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第三章2、3节.ppt_第1页
放疗第三章2、3节.ppt_第2页
放疗第三章2、3节.ppt_第3页
放疗第三章2、3节.ppt_第4页
放疗第三章2、3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 1 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效应 正常组织和肿瘤对于辐射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生物变化过程 包括了诸多自身与外在的因素 1 正常染色体的结构2 染色体DNA是关键靶3 电离辐射对DNA及染色体的作用4 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5 细胞死亡的形式 知识回顾 1 正常染色体与DNA的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腺嘌呤 腺嘧啶 鸟嘌呤 胞嘧啶 2 染色体DNA是关键靶 染色体特别是DNA是引起细胞死亡的主要靶的证据 微幅射研究显示 用放射线杀死细胞时 单独照射细胞质所需的照射剂量要比单独照射细胞核大得多 放射性核素 如3H 125I 参入核DNA可有效地造成DNA损伤并杀灭细胞 受放射线照射后染色体畸变率与细胞死亡密切相关 当特异地把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 如碘脱氧尿核苷或溴脱氧尿核苷参入染色体时可修饰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3 电离辐射对DNA及染色体的作用 电离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意义目前受到广泛重视 新的辐射效应 靶子 学说 正是以染色体损伤为基础的 细胞死亡 辐射致癌效应 辐射遗传危害都被看作是细胞染色体和在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结果 这种新理论趋向把辐射损伤的根本原理 归结为染色体损害一元论解释 DNA是电离辐射最主要的靶分子 带电或不带电粒子被生物物质吸收后与DNA直接发生作用 称为辐射的直接作用 如高LET射线 中子或 粒子 与其他原子或分子 主要是水 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 由这些自由基损伤DNA 称为辐射的间接作用 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类型 4 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 单链断裂 SSB 对于完整的DNA 单链断裂对细胞杀灭几乎没有作用 因为它们很容易以对侧的互补链为模板使损伤修复 但如果是错误修复可能发生突变 双链断裂 DSB 如果DNA的两条链都发生断裂 但彼此是分开的 间隔一段距离 也很容易发生修复 因两处断裂的修复是分别进行的 如果两条链的断裂发生在对侧互补碱基位置上 或仅间隔几个碱基对 这时可能发生双链断裂 即染色体折成两段 两个双链断裂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细胞的死亡 突变及致癌作用 有丝分裂死亡 由于染色体的致命损伤 细胞在试图进行有丝分裂时死亡 可发生在照射后的第一次或以后的几次分裂时 因此是一种增殖性死亡 这是放疗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最主要的形式 间期死亡 见于淋巴细胞 少突神经胶质细胞 唾液腺 甲状腺及消化道陷窝的浆液细胞 以及毛囊细胞 往往仅需要低剂量 间期死亡是放射敏感细胞的特征 目前认为通过快速凋亡而导致死亡 5 细胞死亡的形式 5 细胞死亡的形式 凋亡 多见于淋巴细胞 凋亡不是照射诱导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 老化 在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如 纤维化 细胞存活并具有代谢活性 但失去繁殖的潜能 坏死 在放化疗中常见肿瘤组织的坏死 有多种因素导致 包括有丝分裂死亡 辐射对肿瘤血管的效应导致微环境的改变 自噬作用 一种非凋亡 非坏死的细胞死亡 与溶酶体对蛋白和细胞器的降级有关 目前机制不清 一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各种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不同细胞群体的放射敏感性 2 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放射敏感性 3 不同环境中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 不同细胞群体的放射敏感性可分三类 a 不断分裂和更新的细胞群体 辐射敏感b 不分裂的细胞群体 辐射抗拒性c 一般状态下基本不分裂的细胞群体 辐射相对不敏感 但可受刺激后转化 各类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一致 不断生长 增殖 自我更新的细胞群对辐射敏感 分化成熟的细胞对辐射具有高度耐受性 淋巴细胞例外 它分化成熟 但属于高度敏感细胞 造血细胞 生殖细胞 肠上皮细胞等高敏 膀胱 食道等上皮细胞较敏 结缔组织 内皮细胞等中敏 而肌细胞 神经节细胞 成熟的软骨和骨细胞低敏 2 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定义 指从母代细胞增殖过程某一时相到子代细胞增殖过程的同一时相的时间 细胞周期可分为4个主要时相 G1期 指DNA合成前期 有RNA迅速合成并指导大量多种蛋白质和其他分子合成 准备合成DNA 该期大约为数小时乃至数年 S期 指DNA合成期 此期间DNA量增加一倍 持续时间约8 30小时 G2 期 DNA合成后期 为分裂做准备 合成分裂期所需的DNA和蛋白质 人约持续1 1 5小时 M期 有丝分裂期 无生化合成 分裂由核开始 继而细胞质分裂 两个子细胞形成 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此外 G0期细胞 指那些处于休眠状态不参加周期分裂活动的细胞 一旦机体需要或接到某种信号后 这些细胞就能开始准备DNA的合成而变成G1期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周期为 AG1期 S期 G2 M期BG2期 G1期 S期 M期CM期 S期 G1期 G2期DS期 M期 G1期 G2EG1期 G2期 S期 M期 正常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中S期和M期是最活跃的时相 G1向S过渡期和G2向M过渡期最关键 G1时相调控机制 R点 S时相调控机制 G2 M时相调控机制 肿瘤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 细胞时相的敏感性差异G2 M期敏感G1 S期抗拒照射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 时相 分布不同 肿瘤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 细胞受到亚致死剂量照射后 主要表现为有丝分裂延迟 损伤轻重取决于照射时细胞所处的周期阶段 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不同 处于M期的细胞受照射很敏感 可引起细胞即刻死亡或染色体畸变 G1期早期对辐射不敏感 后期则较敏感 周期较长的细胞在G1期受照射可能发生G1抑制 延迟进入S期 S前期也较敏感 受照可使DNA合成速度变慢 细胞延迟进入G2期 G2期是对辐射极敏感的阶段 处于此期即使较低剂量也会由于所需特异蛋白质和RNA合成障碍引起长时间分裂延迟 也称 G2阻断 例题 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的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不同放射生物学实验证实 处于什么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AM期G2期BG1期CS期DGLa期EGO期 在临床放疗中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的A细胞的分化程度B细胞的增殖能力C细胞中的氧含量D肿瘤供血E细胞的生理功能 3 不同环境中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主要是氧分压的影响a 低LET辐射作用下 氧分压与辐射敏感b 高LET辐射作用下 氧分压与辐射不敏感此外 凡是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条件 可导致辐射敏感性增加 二 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常遇到各种不利因素 内源性因素 细胞代谢副产物 外源性因素 细胞毒药物或放射线 这些内外因素导致细胞的DNA损伤甚至死亡 细胞受损后保证周期进程高度有序进行的调控机制称为细胞周期关卡 checkpoints 与细胞关卡功能相一致 受损细胞的周期进程常延缓或阻滞在三个位点 细胞进入S期前 G1期关卡 S期内 S期关卡 细胞进入M期前 G2期关卡 或称为G2 M期关卡 细胞周期关卡 G1期关卡 电离辐射 缺氧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基因组破坏 如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各种形式的基因突变等 通过细胞内多种检测途径将基因组改变的信号传递给PI3K相关的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ATM ATR G2期关卡 DNA损伤后 损伤信号激活ATM ATR 进而启动分子作用机制 G2期关卡 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两种机制上截然不同的G2 M期关卡 早期 关卡 发生在照射后早期 导致的G2 M期阻滞非常短暂 必须有ATM参加 代表的是照射时已经处于G2期的细胞发生的阻滞 可能是细胞由低剂量超敏转成放射抗拒的重要机制 晚期 关卡 发生在照射后数小时 这种阻滞不需要ATM参加 但呈照射剂量依赖性 代表的是照射时处于G2期以前时相的细胞所发生的G2 M期阻滞和积累 该阻滞不受 早期G2 M关卡的影响 但对于缺乏S期关卡的细胞 该组织明显增加 S期关卡 S期关卡 DNA受损后S期关卡能暂时 可逆的延缓细胞周期进程 其作用是抑制新复制子启动 降低DNA复制速度 因此与G1和G2 M期关卡不同 S期关卡不引起细胞时相的持续阻滞 DNA完整性关卡 G1 G2 S期关卡的作用是检测DNA损伤和有缺陷的DNA复制 延缓或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 因此统称为DNA完整性关卡 有丝分裂纺锤体关卡 作用 在细胞分裂前确保纺锤体的正确形成 在着丝粒区 纺锤体关卡检测染色体和微管的相互作用 并能够在分裂后期延缓染色体分离 以纠正有丝分裂纺锤体装置的缺陷 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的意义 电离辐射能够导致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紊乱 主要表现为细胞周期进程受阻 尽管这一现象在几十年前就被发现 但直到最近随着细胞周期关卡调控机制的阐明 辐射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的分子机制才有所明确 生物学意义 细胞周期阻滞是细胞对电离辐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目的在于保证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 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存活 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的意义 临床意义 辐射诱导G1期阻滞的时间长短与辐射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的联系 因此G1期关卡对放射治疗的价值目前还不明确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发现 某些癌基因转染细胞后 在破坏辐射引起的细胞G2期阻滞的同时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率也明显下降 因此去除放射引起的G2期阻滞理论上能够改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G2期关卡是潜在的放射增敏靶点 细胞存活的临床意义它反映和推测的是肿瘤控制的效果 是从实验角度评估疗效的的良好指标 在这个严格定义下 提示临床必须重视这种肿瘤存活细胞 这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是在治疗中必须根除的细胞 否则将留下导致复发和转移的隐患 细胞存活曲线定义 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 用以研究和评估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增殖能力 即再繁殖完整性 的影响 三 细胞的存活曲线 三 细胞的存活曲线 线性二次 LQ 模型的有效存活曲线 在分割放疗方案中 随着分割剂量的减少 有效存活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双击击中对死亡的贡献部分越来越小 最终 曲线将完全由直线部分组成 双击击中导致的损伤将完全可以修复 d2受分割剂量变化的修饰 线性 二次 LQ 模式 LQ模式是将DNA双链断裂与细胞存活联系起来的数学模式 放射生物学基础可靠 已被众多实验研究所证实 LQ模式已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 发展也最快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模式 数学表达式 SF e D D2 致密电离辐射的生存曲线指数存活曲线 致密电离辐射没有亚致死性损伤 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呈指数型数学表达式 SF e D e D D0特点 只有一个参数 即D0值 为斜率的倒数 通常称为平均致死剂量 它的定义是平均每靶击中一次所给予的剂量 单靶单击数学模型 细胞存活曲线的形状 稀疏电离辐射 线 线 由肩部 shoulder 和直线部分组成肩部 存活曲线的起始直线部分 在半对数坐标上有一个有限的初斜率 即存活分数是照射剂量的指数函数 随后的向下弯曲段直线部分 在高剂量存活曲线又趋于直线 存活分数又变成照射剂量的指数函数 如何用数学模型去拟合 常用的数学模型 多靶 单击 MTorTC 模式 multi targetandsingle hitortwo componentmodel 线性 二次 LQ 模式 linearquadraticmodel MTorTC模式 细胞死亡的经典靶学说认为在细胞内有n个能够独立地承受可修复亚致死性放射损伤 对同等剂量的射线敏感性相同的部位 即 靶 一般理解为DNA双链上的核苷酸或DNA 膜复合体 击 带电粒子的打击 在一次照射过程中直至n 1个靶被击中 细胞尚能修复其损伤而存活下去 但是n个靶同时击中则细胞死亡 对于任何种类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都是单击死亡与亚致死性损伤累积 多靶 死亡之和对单击死亡的理解细胞内可能有一个对其存活至关重要的 体积很小和损伤不可能修复的靶存在 有足够密度的电离辐射同时灭活数个有潜在修复能力的靶 相当于一个致死性打击 指数简单存活曲线 带 肩 的指数存活曲线 这种曲线的参数含义 细胞存活曲线的Do值表示 A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 细胞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C 在2Gy照射时细胞的存活分数D 细胞内所含的放射敏感区域数 靶数 E 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区宽度 用于多分割方案的有效存活曲线 当各个同等剂量分割照射的间隔时间足以让亚致死性损伤在两次剂量之间修复则有效存活曲线就成为剂量的指数函数 有效存活曲线从一开始就是一条直线 并通过在单次照射的存活曲线上的一个相当于每日分次剂量的点 SF e D D010 1 e D10 D0 D10 2 3D0 重要公式 D10 2 3 D0教材P57 D10 杀死90 群体细胞所需要的照射剂量 D0 斜率的倒数 例题 一个含有109克隆源性细胞的肿瘤 有效剂量效应曲线 每分割剂量2Gy 的D0是3Gy 如要达到90 的肿瘤治愈机会 需要多少总剂量 一个含有109细胞的肿瘤受到40Gy的放疗 如D0是2 2Gy 将会剩下多少肿瘤细胞 例题答案 D10 6 9Gy 10 9 69GyD10 5Gy 40 5 8 剩余细胞数109 10 8 10 使用和研究细胞存活曲线的意义 四 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DNA放射损伤及其生物学意义DNA是电离辐射重要靶分子之一 电离辐射对DNA结构的影响比较复杂 其放射分解产物也是多种多样 从碱基损伤到糖基破坏 其后果是 DNA链断裂 DNA交联及整个或部分高级结构的变化 最终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DNA单链断裂的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修复碱基损伤的修复DNA修复合成 致死性损伤 LD 不可修复 不可逆转亚致死性损伤 SLD 照射后经过一段时间能完全修复潜在致死性损伤 PL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修复 教材P57 1 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分类 2 细胞放射性损伤的修复 细胞放射损伤的类型亚致死性损伤SLD sublethaldamage 指受照射以后 细胞的部分靶而不是所有靶内所积累的电离事件 通常指DNA的单链断裂 是一种可修复的放射损伤 对细胞死亡影响不大 潜在致死损伤PLD potentiallethaldamage 指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 若在照射后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但若得不到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则将转化为不可逆的损伤使细胞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致死损伤LD lethaldamage 指受照射后细胞完全丧失了分裂繁殖能力 是一种不可修复 不可逆和不能弥补的损伤 亚致死损伤的修复 指假如将某一既定单次照射剂量分成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时所观察到的存活细胞增加的现象 亚致死损伤修复的影响因素放射线的性质 低LET射线照射后有亚致死性损伤和修复 高LET射线没有亚致死性损伤和修复 细胞的氧合状态 处于慢性乏氧环境的细胞比氧合状态好的细胞对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差 细胞群的增殖状态 未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 亚致死损伤半修复时间 Tr 临床非常规分割照射 两次照射之间间隔应 6小时 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 指照射以后改变细胞的环境条件 因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或表达而影响既定剂量照射后细胞存活比的现象 潜在致死损伤修复的影响因素放射线的性质 高LET射线没有潜在致死性损伤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细胞的氧合状态细胞密度接触细胞所处的周期时相潜在致死损伤半修复对临床放射治疗有重要意义 某些放射耐受的肿瘤可能与它们的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有关 五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 正常组织中的细胞分化层次 教材上没有 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 相关知识点 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 五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量 正常组织中的细胞分化层次 结构等级制约组织或转化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 干细胞群 具有无限自我繁殖能力 扩增细胞群 快速增殖 但只具有限的分裂次数 与功能细胞层之间具有清楚的可以识别的界限 灵活组织 细胞层次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在这种组织中 功能和增殖细胞可来源于相同细胞 结构等级制约组织hierarchicaltissue 干细胞 指可以分裂很多次并形成有一定分化特征的可辨认的干细胞和即将分化的细胞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干细胞都处于G0期 但刺激以后可很快进入细胞周期 分化或功能细胞 与干细胞完全不同的另一层次的细胞 通常没有分裂能力最后因衰老而死亡 正在成熟的细胞 在干细胞和分化的功能细胞之间存在的中间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 分化的干细胞后代在分化进程中倍增 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 早期放射反应 发生在照射期间或治疗以后的最初几天或几周 晚期放射反应 延迟数月或数年才会表现出来 早期 晚期放射反应组织及其发生机制详见第三节 2 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一 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影响肿瘤生长增殖的因素 1 分裂细胞的增殖率 即细胞周期时间 Tc 的长短 2 生长比例 growthfraction GF 肿瘤内进行增殖活动的细胞数与总细胞的比例称为生长比例 3 肿瘤细胞的丢失程度 肿瘤生长是细胞分裂增殖与细胞丢失之间平衡的结果 4 其他因素 肿瘤的细胞动力学层次 第一层次 由活跃分裂的细胞组成 所有新生的肿瘤细胞都是从这一层次产生 因此这一层次的细胞是肿瘤体积增长的主要来源 称为 P 细胞 forproliferating 或增殖细胞 该层次细胞在整个肿瘤细胞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称为生长比例 growthfraction GF 第二层次 由静止或G0期细胞组成 G0细胞时常被称为 Q 细胞或静止细胞 forquiescent 可进入细胞周期 有些G0细胞可能是克隆源性的 必须在治疗中将它们消灭 第三层次 由分化的终末细胞组成 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这些分化细胞在肿瘤中所占比例较大时 可能因其庞大的体积给病人造成不便或不适 但没有严重的威胁 第四层次 由已死亡及正在死亡的细胞组成 间质 包括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恶性细胞还要多 肿瘤细胞分类 生长分数20 80 肿瘤的各层次细胞的相互转化 细胞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的转化在肿瘤内是持续发生的 在一些治疗的进行期间或之后可能出现细胞从Q层次向P层次移动 称为再补充 从P到Q的转化也是必然存在的 有些细胞由于营养的不足 如乏氧 而不能继续分裂 有些细胞也可能由于自然分化进程而进入分化层次 有些细胞可能会离开原发肿瘤包块 有活性的细胞会导致转移 死亡细胞会被吸收 这些过程导致了肿瘤的细胞丢失现象 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因素 生长分数 细胞周期时间 细胞丢失的速度 1 肿瘤细胞周期时间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tumorvolumedoublingtime Td 描述肿瘤生长速度的重要参数 由3个主要因素所决定 细胞周期时间 生长比例和细胞丢失率 如果细胞周期时间短 生长比例高 细胞丢失率低 则肿瘤生长就较快 细胞周期时间 TC 定义 两次分裂结束的时间间隔长短 15小时 大于100小时 平均2 3天 潜在倍增时间 potentialdoublingtime Tpot 描述肿瘤生长速度的理论参数 定义 假设在没有细胞丢失的情况下肿瘤细胞群体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 取决于细胞周期和生长比例 Tpot Ts LI Ts是S期持续时间 通过胸腺嘧啶类似物标记技术进行测算 LI是通过标记指数测定S期的细胞比例 是校正系数 通常在0 7 1 0之间 2 生长分数 细胞丢失因子 celllossfactor 肿瘤的细胞丢失可通过计算细胞丢失因子表达 细胞丢失因子 1 Tpot Td 3 细胞丢失 GF公式 教材P58式3 12 细胞丢失的速度 丢失方式营养不良 血供差 肿瘤坏死细胞分化 不能再分裂 最终衰老死亡分裂死亡 分裂障碍 异常或子细胞不存活转移 脱落排泄 二 乏氧细胞在氧合分次照射后乏氧细胞变成氧合细胞的现象肿瘤细胞经过重复多次 多次氧化被照射死 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研究表明 直径 1mm的肿瘤是充分氧合的 超过这个大小便会出现乏氧 如果用大剂量单次照射肿瘤 肿瘤内大多数放射敏感的氧合好的细胞将被杀死 剩下的那些活细胞是乏氧的 因此照射后即刻的乏氧细胞将会接近100 然后逐渐下降并接近初始值 这种现象称为再氧合 乏氧细胞再氧合的发生机制不甚清楚 再氧合对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意义因此可采用分次放射治疗的方法使其不断氧合并逐步杀灭之 三 肿瘤细胞对辐射的反应1 辐射对肿瘤细胞群的影响 1 6 点见教材P60 2 肿瘤的剂量 效应曲线 对剂量 效应曲线的描述 对于肿瘤 TCD50 radiationdosefor50 tumorcontrol 产生50 肿瘤控制所需的放射剂量对于正常组织 ED50 产生50 效应所需的放射剂量 ED5 产生5 效应所需的放射剂量 剂量 效应曲线陡度 治疗比 therapeuticratio TR 治疗比 therapeuticratio TR 敏感的肿瘤细胞 治疗比 therapeuticratio TR 不敏感的肿瘤细胞 下列哪种肿瘤组织最敏感 A淋巴瘤B基底细胞癌C乳腺癌D肺腺癌 第三节 放疗时间 剂量分割模式 1 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 一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 4R 概念 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ofradiationdamage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withinthecellcycle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oxygeneffectandreoxygenation再群体化repopulation 分次照射后正常和肿瘤细胞群变化的差异 放射损伤的修复 Repair 致死性损伤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细胞再增殖 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细胞周期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M期和G2末期敏感S期敏感性低G0期抗拒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eration 肿瘤细胞群致死性损伤严重 处于细胞周期活动的细胞多 亚致死性修复慢 肿瘤细胞乏氧状态 G2期延长加速再增殖慢 二 早反应和晚反应组织 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其增殖能力成正比 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 同等剂量下 放射反应性与照射野面积有关 身体受照面积越大 反应越大 近年来 根据对增殖动力学的认识及靶细胞存活公式对 比值的推算等新概念将正常组织分成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 一般认为更新快的组织在放疗中是早反应组织 而更新慢的组织属于晚反应组织 肿瘤基本属于早反应组织 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特点 掌握 早反应组织特点 细胞更新很快 因此照射以后损伤很快表现出来 以活跃增殖来维持组织中细胞数量的稳定并进而使组织损伤得到恢复 皮肤 粘膜 骨髓 精原细胞 小肠 直肠 睾丸 卵巢 通常较高 一般 Gy 早期反应多在90天内发生 晚反应组织特点 细胞更新慢 增殖层次的细胞在数周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也不进行自我更新 如神经组织 因此损伤很晚才会表现出来 肝 肺 肾 骨 血管等 通常较低 一般 5Gy 晚期反应多在90后内发生 早 晚反应组织与分次剂量和总治疗时间 分次剂量 晚反应组织比早反应组织对分次剂量的变化更敏感 总治疗时间 晚反应组织更新很慢 在放疗期间一般不会发生代偿性增殖 因此对总治疗时间的变化不敏感 相反 早反应组织对总治疗时间的变化敏感 一般来说 缩短总治疗时间 早反应组织损伤加重 在应用LQ公式进行生物剂量等效换算时把肿瘤类似于早反应组织看待 早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 多发生于更新快的早反应组织 反应的发生是由等级制约系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