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doc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doc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doc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doc_第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课题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一、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林则徐魏源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先进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派别目的主张意义活动局限性从“师夷”的内容看:从“救亡”途径上看:【当场消化1】(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19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材料呈现:张之洞: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悖于经矣。”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思考:(1)、概括上述材料核心观点?(2)、从政治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从生产力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何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根据两幅图片概括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1、背景:2、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_ _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 ,来挽救清王朝统治;【当场消化2】(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第三次摸底)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材料呈现: “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归纳目的)3、目的:4、人物:5、时间:5、实践:6、结果:7、意义:思考:洋务派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有何关系?材料呈现: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二: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思考:(1)两段材料对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内容持什么态度?认为中国学习西方存在什么缺陷?(2)此后对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有什么启发?三、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 经济: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当场消化3】(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2)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著作主张共同点思考: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特点:原因:(1)、从策略角度看,(2)、从个人角度看,(3)、从阶级角度看,【当场消化4】(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当场消化5】(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四、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1、从政治角度看,2、从思想角度看,3、从民主进程看,【当场消化6】(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当堂吸收】1(2011年北京西城区模拟)“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民主与科学”2奖励发明是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最早提出“徜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的近代文献是()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林则徐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A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B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D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6(2011年铁岭模拟)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7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8. (2011年北京朝阳区模拟)“光绪三十二年秋,欢声动地球和平改革都无苦,立宪在君主纷纷革命颈流血,无非蛮动力,一人坐定大风潮,立宪及今朝”这段歌词反映出()A强化君权 B赞同立宪 C抵制立宪 D呼唤革命92012海南卷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2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13R12012江苏卷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14 2012山东卷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一右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14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