叶谁裁出,_。(2)儿童散学归来早,_放纸鸢。(3)野火_,_吹又生。(4)_玫瑰,手有_。23. 阅读舞台。小鸵鸟,脾气怪,奶奶喊他他不睬。脑袋钻进沙堆里,嘴里喊着:“我不在。”(1)从上面的儿歌中找出含有复韵母ai、ui的音节,并写下来。含有复韵母ai的音节:_含有复韵母ui的音节:_(2)奶奶喊小鸵鸟的时候,小鸵鸟把脑袋钻进了_。(写音节)24. 读一读,完成练习。(5分)(一)骑驴找驴蒙了头王老七,骑毛驴,骑上毛驴问毛驴:毛驴毛驴我问你,我的毛驴在哪里?毛驴弄了笑眯眯,转过头来逗老七:老七老七你别着急,我立刻带你去找驴!(二)敲锣卖糖 各干一行敲锣的管敲锣,卖糖的专卖糖。卖糖的别去敲锣,敲锣的不要卖糖。敲锣卖糖不一样,各干一行都风光。(1)“驴”字的读音是( )l l l(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敲锣的管敲锣,卖糖的也去敲锣。王老七的毛驴没有丢。(3)拼一拼,读一读,连一连。lo q_ 风光fng gung_ 老七b yo_ 不要25. 课文回顾。(1)_不立。(2)小信成责则_。(3)野火烧不尽,_。(4)村居中写儿童放风筝的诗句是“儿童散学_,忙趁_放纸鸢”。(5)咏柳中,写柳树样子的诗句是“碧玉妆成_,_垂下绿丝绦”。26. 日积月累我能行。悯农(其二)唐李绅锄 当午,汗滴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1)把古诗补充完整。锄_当午,汗滴_。谁知盘_餐,粒粒皆辛苦。(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27. 请默写诗、文。(1)归来饱饭黄昏后,_。(2)怪生无雨都张伞,_。(3)大儿锄豆溪东,_。最喜小儿亡赖,_。(4)_,无志空长百岁。(5)路曼曼其修远兮,_。(6)地满红花红满地,_。(7)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_。28. 读一读,回答问题。虫儿歌 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害虫? 萤火虫提灯笼,花蝴蝶爱跳舞,蜻蜓最爱吃害虫。(1)用横线画出带问号的句子。(2)把虫儿的名字找出来。29. 根据情境写古诗。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