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表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别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表达情感。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表达诗歌的情意。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虯,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迁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刘显、韦棱并强记,每与之讨论,咸不能过也。还除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初,之遴在荆府,尝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即居此中。”之遴后果损臂,遂临此郡。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之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之遴在坐 值:遇到b.瞻即辟为太学博士 辟:征召c.操笔立成 立:立即d.丁母忧,服阕忧:忧虑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b.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c.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d.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任昉极力向王瞻推荐刘之遴,说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刘之遴。b.刘之遴的舅舅乐蔼是御史台中丞,御史台的奏弹,都由刘之遴起草。刘之遴曾担任宣惠记室。c.高祖在刘之遴坚决推辞郢州行事一职的情况下,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刘之遴后又担任多职。d.当时只有左传没有高祖的义疏,刘之遴就著左氏十科等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很高兴。7.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5分)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唐多令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注】谩:徒然。8“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在夜归鹿门歌中描写江边世俗喧闹的诗句是 。 在旅夜书怀中作者运用映衬手法,表现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 , 。燎沉香,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苏幕遮三、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传奇侯发山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眨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中年汉子回过神,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往家里跑去。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了。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我给你一百块钱!”“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谁说叔叔变不出?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身跑了。“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丫蛋天真地说道。“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那不是,妈妈了。”丫蛋叫道。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后,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的。b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c“谁说叔叔变不出?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d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2)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后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期)【相关链接】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 medal)。(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b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c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d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2)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顾毓琇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电影中有几处看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c. 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d.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瑞典文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b.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不能违背,过得好的人都活在平衡的哲学里;能否保持平衡的状态,是人生的大智慧,这是我们必须谨记的真理。c.关于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d.据有关方面报道,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学博览会,它用语言输入,用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小巧、环保的功能和作用。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维护自然的稳定和谐、保持地球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也恰恰是保护人类自己。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只有相互依存、彼此协调才能互利共生。建立良好的人与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保持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才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出路所在。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人类并不是能够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特殊物种,而是和其他物种一起,共同构成了自然这个活的有机整体。现代生态伦理学将人类置于整个自然界考虑人类的现实生存和未发展。a. b. c. d.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6分)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都说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_。_。_。17仿照画线的句子,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5分)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六、表达交流: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松树与高山高山对顶着风雪的松树说:“雪压不倒,风摧不折,寒暑往,永葆青春,你不愧是树中的伟男!”松树感激地:“峨峨然高山,你千秋屹立,阅尽人间春色,负载千钧,始终是我力量的泉。”高山连忙说:“不,不,你总比我要高些,况且有了你,我才有了这一身的葱郁。”松树深情而又诚恳地说:“我是高一些,但那是人们把我栽种于您的高山之上,有您负载着我这棵小树苗的缘故啊!”雪花飞扬。高山岿然不动,松树依然挺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答案4.d(忧:父母的丧事)5.b(原文标点: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6c(说“高祖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错,高祖并没有挽留刘之遴。而是接着刘之遴被有司上奏免去了职务)7(1)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得分点:判断句、“仕”“仆”各1分)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得分点:“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1分)参考译文: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父亲刘虯,在齐国任国子博士,谥号文范先生。刘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昉看了都很惊异。从家中征召出,任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恰巧遇到刘之遴在座,任昉对王瞻说:“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当时张稷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昉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昉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即写成。任昉说:“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是刘之遴的舅舅,御史台的奏弹,都是刘之遴起草。迁任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幸临荆州,便迁任他为宣惠记室。刘之遴好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有很强的记忆力,每次与刘之遴讨论,都不能胜过他。回到京师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任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再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照旧。当初,刘之遴在荆州官府,曾寄居南郡官舍,忽然梦见前任太守袁彖对他说:“你以后当为折臂太守,就居住此地。”刘之遴后果然损伤手臂,而且此郡任职。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刘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朕听说妻与子都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都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于是被有司上奏免去了他的职务。很久,才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刘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唯有左氏传尚缺,刘之遴于是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傅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太清二年,侯景叛乱,刘之遴避难返回家乡,还没有到达,就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8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分)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3分)9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恋人,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6分。每点2分,期中手法1分,思想感情1分;)【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读懂诗句大意。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离人心上秋”,前一句先点“愁”字,第二句语带双关。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此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实可称倒折之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读懂诗句大意。词的下片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燕辞归 、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下片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渔梁渡头争渡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消溽暑11(1) 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解析a项,“都是通神情描写”不恰当,还通过对比、对话描写刻画人物,不只是神情描写。d项,写中年汉子很快掌握了魔术技法错误,应该是中年汉子回去做了准备。e项,“理解、信任”在文中无依据。(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四点答任意三点即给满分。)(3) 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2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2分)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2分)(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4)观点一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从人物形象看,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从情节上看,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