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BaTiO3纳米晶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三稿.doc_第1页
实验1-BaTiO3纳米晶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三稿.doc_第2页
实验1-BaTiO3纳米晶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三稿.doc_第3页
实验1-BaTiO3纳米晶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三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BaTiO3纳米晶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三稿)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溶胶凝胶制备纳米粉体的原理和方法 2、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二、实验说明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该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Ebelman发现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SiO2呈玻璃状,随后Graham研究发现SiO2凝胶中的水可以被有机溶剂置换,此现象引起化学家注意。经过长时间探索,逐渐形成胶体化学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矿物学家、陶瓷学家、玻璃学家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相图研究中均质试样,低温下制备出透明PLZT陶瓷和Pyrex耐热玻璃。核化学家也利用此法制备核燃料,避免了危险粉尘的产生。这一阶段把胶体化学原理应用到制备无机材料获得初步成功,引起人们的重视,认识到该法与传统烧结、熔融等物理方法不同,引出“通过化学途径制备优良陶瓷”的概念,并称该法为化学合成法或SSG法(Solution-sol-gel)。另外该法在制备材料初期就进行控制,使均匀性可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级水平,也就是说在材料制造早期就着手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而引出“超微结构工艺过程”的概念,进而认识到利用此法可对材料性能进行剪裁。溶胶-凝胶法不仅可用于制备微粉,而且可用于制备薄膜、纤维、体材和复合材料。其优缺点如下:高纯度。粉料(特别是多组分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不易引进杂质;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过程中,溶胶由溶液制得,化合物在分子级水平混合,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颗粒细 胶粒尺寸小于0.1m;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不溶性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含不产生沉淀的组分的溶液中,经溶胶凝化,不溶性组分可自然地固定在凝胶体系中,不溶性组分颗粒越细,体系化学均匀性越好;掺杂分布均匀。可溶性微量掺杂组分分布均匀,不会分离、偏折,比醇盐水解法优越:合成温度低,成分容易控制;粉末活性高;工艺、设备简单,但原材料价格昂贵:烘干后的球形凝胶颗粒自身烧结温度低,但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即体材料烧结性不好;干燥时收缩大。钛酸钡(BaTiO3)具有良好的介电性,是电子陶瓷领域应用最广的材料之一。传统的BaTiO3制备方法是固相合成,这种方法生成的粉末颗粒粗且硬,不能满足高科技应用的要求。现代科技要求陶瓷粉体具有高纯、超细、粒径分布窄等特性,纳米材料与粗晶材料相比在物理和机械性能方面有极大的差别。由于颗粒尺寸减小引起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熔点降低,烧结温度降低、荧光谱峰向低波长移动、铁电和铁磁性能消失、电导增强等。溶液化学法是制备超细粉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以溶胶-凝胶法最为常用。三、实验原理1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溶胶-凝胶(简称Sol-Gel)法是以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其反应过程通常用下列方程式表示:(1)水解反应: M(OR)4 + x H2O = M(OR)4 -x OHx + x ROH(2)缩合-聚合反应: 失水缩合 - M-OH + OH-M - - M-O-M - H2O失醇缩合 - M-OR + OH-M- - M-O-M - ROH 缩合产物不断发生水解、缩聚反应,溶液的粘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凝胶(含金属-氧-金属键的网络结构)的无机聚合物。正是由于金属-氧-金属键的形成,使Sol-Gel法能在低温下合成材料。Sol-Gel技术关键就在控制条件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溶胶、凝胶。2. 溶胶-凝胶方法合成BaTiO3纳米粉体的工艺流程及原理钛酸四丁酯(亦称丁醇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醇盐,遇水会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如果有足够的水参与反应,一般将生成性能稳定的氢氧化钛。因此,在Sol-Gel工艺中,必须严格地控制水的掺量,甚至不掺水,使水解反应不充分(或不完全),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Ti(OR)4 + x H2O = Ti(OR)4- x OH x + xROH (1) 式中,R=C4H9为丁烷基,RO或OR为丁烷氧基。未完全水解反应的生成物Ti(R)4-x (OH) x中的(OH)-极易与丁烷基(R)或乙羰基(R=CH3CO)结合,生成丁醇或乙酸,而使金属有机基团通过桥氧聚合成有机大分子。如本实验可能发生典型的聚合反应的结构反应式为: (2)或 (3)实验中的水解及聚合反应在缓慢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实际上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经过脱酸脱醇反应,金属Ti4+和Ba2+通过桥氧键聚合成了有机大分子团链,随着这种分子团链聚合度的增大,溶液粘度增加,溶胶特征明显,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成半固体透明的凝胶。凝胶经过烘干,煅烧得到钛酸钡粉末。 四、实验仪器及药品:1. 实验仪器:光电天平,磁力搅拌器,烧杯,50mL量筒,玻璃棒,烘干箱,刻度移液管(10mL),坩埚,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铁架台(分液漏斗和漏斗架),研钵等2. 药品:钛酸四丁酯,醋酸钡,冰乙酸,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稀盐酸五、实验步骤1. 计算配制1.44 mol/L Ba2+和TiO32- 的20ml前驱体溶液所需的醋酸钡(Ba(CH3COO)2 255.42)和钛酸四丁酯(C16H36O4 Ti 结构式 分子量 340.3密度约0.996gmL)的用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以实际使用试剂的标称为准)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所需钛酸四丁酯的用量为: 340.2*1.44*20/1000=9.7957g 所需醋酸钡的质量: 255.42*1.44*20/1000=7.3560g 2. 用光电天平准确称量醋酸钡,置于用去离子水洗好的烧杯1中,并加15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将其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9.0mL的HAc,转移入50mL的酸式滴定管中待用。 3. 用量筒称取15ml无水乙醇,先将约7mL置于250mL的烧杯2中,用干燥洁净的10.00mL刻度移液管准确移取钛酸四丁酯9.7957/0.996=9.84mL 考虑到挥发用量为10.00mL( 换算成体积后 取整 )加入烧杯2中,然后用移液管将剩余的乙醇转移到烧杯2中?(为什么?),将移液管放在指定位置(吸入稀盐酸清洗并浸泡在稀盐酸中,或者用乙醇清洗干净后放置,为什么?)。烧杯2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到钛酸四丁酯完全溶解,再加入3.0mL的HAc混合均匀待用。4. 将第三步得到溶液在不断磁力搅拌的情况下,调节好酸式滴定管高度,缓慢滴加配好的醋酸钡HAc混合水溶液,加入冰醋酸主要是为了控制醇盐的水解与聚合速度。初始速度不能太快,后期速度可逐渐加快,以溶液中不产生胶状物为判断依据,如果体系中有胶状出现必须减缓滴加速度(同时再补充加入少量冰乙酸)。等全部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即可得到透明澄清的溶胶。并用少量去离子水清洗酸式滴定管,避免醋酸钡结晶堵塞滴定管口。切记!5. 将所制溶胶(贴好标签写明操作人、日期及其物品名称)置于室温下保持24h,就可得到透明的凝胶。6. 将固体凝胶捣碎,置于烘箱中于85摄氏度左右干燥24h。注意事项:1. 因制备的BaTiO3较少,故原材料的用量计算和称取应尽量准确,以减少实验过程本身造成的成分过多或过少的误差。2. 实验内容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尽可能地缓慢滴加醋酸钡与的冰醋酸的混合水溶液,滴加速度过快有可能出现液体迅速凝结成块而导致实验失败;搅拌速度适中,过大会产生大量气泡,对观察和实验操作有影响,过小则反应不均匀,对最终产物有影响。六、实验报告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的原理,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1. 无机纳米材料 科学出版社 编著:刘吉平 廖莉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