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实线n:_。(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_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千米a_b层_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b古登堡界面cd层地核分c_、d_2.岩石圈:图中字母e,包括_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_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_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_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3)实现了_和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某地地下5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d横波,左右摇晃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考查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3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砾岩大理岩 b页岩石灰岩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4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方法技巧练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有5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方法技巧(1)岩石类型判读(2)地质作用判读一、选择题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4.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5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很多的诗歌中也有描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中描述的岩石按成因属于()a侵入型岩浆岩 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7某同学在野外考察时,找到一块含有三叶虫化石的石块,该石块从成因上看是()a玄武岩 b花岗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题号1234567答案二、综合题8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深度,说出各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a_;bc_;d_;e_。(2)b1和b2间是_层,这里是_的主要发源地。(3)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字母)_和_。(4)最近,我国在渤海入海口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09年5月6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署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研究小组来到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附近海域并派遣远程控制的潜水器潜入深海,进行观测。潜水器观测到了海底火山爆发的情景。滚烫火红的火山熔岩从4 000英尺水下的“黑兹”火山口喷出,一接触到海水,火山熔岩立刻冷却,形成了枕头状的石头。材料二火山喷发示意图(1)滚烫火红的火山熔岩接触到海水冷却形成的枕头状石头,属于()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d大理岩(2)火山熔岩冷却形成的枕头状石头与图中_处的岩石为三大岩石中的同一种。(3)a处为_岩,判断依据是_。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4)c处可能会形成_岩,它是已生成岩石在_作用下形成的。答案知识清单横波(s)纵波(p)地壳17地幔软流层外核内核莫霍界面地壳岩浆沉积变质矿物成分矿产资源地貌景观物质交换能量传输基础达标练1c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故在地面上的人能感受到两种波,而空中的鸟、池塘中的鱼只能感受到纵波,使之上下颠簸。2a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的介质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这些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因此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3b能从中找到化石的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中不一定都能找到化石。因此可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此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a项砾岩是沉积岩;但大理岩是变质岩,不能找到化石b项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符合题意c项砂岩是沉积岩;但玄武岩为岩浆岩,不能找到化石d项石英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均不能找到化石4.a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的上升冷凝过程形成,其他岩石都能相互转化。方法技巧练(1)如下图所示:(2)冷却凝固(侵入、喷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风化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风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分析该题主要搞清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同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岩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而沉积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图的主体内容是箭头和序号,也就是方向和过程。首先确定箭头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箭头内容,即地质作用过程。综合提升1a2.b3a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且海拔越高,地壳越厚。4d该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它与地幔有相交的部分,但不完全包括地幔;地幔和地壳都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它们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即包含于地幔中。5c由诗可知,该岩石为石灰岩,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6a7.c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第6题,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可以形成变质岩。第7题,化石往往存在于沉积岩中。8(1)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软流岩浆(3)ab1(4)横9(1)c(2)b(3)沉积具有层理构造外力(4)变质变质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火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枕头状石头应为岩浆岩,与图中b处的岩石一致;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处在沉积岩与岩浆接触部位,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教材p26问题图中展示了山地、平原、沙丘、河谷等地貌类型。山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因地壳岩层抬升而形成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水流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